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行为养成习惯,习惯成就优秀,优秀铸就品质,品质改变命运”。养成教育对于一个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非常需要。严格的养成教育,不仅能够促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能促进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昨天上午,教育专家桑坚信为早报读者做了一场名为《教育——体面生活的基础》的教育报告,他主张重新定义“受教育的人”,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行为习惯,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独立的创造性,过着奉献性而有体面的生活的思想者。
为什么日本的球赛后
全场找不到一根烟蒂
你能肯定这么多年里,没有随地吐痰过吗?或者说在过马路的时候,从来都是按照指示灯过马路的吗?(台下全场默不作声)
我相信没有人会举手,其实我也没做到。
日本,一个弹丸之地。然而,一场有几万观众的足球赛后,场内竟然找不到一根烟蒂,一口痰迹,、一片纸屑!
我这里为什么要提到东邻日本?因为世界上恐怕很难再找到一个与我国历史交往如此悠久,影响文化如此广泛深入的国家。
江户时代以前,武士阶层只能在家庭中和寺院里受教育,平民百姓享受不到有组织的教育,到了江户时代,日本出现了文艺复兴的局面,学校和各类教育机构越来越多,“明治维新”开始了全面开放,普及教育,改良社会的和平革命,使得日本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便建成了资本主义,走完了西方国家需要200年时间才走完的途程。
明治维新最大的特点就是教育的改革!日本的近代教育与西方不同,不搞贵族学校那一套,实行了全民义务教育,而中国差不多在100年以后才提出了9年义务教育。
为什么同样遇上堵车
中国与国外如此不同
不愿排队似乎是中国人的一种习惯,公交一进站,火车一检票,局面立刻大乱,后面的人一拥而上,很多衣着时尚的年轻人堂而皇之地直插进来,显然对这种场面已经驾轻就熟。发达国家的月亮不比中国的圆,但人家的队确实比我们排得好。
那搭飞机的人应该都是有一定经济基础并受过良好教育的群体了吧!可是,去年我带团去某地考察的时候,一位看到熟人的同仁竟然在机场高声呼喊,引得几乎整个机场的人全部朝他侧目,而他自己竟不自知,当时我只差没地缝钻了。
另一个拿来比较的社会模型是堵车。我在其他国家的公路上遇到塞车,发现所有的车辆都放慢速度,前后保持一二十米的距离,缓缓前行。没有人想尽办法往前乱插,因为他们知道,前边有障碍,往前乱钻只会让事情越来越糟。但中国人不然,只要有一条缝,他就要钻过去。
这些看上去都是社会表面问题,但反映的是社会深层次的原因,如果大家都有自己是社会一分子的责任感,具备基本的教养和礼仪,许多社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多让孩子学习教养和礼仪
牛津大学创立之初的理念就是培养有教养的人;哈佛大学的办学理念是“受教育是要培养有良好习惯的人”。说到教养和礼仪,我不得不提到前段时间在内地热播的《大长今》,此剧的走红除了剧情引人入胜之外,不难看出其特有的传统伦理和韩式礼仪也很吸引人,这在其它的热播韩剧中也有体现。
而中国的父母,最感兴趣的是让孩子去参加各种各样的兴趣班,还美其名曰“通才教育”,却不曾想到多让孩子学习教养、礼仪方面的内容。有的人说,现在是个性张扬的时代,“我行故我在”,不需要陈腐的教条礼仪。可是纵观古今中外,哪个强大的国家不是文明礼仪之邦呢?
也有人说,我国的高考制度决定了这一切。我可以大胆地预言,我国的高考,在目前来说是一个相对公平的选拔制度,但在不远的将来,我国必将取消现行的高考制度,高校招生会采取或者全部自主招生,或者会自主招生于联考结合的方式等一些形式。
加强对学生人文知识的教育
最近,在某高校应聘毕业生里流传着一个求职“神话”——一个法律专业毕业男生被一家外资律师事务所录取,原因只是在等待过程中起身给饮水机加了水。这个举动让他出色地完成了一道EQ(情商)试题。
中央电视台《绝对挑战》栏目制片人说,许多外企和大公司人力总监不仅看重大学生的履历和成绩,更引入了国外流行的新面试方式——EQ考察,不少成绩优良的尖子生在EQ测试上栽了跟斗。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EMBA中心副主任王亚非告诫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是为人处世,而不是技术第一。一项调查认为,初涉职场的大学毕业生不懂感恩,这种状况将直接影响其发展。要使大学毕业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不仅要求学校传授学生科学知识,同时应加强对学生人文知识的教育。使年轻人懂得关心,懂得爱护,懂得感谢,懂得自立,懂得付出,真正让青年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