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师之窗 >> 教学科研 >> www.999777.com-教学改革 >> 正文
`
|
|
让教师从优秀走向优雅 |
2011-3-23 出处:教科室,语文组
|
|
2010-11-06 作者:唐西胜 来源:人民教育
一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其前提必须是不让每一个教师掉队。促进每一个教师的发展,应该成为素质教育语境下学校教师管理的价值取向。从优秀走向优雅,旨在使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心下移,在注重标杆引领的同时,关注每一个教师自主、可持续地成长。
一直以来,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多是以“优秀”为目标,致力于打造成不同层次的优秀教师。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过于强调选拔和甄别功能,使“优秀”成为少数人的专利。由于过于关注教师的职业技能,表现出重技术、轻人文的弊端,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教师培养和评价制度的设计,如果仅仅满足和致力于少数教师的快速发展,这就注定“优秀”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在马太效应作用下,甚至可能为个别教师所垄断。资源的分配和占有严重不均,导致实现每个教师共同发展的思想基础薄弱,难以完成新形势下教师成长的责任和使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
基于上述认识,2008年我校提出“成长比成功更重要,伦理比技术更重要,师生主动比学校主导更重要”三个命题,旨在让所有教师感受成功、享受成长,并以此作为转向“优雅”的有力的思想保障。
实现全体教师发展的根本在于每一个教师的自主发展。为此,我们构建了“合作学习、自主发展”的江心岛教师发展模式,努力打造教师成长共同体,实现从竞争型文化向合作和谐型文化的转变。学校搭建师徒结对、同伴互助、团队合作、学校融聚、集团共享、专家指导等六大合作平台,以此来实现每一个教师的自主成长。两年来,近30名中青年教师开展了校内、校外的师徒结对,特别是与杭州市下城区教育局研发中心研究员的结对,让教师们受益极大。
草根研究是我校教师自主发展的不竭动力。教师们在教学中发现问题、生成课题、破解难题。比如,有的教师以“学生课外作业的有效性”作为研究内容,从课外作业的数量、作业的形式、内容、家校合作方式、作业订正的方法、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养成、作业评价、作业小结等8个方面50余个研究点做了系统、细致和有效的探究,使学生课外作业的有效性和教师的教学质量都得到很大提升。在研究中,教师们也重新体验和认识到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实现其专业成长。
这些平台的搭建,为教师自主成长提供了动力,指明了方向,教师成长态势良好,呈现出专业引领、自主内驱、团队合作的特征。同时,学校以有效的机制做保障,记录教师的成长足迹,唤起教师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学校精心打造“心岛论坛”,2009年有30余名中青年教师开设15期论坛,在激情碰撞中传递和分享教育教学思想与智慧。
在实践中我们逐渐认识到,要让每一个教师都得到发展,必须在教师评价机制上大力创新。虽然,我们不可能把每个教师都培养成为学科带头人、省市级骨干那样的优秀教师,但我们可以成就和扩大每个人的优点和优势,让每个教师成为优雅的“自己”。
二
“优雅”是一种素质,是教师外在形式美和内在精神美的高度融合。从优秀向优雅的转向,目的是促进教师和谐、全面地成长,把其作为“优雅”的精神高度。
优雅的教师,应该以儒雅示人,这是教师精神气象的表现。所谓“美在其中,神在其上!”这种“儒雅”,不仅要求教师具有精湛的专业技能,还要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和人文素养。
