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师之窗 >> 教学科研 >> www.999777.com-教学改革 >> 正文
`
|
|
理性的魅力 |
2011-6-3 出处:教科室,语文组
|
|
——狮城教育速写
□本报通讯员 吕 娟 谢 莹
本报记者 张 莺
来源:教育信息报2010年8月24日
八月初,笔者跟随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的师生们赴新加坡游学考察,5天时间里,学生们在新加坡圣诺瑟书院附小(崇文的新加坡结对学校),和结对的新加坡小伙伴一起随堂听课、参加他们的课外活动,笔者则与随队的8名教师一起走进每门学科的课堂,听课、与校长及各科教师交流,深入了解新加坡教育教学现状。
理念与制度:以分层教育为核心
新加坡非常注重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注重教育为经济服务,提倡教育制度必须和经济重组计划吻合。因此,新加坡的教育走过了1959~1978年的以生存为主导、1979~1996年的以效益为主导,以及目前的以能力为主导的三个阶段。教育承担的使命是塑造新加坡的未来。该国教育部在1997年提出教育总目标:“思考的学校,学习的国家”,并于2000年和2005年分别进行了相应的课程改革,2005年的这次课改在高中试行后推广到小学。新加坡保证全体公民接受10年的小学和中学教育,相当于我国小学到初中的九年义务教育。中学后,学生根据学习能力和就业意向分流,大部分学生进入理工学院(学制3年)和工艺教育学院(学制2年)就读,理工学院和工艺教育学院相当于我国的职业高中,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就业,也可进入相应的高职院校进一步深造;另一部分学生进入初级学院(相当于我国的普通高级中学),升入大学。近年来,新加坡大学毛入学率保持在25%左右。
新加坡孩子6岁入学,接受初等教育亦即小学,历时6年。主要的科目为英文、数学、科学及母语。这6年又被分为两个阶段,1~4年级是奠定基础阶段;5~6年级则称为定向阶段。新加坡的所有学生在四年级要参加一次分流考试。根据考试分数,前3%的学生可以参加“特能考试”,选择其中的1%进入“天才班”(全新加坡有170所小学,但仅有8所学校开办“天才班”,其课程设置、师资配备与普通班级完全不同,与普通课程相比,具有时间更短、学习内容更广、对学习能力拓展更深的特点)。四年级的分流考试面向全体学生,从中分流出一批精英学生,五年级各校还有一次分流考试,分流出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进入“技能班”。经过两次分流考试,学校最后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设置不同的分流课程——EM1、EM2和EM3。EM1和EM2的学生在英语、数学和科学课程上的学习除了在规定的学时上有一定差别外,在教学内容上区别不大;但在母语方面,EM1学生所学的内容程度比EM2学生要深。EM3的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因此,他们在小学最后两年的课程要求降低,学习较基础的英语、母语及数学。
小学六年级,全体学生还要参加一个全国统一的离校考试,考试科目为四门:英语、母语、数学和科学。根据分数,学生将就读不同程度的中学课程。对应于小学的EM1、EM2和EM3课程,新加坡的所有初中设有3种班:高级班、普通学术班和普通技能班,并设置与此配套的、体现在学时和难易度不同的课程类型(比如高级班学制是4年,而普通班学制为5年),以配合学生学习能力。
可见,分层教育的理念已经渗透到新加坡教育的每一个阶段,深入人心。离校考试也成为新加坡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大考而备受关注,更让家长为之忧心忡忡。圣诺瑟书院附小陪同我们的华文教师王小姐笑言,每年十月是最适合来新加坡“血拼”的,因为十月是离校考试月,商场会推出各种打折促销活动但人气依然不旺,当地人很少会在那个时间去购物。
教师:地位高 压力大
在与圣诺瑟书院附小校长和教师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新加坡的教师是纳入公务员体系的,待遇和收入在当地属中上水平,教师社会地位较高,是当地令人羡慕的一种职业。但工作压力非常大,尤其是小学教师。因为两次重要的考试都在小学,新加坡小学教师的工作量和强度普遍高于中国教师。教师一般一周要上36节课,每节课30分钟,有的学科经常是两节课连着一起上,节奏非常紧张。
以我们此行访问的圣诺瑟书院附小为例,因为教室等硬件资源不足,这里的学生实行错时上学,教师分早晚班,3~6年级学生上午7点半到1点,一、二年级的孩子下午一点开始到晚上6点半。(新加坡大部分学校实行的是这样的错时上班制)。
初听起来教师似乎很轻松,只要上半天班!事实却并非如此。该校数学部主任洪淑萍介绍说,学校的每位数师每天有10节课,每节课30分钟,一般数学两节课连着上,每隔1小时会有20~30分钟休息时间。更重要的是除了教母语的教师是专职外,数学教师还需同时上科学课或者英语课。如果说需要搭配上两门主科的教师,我们用全科教师的概念加以理解的话,一位教师任教的两个班数学课还是跨年级的。与此种人事安排适应的是他们的教学配套资源非常详细,老师要有高效课堂,势必需要充分的课前准备。笔者看到洪老师拿来的一本教师用书上,用红笔写满了答案与要点。对三到六年级的教师而言,上午的教学时间结束,孩子放学的下午时间通常被批改作业和备课占据;有时还需要给孩子进行个别辅导、参加提高自己的培训课程等,所以名义上教师可以1点走人,但基本上没人能做到这点。
