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师之窗 >> 教学科研 >> www.999777.com-教学改革 >> 正文
`
|
|
工夫在课外 |
2011-6-3 出处:教科室,语文组
|
|
——韩国中文教育见闻
□赵 燕
来源:教育信息报2010年10月12日
学院里的中文补习
暑假前的两年,我受聘于韩国大邱附近的一所大学,在中国言语文化学部任教。那里的一些人和事让我很有触动,那两年就成为一段难忘的记忆。
我到校时,正值学校中文系成功升格为中国言语文化学部,与原来的文学院(相当于我们的外语学院)成为平级单位。学生人数也增至500人,本科新生就有近150人。学部设置了3个专业:中语中文学、中国文化情报和中韩翻译。课程基本分语言和文化两大块,语言有初、中、高级的汉语综合课程,也有分级的听力、口语、写作等,此外还设置了中国语文法、汉字等课程。文化课包括中国诗歌、中国作家探究、中国大众文化、中国电影情报、现代中国之了解等,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文学,以及现代中国的文化、国情。
我曾问过学生申报专业的原因,得到的答案无非两种,一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中韩贸易关系日趋紧密,学习汉语就业前景光明。二是个人兴趣。大多数学生是二三年级以后,有了去中国留学的经历,才会慢慢对汉语产生兴趣。
相比较欧美国家,韩国学生学习汉语占有一定的优势,他们自己也明显地意识到这一点,但难易总是相对的,就本国学生来讲,汉语学习是件有难度的事情,初学汉语的学生口语再不利索,都会用标准的汉语跟老师诉苦:“汉语很难!”汉语学习中,他们尤其觉得汉字和声调难以掌握。韩国亦属“汉字文化圈”,中、小学生也要求掌握一定的生词量。每次我用这些理由安抚他们,总有学生认真地纠正我说:“那时学的汉字其实很少。”不过也有些学生正是在那个阶段打下很好的基础。韩国学校外语课除英语外,还会开设日语和汉语课,属于选修性质。
大学里的中文系
韩国很多大学都开设了中文专业,但就我所见所闻而言,学校汉语教育的成效非常有限。韩国学生的汉语学习格外鲜明地体现了“工夫在课外”的原则。“工夫在课外”,成效于课堂以外。对班里的学生几乎晚上都会去汉语学院补习,我多多少少还是有些诧异。韩国的“学院”就相当于我国的课外补习班,中小学生放学后普遍不回家,也不会在校园中嬉戏玩耍,而是径直奔向学院补习,对此我早有耳闻。一次学生跟我讲起他们中文学院的老师,我才知道大学生也会去学院,我立刻问班上的学生,有谁不去?竟无一人点头。起初我还稍觉诧异,课堂上的内容如果能认真掌握,又何必要去学院呢?后来了解了一些中文学院的情况,才彻底理解这种行为。
中文学院补习的内容最受欢迎的有两类,一类是口语,二类是HSK考试辅导。口语课的老师通常是中国人、附近大学的留学生或从中国聘请的专业老师。最能凸显学院优势的是,这类口语课是小班教学,有多小呢?一个学生告诉我她班上就两个学生。每次上课,老师会找出一个话题大家一起聊,因为人少,学生不会因紧张或羞怯不敢开口,又因为课程密集,每天练习下来,学生也觉得很有成效。另一类HSK考试辅导有些类似于我国的英语四六级辅导班,分析考试的题型,指点应试的技巧。我认识一个HSK辅导老师,她为摸清HSK考试规律,前前后后参加过三四次HSK考试,发现HSK考试跟英语四六级考试思路基本一致,更强调语言知识而非技能,于是专门针对考试做强化训练、考试技巧训练。学生通过短期强化确实对提高成绩有所帮助。