优雅,是教师心灵开出的精神之花。为此,我们高度重视并着力探索教师的精神培养方式,尤其是师德养成的人文路径。在实践中提出并着力培育江心岛生态校园的三味——书的香味,学的趣味,成长的幸福滋味。以“让心灵更柔软,让制度更坚硬”的管理理念,深度诠释和开发具有江心岛特色的“心文化”:心,“江心岛”三个字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乃自然寓含;“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乃人生哲学;“从心灵出发并抵达心灵、润泽心灵、启迪心智”乃教育真谛。学校把“心文化”的方向和目标定位于熔炼“团队核心”,塑造“阳光心态”,探究“心育模式”。耕耘“心文化”,成为江心岛每个教师的教育责任和文化智慧,使学校的人际关系和校园文化更加和谐。
“腹有诗书气自华”。学校在书香校园的建设过程中,以“四季三读”为要求,让教师读教育,演绎完美人生;读学生,成就精彩事业;读自己,追寻幸福真谛。在寒假的“雪韵书香”活动中,教师们在享受闲暇的同时,静静读一本书、做一次深刻反思,在寒假结束后精彩地做一期《心岛论坛》的阅读交流。“读过四季”,让教师在季节的更替之间,阅读不同的主题。让教师们诗意阅读,真意感悟,乐意执教,快意生活,实现教师人文素养的提升。
文化如水,点滴积累并润物无声,滴水穿石。江心岛教师的人文素养日渐积淀并优雅释放。
三
优雅是教师的一种幸福生活方式,是一种愉快心情、宁静心境和平和心态。让教师过有尊严、有秩序的生活,从而获得职业幸福感。
优雅是教师群体的一种生存状态,是生命对生存环境的直接反映。在物质匮乏、精神压抑、身体疲乏、心灵困顿的环境里,是开不出优雅之花的。优雅是养出来的,这就需要全社会的人文关怀,并且是基于生命整体的深层关怀。善待教师,就成为“优雅”生长的水土保障。
要让教师过有尊严、有闲暇的校园生活。尊师重教的大气候改造,考量着政府的治理智慧。但如何营造一个让教师从容自信、有教育梦想、有职业幸福感的学校小环境,则考验着学校管理者的生态商。近两年我们着力建造支撑江心岛教师幸福生活的四大支柱:更充裕的闲暇,更自主、自由、个性张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更多感受成功的机会,更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校园文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闲暇时间的拥有,比物质财富的占有,更容易获得幸福感。教师闲暇如何得到有效保证,就成为学校管理的第一思考。为此,我们规范办学,强化内涵发展,坚持走“轻负高质”之路;不按成绩分班,不在寒暑假、节假日和课外时间补课;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课程,关注全体学生,确保学生的休息和体育锻炼时间。学校的规范办学,既解放了学生,也解放了教师,让江心岛师生享有一种优雅的智力和精神生活。
教师的精神发育,需要人性化的关照。为了让教师们享受课余的闲暇,轻松享受教研对话的乐趣,学校利用宽大的楼顶露台和宽敞的独立走廊,开发建设了以“享受咖啡,享受工作”为主旨的“生态花园”。室外阳光、流水、游鱼、石刻、树竹、花草乃至蔬菜,表达了一种自然的存在;室内音乐、咖啡、茗茶以及精致的水果、糕点,涵养了一份教师的优雅。“生态花园”被教师们誉为生命花园、心灵花园。
要让教师过一种有秩序的教育生活。民主、自由、和谐而有秩序的校园人文环境是“优雅”赖以发育、生长的生态环境。而眼下的一些教育状况却让人遗憾和担忧:我们时常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纠结摇摆,教师们不知所措、疲于应付、心力交瘁;面对花样不断翻新的新理念、新概念,很多人囫囵吞枣、消化不良;对眼前利益的渴求和追逐,滋生了更多的浮躁、应景与逐优,并由此产生非理性亢奋,使一些学校失去了沉淀和沉潜、平和与淡定。因此,我们努力营造一种稳定、平和、有序的教育环境,让教师们能够潜心教书,静心育人。
优雅,是一种文化。从“优秀”走向“优雅”,让每个教师在专业发展和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是我们的不懈追求。
(唐西胜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杭州市江心岛实验学校)(原载《人民教育》2010年第7期)
|
|
录入:林海鸣 审核:林海鸣 |
上一篇:
从真实世界里找学问——记一次课例研究活动
下一篇:
以个性化课程助学生灵动发展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