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被教育遗忘的角落
最近,全国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我省杭州举行。会议集中研讨了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热点、难点问题。本次会议形成了这样一个令人振奋的共识,那就是:进城务工农民的子女,同样有权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国家不仅要让他们进得了城里的学校,还要让他们读得起,学得好。笔者以为,这一观念的形成标志着“义务教育”已从带有启蒙性质的口号逐步转变为社会共识和社会事实,体现了迈向教育公正乃至社会公正的可贵努力。
从孔子提倡的“有教无类”到194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号召的“教育机会均等”原则,无不反映出教育公正始终是东西方社会不懈追求的教育理想。教育的社会分层功能告诉我们,一个人是否接受了良好、系统的教育,直接决定了他进入社会的起点和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几率。知识改变命运已成为当今社会不争的事实。在有着良好教育传统的我国,教育已成为政府和百姓最为重要的投资领域之一。然而,就在城市儿童享有日益优越的教育资源和日趋丰富的教育机会的同时,在他们的身边,有相当多的同龄人却处于“被教育遗忘的角落”。他们就是队伍日趋壮大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
诚如教育专家杨东平所言,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最伟大的工具”,而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很可能造成一系列的社会不公。作为城市的“边缘人”,这些流动儿童虽然生在城市或者很小就在城市里生活,但是他们却没有享有与同龄城市儿童一样的受教育机会和资源。他们要么被迫彻底放弃读书,要么在“打工子弟学校”一类的简易学校学习。而这些学校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内部管理、办学行为、布局结构、举办审批等方面,都存在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严格地说,流动儿童在这样的学校受教育其实并不能谓之“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这种“简易”教育使流动儿童深刻地觉察到自己与城市儿童之间的巨大差别,以及这种差别的难以逾越。从而使他们感受到强烈的社会不平等,加深他们心里的被歧视感和对立感,使他们的心里扭曲。作为打工者的第二代移民,他们已经很难再被拴系在农村土地上。这就注定,极力要排斥他们的城市,未来在一定程度上却要由他们参与建设。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今天的教育问题,在明天肯定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树立教育公平观念,下大力气保障流动儿童受教育权利要成为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界责无旁贷的神圣职责。民工虽然经济收入微薄、社会地位低下,但是他们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建设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和城市居民一样,他们也是直接或间接的纳税人。城市不仅是城里人的城市,也是包括农民在内的所有国民的城市。作为弱势群体,进城民工理应得到社会更多的关注和照顾,他们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也理应得到尊重和关怀。
“同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公民,同在一片蓝天下生活,农民工的子女应该和城里的孩子一样,有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杭州市教育局局长徐一超言),愿天下人共此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