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陆 凌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从让差生佩戴绿领巾,到让优秀生穿红校服,再到按成绩使用不同颜色作业本……近期,一系列区别教育的例子,引来广泛反思。
这些区别教育,标准大多是成绩或是“表现”。然而,教育的目的不仅是高分或“听话”,而是人格的全面发展,道德培养正是其中重要一环。德育是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有色教育”传递出一种负面信息,难免会让孩子们戴上有色眼镜,诱发歧视与偏见。
另一个例子是,一所大学举办学生辩论会,一方因老师拖延课时迟到,评委给准时到场的另一方加了3分。对于德育,这有启示意义:奖励中有鼓励,惩罚中却没有伤害。只有更多地传递出“正向能量”,易于接受、形成触动,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反思自己、改进行为,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大而论之,社会道德建设同样需要传递“正向能量”。丑恶、冷漠应该鞭挞,然而,对于徒手接住坠楼婴儿的“最美妈妈”,对于车流中救助陌生伤者的“最美女孩”,对于这些存在于我们身边的真诚和善良,更需要肯定和褒奖,激发出整个社会向上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