网站首页
学校概况校园动态教师之窗学生天地家庭教育后勤服务
English  
 
站内搜索
用户登录 用户名 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生天地 >> 德育之窗 >> www.999777.com-德育研究 >> 正文 `

“德育为先”的深刻意蕴

2011-2-19  出处:校长室,语文组


   
 
 
      来源:中国教育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是我们党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国教育事业未来10年发展的纲领性文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要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明确提出包含着深刻的意蕴。

  “德育为先”,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经验在教育中的重要体现。“德育为先”的提法,就其本来含义和使用范围而言,讲的是教育领域中德育与智育的关系,是指在学校教育中要坚持“育人为本”,把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要地位。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为党所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实践,不但需要有伟大的科学理论作指导,而且还需要有伟大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之相配合,需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广大干部群众;认为革命事业是群众的事业,革命任务的实现是同党的理论成熟程度和广大干部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掌握的程度直接相关的。毛泽东同志在总结我们党领导的中国革命斗争实践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深刻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鉴于当时的特殊情况和实际需要,毛泽东同志强调指出,应在全国人民中,特别是在党内和高等院校中,加强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宣传和教育。为此,他提出了组织理论队伍的任务,提出了“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的著名论断,提出了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党的几代领导人都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极端重要意义,并采取相应的有力措施。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一定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要“把人民和青年教育好”,要教育青年学生“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他甚至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去总结改革开放十年的经验或失误,等等。上述这些思想的提出和坚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是我们党历史活动的显著特点和优良传统。正因如此,可以说《教育规划纲要》中“德育为先”指导方针的提出,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我们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规律和我们党一贯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为根本依据的,是在教育领域中坚持和尊重这些历史经验、社会发展规律和党的优良传统的体现。

  “德育为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特征,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本质要求。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在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科学发展,以便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作出更大贡献,这是制定《教育规划纲要》着力研究和解决的根本性问题。《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德育为先”的深刻内涵,有以下三个主要方面:一是在各项教育的摆位问题上,要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把德育放在首要位置上;二是在教育的内容上,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学生,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三是在教育的目标和要求上,要坚持育人为本,重视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目前正处在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时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培养大批优秀人才乃是教育工作者的历史责任。把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发展问题上的重要体现。

  “德育为先”,是学生健康成长与成才的必由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胜利发展的根本保证。1992年年初,邓小平在著名的“南方谈话”中语重心长地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这条中国的发展路线,是否能够坚持得住,要靠大家努力,特别是教育后代”。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在国际和国内复杂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坚持“德育为先”,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青年学生,具有特殊重要性。我国高校多年来办学的历史经验也深刻表明,只有用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去武装青年学生,才能使青年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提高思维能力,才能在国内外复杂的政治斗争中辨明方向,才能增强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从而也才能保证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使他们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聪明才智,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系教育部思政司原巡视员) 

录入:卢成斌   审核:卢成斌

  • 上一篇: 中小学专设礼仪课男女生交往距离不低于50厘米

  • 下一篇: 男孩,更易网络成瘾


  •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现状及应对方式研究…
    “文明出行 杭城更美” 倡议书
    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与资助工作的完善(…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体测签“生死状”荒谬中有无奈
    确立综合评价制度,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为何频频回眸陶行知
    乐业是更美的师德
    从美育高度开展学校公共艺术教育
    智慧校园精准发力构建新生态
    杭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
    李克强:播洒爱心 放飞希望 努力促进教育…
    孩子的成长,父亲绝不能走开
    分数是谁的命根?
    朱永新:教育要让人身心统一
    更多 >>  

    学校地址:杭州市转塘环山路1号(转塘校区) 邮编:310024 电话:85454088 传真:85454704
              杭州市解放路50号(解放路校区)  邮编:310009 电话:87073818

    浙江省www.999777.com 版权所有 / 浙ICP备10213222号

    自2013年9月8日起浏览量:9330296 / 版本:Version5 130908 / 制作&维护:周少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