学院的汉语学习能否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呢?我觉得不尽然。有个生活在韩国的中国学生的母亲曾跟我说过,家长们都担心自己的孩子落后于他人,竞相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学校老师知道学生必定有课后补习,课堂上就讲得不那么细,如此一来,学生更得去补习班,否则无法跟上正常的学习进度。在我看来,大学同样如此。汉语补习班的盛行似乎削弱了学校语言教育的成效。为配合课堂教学,每个星期我都给学生留出单独面谈、讨论的时间,但一学期下来,我的研究室鲜见他们的身影。课堂语言教学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学生似乎也丧失了兴趣,对学校所学的课堂要求变得单一起来,最后简化为一种——成绩。成绩优异与否,关系到奖学金,更关系到就业,这是学生不能掉以轻心的事情。所以学生选课时,最在意的不是自己能学到什么,而是能否取得好成绩,于是那些能取得高分的课程就格外受学生的欢迎。
多途径的语言实践
尽管如此,韩国学生学习汉语的环境还是优于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最主要的原因是地缘关系造就的留学的便利。韩国学生从二年级开始,就有了各种形式的留学机会。有一部分学生会去申请交换学生,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办理休学,自费到中国留学一年,也有学生因经济或其他原因,选择寒暑假的短期留学。总体来说,韩国学生比较善于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而且年级越高学习越勤奋。他们也会特别留意与汉语有关的打工机会,比如参加一些产品展销会,提供汉韩翻译服务,为中国留学生做韩语培训等。中韩贸易持续发展、中韩接近的地理便利条件以及中国留学费用的相对低廉,都给韩国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汉语的环境和机会。
此外,学校也有丰富多样的汉语文化活动,规模比较大的主要有中国艺术祭和汉语夏令营。中国艺术祭可谓中文系的盛会,两年一次。学生投入了整个暑假的时间编排节目,除了歌舞、表演等常规节目,通常重头戏是长达一个多小时的话剧。先后在艺术祭上亮相的话剧有《雷雨》、《日出》等。放假之初,我推荐给他们几部国内近年流行的话剧,其中《武林外传》是我最喜欢的,不过里面台词饶舌冗长,我也担心那些中国式的包袱、笑料并不能引起他们的共鸣,没想到他们单单选中了这本。后来学生会的会长特意跑来向我表示感谢,因为这部剧他们很喜欢,看来一些现代的流行元素及其中体现出的精神往往是相通的。演出那天,我们应学部的要求,接连看了彩排和正式演出,本以为连坐六七个小时会很辛苦,没想到连看下来,心潮起伏,竟丝毫没有感觉到累。可以看出,学生为了这次演出投入了很多的时间和心力。大段大段的台词,都硬是背了下来,而且说得很流畅。从服装到道具,跟原剧也相差无几。更神奇的是选出的演员,即使没有装扮起来,也能让你立刻分辨出谁是帅小生白展堂,谁是风情万种的佟湘玉,谁是憨厚的李大嘴。韩国学生本就富有娱乐精神,一部情境喜剧更是让他们演得跌宕起伏、妙趣横生。
中国艺术祭延续了很多年,已渐成学部优良传统,一些新的文化活动又不停地涌现出来。去年夏天,学部组织了一次汉语夏令营。冬令营、夏令营在韩国是极普遍的校园活动,很多学校都为此在山中、海边建一些营地,他们称之为“修炼院”,平日里也对外出租。这次夏令营是一个全浸式的汉语夏令营,学部意图营造一个全汉语封闭式的语言环境。从报名的学生中选出30名,又招募了一些中国留学生做志愿者,把30名学生分成5组,中国学生“穿插”在里面,吃住在一起。在这个汉语环境中,学生需要完成一系列的任务。任务由易到难,内容也比较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第一天,大家似乎都不习惯用汉语交流,气氛有些沉闷,但慢慢地就活跃起来,到了最后一天表演短剧,连最羞涩的学生都显得生气勃勃、活力四射了。
|
|
录入:林海鸣 审核:林海鸣 |
上一篇:
教师博客睿语
下一篇:
理性的魅力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