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们对于心理咨询已经不感到陌生。许多人在意识到了自己的心理困惑或心理问题时,能够产生主动求助的愿望。但不少人对心理咨询的认识仍有一定的局限性,甚至产生了一些误解,使心理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要了解心理咨询我们首先要认识心理咨询中的几个不等式。
心理问题≠精神疾病
许多人常常把心理困惑、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联系在一起,认为进行心理咨询的人是不正常的。事实上,心理问题与精神疾病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每个人在成长的不同阶段及生活的不同方面都会遇到一些会产生消极情绪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适当的方法加以解决,否则,就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因此,心理问题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遇到的,就这些问题求助于心理咨询并不意味着有什么不正常或有见不得人的隐私甚至有道德品质方面的问题,相反,这表明了个体具有较高的生活目标,期望通过心理咨询促进自我成长和自我完善,而不是回避或否认问题。
心理学≠窥视内心
心理学常常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因而,一些前来咨询的人常常会有这样的心态,即他们不愿或羞于吐露自己的内心活动,而是希望咨询师能够猜出他们内心的想法,并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其实,心理咨询师也是普通人,并没有透视眼去窥视他人的内心世界,只是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来访者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探讨,从而做出相应的诊断,并进行咨询和治疗。因此,来访者需详尽地提供相关信息,与咨询师一起探寻,找到问题的症结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心理学不是猜谜的游戏,心理咨询师更没有窥视内心的特异功能。
心理咨询≠无所不能
一些来访者将心理咨询神化,觉得心理咨询师无所不会,心理咨询无所不能,期望通过一两次咨询就能得到一剂良药把心结打开,豁然开朗,或者将自己所有的心理包袱都丢给咨询师,由咨询师代为解决,而自己无须思考、努力、承担责任。实际上,心理咨询是一个连续的、艰难的改变过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心理问题常与来访者的个性特征及生活经历有关,没有强烈的求助愿望和改变动机,没有坚定的决心和顽强的毅力,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的。而咨询师是起到分析、引导、启发和支持的作用,他无权把自己的价值观和愿望强加给来访者,更不能替代来访者去改变或做决定。
了解上述心理咨询中的几个“不等式”有助于我们理解心理咨询的性质和工作方式,打消顾虑,走出误区,促进自我成长和自我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