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学校概况校园动态教师之窗学生天地家庭教育后勤服务
English  
 
站内搜索
用户登录 用户名 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师之窗 >> 教学科研 >> www.999777.com-教学改革 >> 正文 `

开放课程能否撬动高校教改

2011-4-25  出处:教科室,语文组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1-4-19)  
        
  近来,来自哈佛、耶鲁、牛津、斯坦福等国外名校的网络课程风靡。在网上,哈佛教授“公平正义”课、耶鲁教授“哲学—死亡”课的视频点击率极高。复旦大学日前也面向公众推出网络公开课。从4月开始,复旦的部分课程和讲座内容将陆续在网上开放,首次讲座也引来众多网民“听讲”。 
  连同此次复旦推出网络公开课的消息,很多人觉得欢欣鼓舞:知识共享的互联网精神看来已穿透了大学的“围墙”,今后大学能“搬回家”了。当然,也有人担忧:传统大学教育会不会失去魅力? 
  就复旦大学的尝试而言,公开课程、共享资源,无疑是自信和开放心态的体现。传播知识是大学的使命,课程公开令大学教育更加开放,让传播知识更加迅速便捷,使终身学习理念成为可能,这对公众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但是,我们也看到,传统大学教育依然有着无法替代的魅力。目前,青睐网络课的大致有三类人:渴望“充电”的人,有名校情结的人,把网络学习当作一种社交的人。他们的网络学习普遍存在“碎片化”和浅尝辄止的倾向,而且由于缺乏学习氛围,很难长期坚持下去。更为重要的是,大学积淀的气质和精神、思想的激荡和碰撞、人际的交流和沟通,这些在网络学习中都无法获得。传统教学中的教室并非可有可无,那是脑力激荡、智慧碰撞的场所,是网络课堂无法提供的。 
  网络公开课在中国是新生事物,能否达到拆除大学“围墙”的效果有待时日检验,对大学教育带来何种影响亦不能急于定论,但对高校教学和课程建设带来的冲击却是不容忽视的。 
  网络公开课是试金石,也是演兵场。当国内高校的课程与哈佛等世界一流大学的课程同“网”竞争,当中国的教授与全球知名学者同“网”亮相时,比较不可避免,反馈异常迅捷。当比较和反馈汇成民意,让越来越多公众作出同一选择,自然会有的课程获得了口碑,有的失去了品牌。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将来伴随着更多国内高校推出网络公开课,公众的评判能形成一种“倒逼”机制,促使高校下决心改革教学模式、加强课程建设。 
  按照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做法,网络公开课公开的不仅仅是一段教学视频,还要求提供本课时的阅读、实验指导材料,讲义的文档和教学实况材料,从文字稿中可以读到学生在课堂的提问,以及老师的应答,从中人们可以体会到老师是如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独立求解的。这样的课程设计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理念、教学方法都提出了高要求,教师扮演的不仅是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还要学会做一个提问者和引导者,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讨论、思考的乐趣。 
  网络公开课对于高校课程建设来说也是契机,因为互动性强、参与者众,课程承担者和教授者都能通过公众的补充和反馈,不断完善课程。  
 
 
 

录入:林海鸣   审核:林海鸣

  • 上一篇: “备学生”不能不问的五个问题

  • 下一篇: 校友成了“智囊团”


  • 杭州七中“三支队伍”工作条例(试行)
    祝贺!沈玉佩老师获评“教育改革创新年度…
    办学特色要服务于学生发展
    对终身教育的几点思考
    韩平副厅长在浙江省转变育人模式现场推广…
    走读高中课改:永嘉中学模式
    走读高中课改:萧山二中模式
    走读高中课改:天台中学模式
    关于公布2014年浙江省艺术教育协会年会论…
    浙江省学校艺术教育协会2014年会通知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
    教与学的“阶梯式分解”
    教师成长需做实“隐性功夫”
    浙江省学校艺术教育协会2014年年会论文评…
    叶开:面对考试我教女儿“出卖灵魂”
    更多 >>  

    学校地址:杭州市转塘环山路1号(转塘校区) 邮编:310024 电话:85454088 传真:85454704
              杭州市解放路50号(解放路校区)  邮编:310009 电话:87073818

    浙江省www.999777.com 版权所有 / 浙ICP备10213222号

    自2013年9月8日起浏览量:9655281 / 版本:Version5 130908 / 制作&维护:周少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