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师之窗 >> 教学科研 >> www.999777.com-教学改革 >> 正文
`
|
|
做有爱心、有责任心、有教育艺术的优秀班主任 |
2011-8-30 出处:教科室,语文组
|
|
引自教育信息报2011年6月16日
□绍兴市教育局局长 陈国阳
班主任是教育系统的形象代言人,是学校教育管理的主力军,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引路人,是家庭教育的指导员。推进一个区域的教育发展既需要一支集管理行家和教育专家于一身的校长队伍,一支专心教书、潜心育人的骨干教师队伍,还迫切需要一支有爱心、有责任心、有教育艺术的优秀班主任队伍。
一、要把难当的“官”当好,把难做的事做好
在所有主任中,权力最小的是班主任;在所有主任中,对人作用最大的是班主任。班主任要在成事中成家,就要切实树立“五观”、做到“三有”。
(一)树立“五观”
一要树立对学生一生发展负责的育人观。班主任工作不仅仅是对学生在校几年负责,更不仅仅是对学生在校几年的分数负责,而是对学生的一生发展负责,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奠基。
二要树立经得起学生一生考验的师德观。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用心灵触摸心灵的工作。班主任赢得学生一时的敬畏不难,赢得学生一生的敬仰才是良师。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应该是经得住学生从童年到青年、中年、老年各个时段的考验的班主任。
三要树立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张扬相结合的质量观。班主任要重视学生的综合发展,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健康心智和健壮体格;也要重视学生的特色发展,尊重学生的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特长。
四要树立投入少、产出多的绩效观。班主任工作是辛苦的、琐碎的,工作量大,精神负担重,不仅要对校长负责,对家长负责,而且要对学生负责,对任课教师负责。对此,班主任要有绩效意识,要抓住关键时间,抓住关键事件,抓住关键人物,使教育产生更大的绩效。
五要树立守土有责的安全稳定观。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安全是第一质量。班主任要切实加强安全教育,设立安全委员,落实安全责任,强化安全防范,切实把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
(二)做到“三有”
一是要有爱心。教育不能功利,更不能势利,要有爱心。作为班主任,面对的是有血有肉、思想活跃的学生,如果不带着感情去工作,学生不会接受,家长不会认可。因此,无论学生的智商高低、外貌美丑、家庭条件好坏等,教师都得无条件无选择地接纳与爱护,都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教好,都要无私帮助每一个学生获得发展。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要把更多的关爱奉献给来自普通家庭、困难家庭的孩子,多做雪中送炭的事。
二是要有责任心。作为班主任,比普通教师更多一份责任,更多一份付出,更多一份酸甜。有责任感的班主任,收起性子,沉下身子,专注于班级管理,致力于学生教育。
三是要有教育艺术。新时期做好班主任工作,不是“人人能为”的工作。班主任要通过自己充满艺术的工作,在管理上以指导为主、在语言上以赞赏为主、在评价上以发展为主、在教育内容上以德智体统筹为主,实现班级管理由经验型向智慧型的转变。
二、要让更多的优秀教师乐于从事班主任工作
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难做的事做好,关键是要抓导向、抓机制、抓保障,努力让更多优秀的教师从事班主任工作,让更多的班主任成长在岗位、发展在岗位、成功在岗位、幸福在岗位。
一要强化人人都有当班主任的责任意识。各校要高度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始终把建设一支有爱心、有责任心、有教育艺术的班主任队伍放在学校工作的突出位置来抓。学校、教育行政部门要出台政策,引导教师不管是何等职称、什么年龄,都必须把当一名班主任作为自己完成教育使命的首要责任,并积极付诸行动。学校在把好班主任入口关、管理关的同时,要给予班主任一定的人文关怀,减轻班主任过重的精神压力和工作压力,保障他们的身心健康。
二要形成人人都愿当班主任的政策导向。在待遇保障上向班主任倾斜,让班主任的付出与回报、贡献与报酬相协调;在评优评先上向班主任倾斜,坚持重师德、重业绩、重实干的导向,坚持在职称评审过程中对班主任的任职年限要求,在教坛新秀、优秀教师等表彰中向班主任倾斜,并探索建立如育人新秀、班主任名师等班主任系列的评优政策;在选人用人上特别注重从各级师德标兵、模范班主任中选拔领导干部,学校领导和中层干部要有班主任工作经历等。
三要健全人人都要当好班主任的培训机制。加强对班主任的岗位培训,如把班主任培训列入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对见习期班主任和申请班主任资格的教师,可采用师徒结对、专题培训、任职资格培训的方法进行培训;对已经获得班主任资格并正在担任班主任的教师,可采用专题讲座、专题培训、交流研讨等方法进行培训。同时,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为班主任培训搭建更多的平台,如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德育和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借鉴新经验,针对新问题,研究新举措。要将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培养工作纳入名教师名校长等培养范畴,抓好名班主任工作室,为优秀班主任的脱颖而出打好基础。
|
|
录入:林海鸣 审核:林海鸣 |
上一篇:
融合教育:通向全民教育之路
下一篇:
转变非理性教育思维 推进教育改革新突破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