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师之窗 >> 教学科研 >> www.999777.com-教学改革 >> 正文
`
|
|
日本一个运用网络教学的案例评介 |
2011-4-10 出处:教科室,语文组
|
|
作者:徐力 卢慕雅.. 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年第12期
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年第12期
摘要:介绍一个应用网络进行教学的日木案例,并对案例中值得借鉴的内容进行评论。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教学实践
2004年火星到达6万年中最接近地球的位置。媒体对此进行了大量的宣传。这一特殊的天文现象给许多人带来极大的兴趣。口本仓敷市立黑崎中学校教师稻田修一借助这个机会,结合初中3年级的理科课程“宇宙中的太阳系”进行了教学设计和实践。他的教学设计和实践活动,带给我们很多启发,有许多可以借鉴的东西。下面是稻田修一老师的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
1. 1教学目标
1)利用网络连接专门设施召开视频会议,和专家以及其他学校一起进行通信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探求欲望;
2)通过对网络的灵活运用,扩大学生的学习场所,提高学习质量;
3)通过信息交互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4)通过在网上讨论火星的运动特征和聆听天文技师的讲解,考察并了解火星公转与地球位置关系。
1. 2学习活动流程
1)观察火星(暑假)。用肉眼观察火星,将其特征与方位填到记录表中,访问科学中心,用大口径望远镜观察火星,同时将照相机与摄像机置于三脚架上进行火星拍摄。
2)调查汇总有关火星的资料。利用工nternet和报纸、杂志等的资料,研究火星今后的预想轨道以及与地球的位置关系。
3)利学中心、仓敷东中学、黑崎中学之间的网络视频会议。讲述观察火星的印象:比较、考察平常年份与接近地球的年份观察火星方法的不同之处:听天文技师解说观测火星的方法:各中学分别在网上发表自己关于火星的调查结果:就调查所发现的问题向天文技师提问:倾听天文技师的解释:考察火星公转与地球位置关系。
1. 3备注
1)共同研究者:仓敷科学中心:天文技师楠原撤先生:仓敷市立东中学校:今田雅彰老师。
2 主要使用的器材:笔记本电脑2台:DvcovunXP:三元中继系统:DVTS:投影机:数字摄像机:麦克风:USB照相机。
在这个教学设计中,作者对于教育装备的理解不再停留在通常范围的使用上,而是扩展到一个广义的教育装备的应用上,从大家经常使用的利用网络查找资料,到经过独特设计的3方视频会议进行教学,直至利用专业的观察设各大口径望远镜以及用于记录影像的摄像机和照相机。结合教学实践的需要,充分恰当地选择和使用教育装备。
在这个设计中,既使用了大家常用的方法,如利用Internet和报纸、杂志等查找资料,借助媒体和大众普遍关注的特殊事件与课程内容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等,对已有的教育资源进行设计和挖掘,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还巧妙地利用社会资源和约请专业领域专家参与教学,弥补学校教学资源方面的欠缺。
这个教学设计不仅对教学目标和实施流程进行了设计,同时对协作者和使用的教育装备也进行设计和安排,使得教学设计过程更加全面、细致。
本教学设计的实践是结合初,},三年级的理科课程“宇宙中的太阳系”实施的。首先,3位合作者或者直接会面,或者通过网络视频会议商谈,就学习指导方案进行反复的商讨。指导方案一做出,马上决定在暑假实施火星观测前,让学生与科学中心的楠原先生先进行一轮网上信件交流。因为与专家交换意见,能够扩展学生的知识,激发兴趣,并且也是为今后活动的顺利进行做些交流技能方面的准备。
2实施过程
于暑假中实施对火星的观察。因为访问科学中心的时间是在晚上,所以必须有父母陪伴,从本校和东中分别于8月22口和8月28口招募了2批志愿者。首先进行室外的肉眼观察,然后转移到观测室,试着通过大口径望远镜观测火星并摄影。活动进行得积极、热烈。
开学后进行科学中心、仓敷东中学、黑崎中学之间的3方视频会议。以“去年暑假很难用肉眼看到的火星今年变得经常能看到了,这是怎么回事”为题展开讨论,引出“其原因在于地球与火星的公转轨道不同”的发言。 讨论后,请科学中心的楠原先生进行详细地解说。楠原先生就地球和火星的运动及位置关系,使用计算机模拟进行通俗易懂的说明。由于楠原先生的讲解易于理解,加上此解说是在充分讨论之后进行的,学生儿乎都很好地理解了火星与地球的位置关系。
接着两校学生分别发表各自的调查结果,并就发表的结果引发的新问题向楠原先生提出质疑。能够直接向专家提问,学生发言踊跃,可以听到许多像“火星上有四季吗”“火星的名字是怎么来的”一类的问题。
3教学评价
在整个实施过程中,为了保障教学设计的顺利实施,稻田修一老师非常注重细节的设计,对于影响实施的因素考虑得全面细致。教学过程环环相扣,热点问题、与专家信件交流、实地观测、学生自己调研、与外校学生一起和专家进行讨论、专家讲解、学生研究成果展小、向专家提问,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
对于可能遇到的技术问题提前加以试验和练习。3位合作者身体力行,首先进行3方视频交流的尝试,熟悉相关的操作。学生与专家进行通信交流,为后面的活动做好技术准备。
对于其他影响因素进行细节设计。安全因素上考虑到初中学生是未成年人,观测活动又在晚上进行,因此要求有家长陪伴:考虑天气因素的影响,选取了2天进行活动,保证了活动成功率:由于选取了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经常被电视和报纸报道,采用普通设备进行观测的学生也很多,可以保证学生基本都能够积极发言,描述火星的特征和给自己留下的印象:采用网络视频会议与专家和其他学校学生进行异地实时讨论交流可谓一举多得:可以聆听专家的实时讲解,还引入两校的竞争机制,更使学生体会到技术给课堂带来的变化。
经过对教育装备及其技术的深入理解和全面细致的设计与实施,本案例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兴趣浓厚,培养了对知识的好奇心。利用电视会议系统进行双向通信教学,因为意识到有其他学校和设施的参与,所以有一定的紧张感,使学生对学习的注意力更高。在这种与通常不同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就同一个课题展开讨论,会产生一种竞争的心态。笔者认为,学生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得到专家的指导帮助,这两件事对于使学习向纵深发展是有效的。
4对我国新课程教学的启示
我国正在进行基础教育改革,新课程中许多内容是传统的学校教学中不易实现的,比如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等。这个案例中社会资源和专业领域专家的介入揭示出一个新的思路,将会给新课程带来新的活力。目前,教育与社会的沟通联系和社会资源对教育的支持渠道都不是很畅通,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一个教学活动的实施,看上去是一个教师在组织进行,实际上需要有相应的保障团队才能够顺利完成。正像稻田先生提到的,这样的教学,离不开机械操作,维护者的帮助,正是由于情报学习中心、教育设施科、教育总务科各位先生的协助,这次教学才得以顺利进行。可以预想,今后的教学活动与专家等校外人士联系的机会会越来越多,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过程保障团队,扩充人才网将非常重要。
|
|
录入:林海鸣 审核:林海鸣 |
上一篇:
新课改环境下的化学课件设计
下一篇:
“备学生”不能不问的五个问题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