新加坡政府并不限制教师带学生做家教,只是规定教师每周用于家教和带生的时间不能超过6小时,且不可以带本校学生。笔者了解到,因为收入可观(当地最吃香的是华文补习教师,一月家教收入可得1万新币,当地初级教师的收入在2500~4000新币左右,且家教收入无需纳税,家长需求量大,新加坡教师带生的现象比较普遍。教师在新加坡绝对是一个工作节奏紧张、收入也高的职业。
课堂: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与新加坡的教育理念和制度相配套,新加坡的课堂实行分层教学,课程也依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设置。经过分流考试,五年级在不同程度班级的学生,他们的教材和教辅材料以及课时安排都是完全不同的。
以华语教学为例,五年级开始学生华文课本就被分成“高华课本”和“普华课本”两类。教材分“导入”、“核心”、“深广”等几个部分,教师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选择其中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开展教学。六年级上册高华课本,全册共有7课,各课都设有核心单元和深广单元,核心单元针对大部分学生,而深广单元则只要求华文程度较高的孩子完成。与此相配套的练习册,也是分成几个难度系数不一样的单元。
在数学部主任洪淑萍的帮助下,我们一起研究了学校采用的最新的2007版新加坡数学课程标准。课标倡导实施包括思维技能TS(Thing Skills)、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和国民教育NE(National Education) 三个方面。在每一个数学知识点上,都明确标注上述三点的达成要求。与课标相配套的教材不止一套,相关审订教材的部门负责衡量每一道题难易度是否与课标要求一致。附小使用的数学教材是Shaping Maths,与此教材配套的教师用书上,关于课程的目标、教学内容和配套资源,教学方法建议和学生学习状况评估,都有巨细靡遗的指导。与教材配套的练习册全部掌握,意味着学生可以达到60分的程度。所以我们通常看到别国的数学题难度不大,也许就是个误解。数学练习题的练习题量和难度也因学生而异。圣诺瑟书院附小是一所没有开设天才班的学校,但是他们对数学优秀的孩子(即3%通过特能考试的学生),会外聘教师,开展类似于国内奥数的辅导。同时,中上程度的孩子,也有专门的补充练习题册。
洪老师还为我们详细介绍了离校考试数学科目考卷。让我们感到差异比较大的地方是一本出卷的赋分说明,考什么内容有详细罗列,还包括各个知识点所用课时,这决定着该知识点在考卷中所占的分数。在中国的数学考试中,基本是由教研员或相关的出卷专家全权决定考卷的分数排布,在考试之前,教师不知道试卷各个知识点的赋分如何,因此,出卷专家或教研员对知识判断是否客观就见仁见智,往往会引发所谓“题目出偏”的后果。那么新加坡这种类似于考试赋分说明的标准怎么来的呢?
新加坡也有学校之间结成共同体的做法,书院附小就与其余3个办学水平理念近似的学校组成团体学校。除离校考试这样的全国统考外,各学科由学校之间合作开展出卷工作,每所学校会选派大约1~2名骨干教师,基本是像洪老师这样负责学校数学学科的主任级别教师(类似于我们的教导主任,只是专门负责数学学科),根据一个学期各个教学内容的实际教学用时记录,讨论考试时该教学内容所占分值。全国离校统考的规程制订也与此类似,只是参与人员有差异。这种务实的做法、条理清晰的分层教学,让人深刻感受到新加坡教育因材施教的实施具有可行性,在这里,学习进度较慢的学生,可以获得更适合其年龄的方式与课程内容,从而补上他们过去该学会但掌握得不太好的教学内容。此外,对教师来说,相对均衡的学生水平,有助于针对性教学措施的实施,提高课堂学习与教学的效率,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
家长:就业有保障 心态趋平和
在小学阶段要经过两次分流考试和一次离校统考,和国内相比,新加坡小学生看起来考试负担更沉重,笔者和几位接孩子放学的家长们交流后发现,新加坡的家长对此心态比较平和,如果学校取消一些考试,家长反而会集体要求。在他们眼里,考试是比较公平体现孩子学习能力和素质的途径。在了解新加坡的考试制度后,我们觉得这与相对专业和身处教学一线的教师全权负责出卷和评分不无关联。
笔者又问一位家长,如果你的孩子在五年级时被分流到普通技能班你接受吗?这位家长一脸困惑,她反问笔者普通技能班不好吗?只要符合孩子的学习能力,让他学得轻松有什么不好?而且进入技能班以后还能尽早就业不是挺好!原来,新加坡是全球失业率最低的国家,学生只要接受了教育,无论是哪个层次都能确保就业,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难怪家长不会为孩子进入什么层次的班级就读而焦虑了。
此外,笔者还了解到,新加坡全部实行双语教学,除华语是用华文上课,其余课全部进行英文教学。在华人人口占70%多的新加坡,能说一口流利华语的公民并不多,具有较高的阅读、书写水平者更少,学生对汉字书写也是感觉很困难。为提高华文教学水平,新加坡近年来加强了与中国内地的教学交流,选派华文教师前往中国培训、学习,也常邀请中国专家、名师前来进行教学交流、指导。
|
|
录入:林海鸣 审核:林海鸣 |
上一篇:
工夫在课外
下一篇:
融合教育:通向全民教育之路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