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学校概况校园动态教师之窗学生天地家庭教育后勤服务
English  
 
站内搜索
用户登录 用户名 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家庭教育 >> www.999777.com-家长学校 >> 正文 `

为子女成才不惜代价 陪读家长陪到何时,现代教育报 2005-11-22

2005-11-23  出处:校长室



在呼和浩特市机场路附近的鸿德国际学校周围,住着上百个“陪读家庭”,形成“陪读村”。陪读村的居民大都来自内蒙古各个旗县或者边远的农村,他们中既有不惑之年的中年人,也不乏年过花甲的老年人。他们不是学生,却按照学校的时间表起床、做饭、休息,因为他们每天的生活重心就 
是照顾孩子。他们唯一的心愿就是把孩子培养成才…… 

  陪读,可怜天下父母心 

  47岁的康女士来自内蒙古中旗的一个小镇。为了保证女儿小虹能稳稳当当地考上大学,康女士在同丈夫商量后,从女儿上高一开始,便辞掉了薪水不低的工作来照顾女儿的生活起居,为孩子提供“后勤保障”。丈夫则在家乡挣钱供养她和孩子。

  康女士说,现在她每天的作息时间完全围着女儿转:早上5点半起床,给女儿买豆浆或鲜奶、煮鸡蛋;8点买菜,11点做午饭;下午做些零活,下午5点做晚饭;晚上出去转一转,顺便接上晚自习的女儿回家;10点钟为女儿弄夜宵,然后守着她做作业;女儿晚上12点左右入睡后自己再睡觉。

  康女士每天的生活是众多的陪读父母生活的一个缩影。据了解,仅鸿德国际学校附近,陪读的父母就多达数百人。他们多数来自同一个地方,现在也住在一起,彼此间经常互通信息,共同督促孩子们学习。

  与康女士家相隔不远的是另一位学生的家,他们来自乌兰察布市后旗的农村。据这户人家介绍,他们娘儿俩吃的米和面都是从老家背来的,能省一分是一分,难就难点,全家人都指望着孩子能出人头地呢!就是再苦再累也能撑住。

  来陪读的父母无不用心良苦,他们认为,现在照料孩子的生活,约束他们用心学习,孩子将来定能有所成就。由于担心子女在学校贪玩而耽误学业,他们有些人从孩子上初三开始就在学校附近过起了陪读生活。一些父母坚持认为,“现在的孩子只要学习好,其他什么事都可以不管。只要考上大学,学自理能力那是以后的事。”

  陪读,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

  在走访中了解到,来陪读的家长大多都是双职工、城镇居民,年龄多在50岁左右,其中大部分是由母亲来陪读。

  家长陪读的形式一是全职陪读,家长宁愿放弃收入不高的工作,全力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二是轮流陪读,那些工作较忙,但又不忍心让学生在校住宿的家长,只好采取夫妇双方轮流陪读的办法。

  是什么原因促使年近不惑的他们另租简陋的住房,成为陪读呢?来陪读的父母不惜代价对孩子们精心呵护,无一例外地都是希望孩子能考上好的大学。

    然而,“陪读”也不是所有人都能“陪”得起的。对于孩子的父母来说,陪读的成本是一项不得不考虑的因素。他们这些家庭每月的收入并不高,如果一位家长陪读,收入又会减少一半。扣掉100至200元的房租、近100元的水电费,加上400元左右的伙食,基本上会使一些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家庭陷入困境。然而为了孩子,他们几乎是节衣缩食。

    另外,为了孩子,陪读父母还要忍受很多生活的艰难。许多人因为没有娱乐,以互相“串门儿”来填补精神的空虚。用一位家长的话说,“为了孩子,我们家长必须咬牙坚持。”还有的家长说:“孩子的未来就是我们的希望,我们吃点苦没什么。”他们普遍认为,现在竞争非常激烈,就业压力大,孩子若考不上大学,今后很难立足社会。现在咬紧牙根,就是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陪读,一份太沉重的爱 

  有一位陪读家长说,在内心深处,他们并不愿意远离故土或舍弃舒适的城市生活条件,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让孩子和自己受苦,这是无奈之举。

  内蒙古大学教师闫玉峰副教授认为,陪读是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在作祟。现在的中年一代,许多人都因时代的原因而失去了学习的机会,所以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中年家长愿意以“牺牲”的形式成就孩子的学业,这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们普遍存在的“补偿心理”。再者,就业市场对求职者学历的要求,使家长感到了竞争的压力和教育的重要性。还有就是家长们的“从众”心理,使自己希望为孩子创造出与别的孩子一样的甚至是更好的条件。

  “父母陪读,实际上是父母对子女学校教育过程的过度参与。但学校教育毕竟是家长所不能取代的。”内蒙古社会科学院阿尔泰研究员也认为,“父母陪读不仅弱化了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也弱化了他们面对人生挫折的应变能力,使他们在生活和精神上都长期依赖父母,成为一个永远也长不大的孩子。”

录入:韩良   审核:韩良

  • 上一篇: 给家长听四个故事——别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转摘自中国家庭教育网

  • 下一篇: 你的孩子有快乐的心理素质吗


  • 舒服地相处
    成长的人生
    让孩子学会爱,学会分享,学会担当
    和孩子们快乐成长
    我们是幸福的小康之家
    点燃女儿心中追求卓越梦想的青春激情
    【中国:孩子是家庭的私有财产 vs. 西方…
    【中国式家庭教育是“废了孩子的武功,然…
    孩子最愿接受的三种家庭教育方法
    别让感恩教育扭曲了孩子的心灵
    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
    质朴直白的百姓家风
    【家风溯源】
    “家风”调查“诚信”二字居首位
    高中生挑战: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适应新生…
    更多 >>  

    学校地址:杭州市转塘环山路1号(转塘校区) 邮编:310024 电话:85454088 传真:85454704
              杭州市解放路50号(解放路校区)  邮编:310009 电话:87073818

    浙江省www.999777.com 版权所有 / 浙ICP备10213222号

    自2013年9月8日起浏览量:0352484 / 版本:Version5 130908 / 制作&维护:周少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