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认知效率的师生心理互动环境。课堂心理环境表现为融洽或冷漠、活跃或沉闷、和谐或紧张等形式,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对提高教学效率将产生重要而长远的影响。那么,如何构建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
人格是前提
教育主要靠两种力量:一是知识的力量,二是人格的力量。两者相比,后者比前者更为重要。人格是一种巨大的潜在精神力量,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因为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知识,而且学做人;学生不信赖老师,就不会爱学这门学科知识。因此,教师的人格魅力来自于崇高的道德修养。正人先正已,教人先教已,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教师的人格魅力来自于深厚的知识积累,掌握具有时代气息的新知识、新信息,学识渊博,视野宽阔,在教学中对知识的运用游刃有余,挥洒自如;教师的人格魅力还来自于良好的性格、气质,积极进取、笑口常开的乐天派教师会带给学生美好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必须勤奋学习,不断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加强道德修养,增强其人格魅力,以成为学生的楷模。这样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情感是条件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既是认识性学习,也是情感性学习。冷漠无情的教学或重压下的教学只会导致学生机械性学习,并把学习当作苦差事,从而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结合情感因素的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习,在热情和融洽中思考,会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实践的反馈向我们证实了这一点。因此,情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可以作为教学调控的一个维度,它表现为亲和力、感染力和美感。善意的微笑,平易近人的表情,轻松耐心的回答,鼓励性的语言等可以拉近教师和学生在情感上的距离。不失时机的幽默,机智的应变,热情饱满、抑扬顿挫、形象丰富的语言表达,得体优美的姿态,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端庄文雅的言行,清晰整洁的板书,流畅的思维过程,简明的表达形式,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兴趣是动力
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可学。”兴趣是推动人们追求知识和从事某项活动的一种巨大精神力量。在有兴趣的情况下,学生的注意力较为集中,最容易接受新知识,也更有利于其能力的提高。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思维活跃,兴趣盎然。
语言是载体
语言有传递信息的功能,是进行教学的重要工具。要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教师必须重视优化教学语言,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教师语言准确,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清晰、正确的知识,而且能使学生得到严格锻炼,形成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对一个概念或一个实验进行讲述、分析、论证、综合、归纳时,要认真思考自己的语言是否科学,是否条理清晰,合乎逻辑。
(作者单位系湖南省浏阳市第十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