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安徽日报(2011-11-9) 发表日期:2011年11月10日
一些学校给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戴上“绿领巾”,一些学校要求家长给孩子测智商,受到人们的质疑
“绿领巾”事件见诸报端不久,又有学校要求家长给孩子测智商被曝光。戴“绿领巾”也好,“测智商”也罢,都是因为考试分数低了。
戴“绿领巾”的初衷或许是激励孩子上进,但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报道中,一些孩子反映,戴上“绿领巾”之后,很多同学不愿意和他们一块玩耍,他们因此害怕上学。所谓的激励,没有收到效果,反而伤害了孩子的自尊。然而,有学校和老师面对质疑却满腹委屈,认为“是为孩子好”,而且施行很长时间了,没什么不妥。
应试教育造成了我们排名次、以分数论英雄的习惯,有人戏称为“万般皆下品,唯有分数高”,坊间有句顺口溜:“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学习成绩好、考试分数高,在评先进、选班干甚至排座位方面受到优待,可谓万千宠爱在一身;反之,不仅不被重视,而且还可能受到冷嘲热讽,被同学孤立。正因为如此,出现了这样的纠结:“减负”文件一个接一个,但书包越来越重,作业越来越多,课外辅导越来越滥,玩耍时间越来越短;津津乐道于钱钟书、吴晗、臧克家当年虽然考试分数不高但成为学者大师,却又将分数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考试应该是对老师教学效果的一个检测,并借此发现学生在知识接受上的不足,进而因人施教、促进提高。试想,学校和老师真正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理性地看待分数,就不太会发明“绿领巾”、“测智商”之类的方法。但现实的情况是,一方面在升学、绩效和奖金的压力下,学校和老师很自然地将分数强化;另一方面,每个学生的特长和优点,需要长时期持续关注才能发现,而看考试分数无疑最直观、最简单、最省事。
教育的根本宗旨是让孩子健康成长,培养健康人格,全面发展。如果教育被庸俗化为苍白的分数,关注孩子异化为关注分数,怎么能为社会培养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