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师之窗 >> 教学科研 >> www.999777.com-教学改革 >> 正文
`
|
|
陶西平: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 |
2012-6-10 出处:教科室,语文组
|
|
来源:新华教育(2012-5-30)
国家总督学顾问陶西平: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
5月27日,由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中心、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高中国际课程研究发展中心主办,瑞思学科英语承办的首届国际化人才培养暨学科英语教育高峰论坛在清华大学的新清华学堂隆重召开。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总督学顾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副主席陶西平先生应邀参加并发表重要讲话。以下是陶西平先生的论坛发言实录。
热烈欢迎大家来参加这次高峰论坛,就提高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和培养国际化人才问题共同进行探讨。
有的人说世界就是一个圆,每一个人都是圆心,所以圆心无处不在。但是这个圆的大小是不一样的,半径就是教育,所受的教育越多可能心中的世界就越大。而教育的国际化实际上是拉长教育半径的很重要的一个方式,也就是通过教育的国际化来扩大每一个人心中的视野,所以我想就这个题目谈一点看法。
中国在《教育规划纲要》上已经明确提出,要提高教育的国际化水平,作为今后十年的一个重要目标。那么中国推进教育国际化主要的背景,首先就是要增强综合国力,参与国际竞争,促进世界和谐的需要;同时也是适应培养具有全球化的视野,国际交往能力的人才的需要;也是适应借鉴国际的教育理念与实践,来推进教育改革,提升中国教育品质的一个需要;同时也是适应加强国际交流,促进我们中华的优秀文化传播的需要;当然还有一个需要,就是适应群众的多样化的教育选择的需要。
所以中国教育需要提升国际化的水平。在规划纲要里面提出了国际化人才的三条标准: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那么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当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基础教育不可能直接就培养出具备这样条件的国际化人才,但是基础教育无疑应当承担起为培养国际化人才打好基础的这样的任务。所以教育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我们国家现代化建设必然的选择,基础教育应该为培养国际化人才打好基础。所以我想有两个定位,第一我们应该培养国际化人才,第二基础教育为培养国际化人才来打基础。因此我想谈几个看法,为了培养国际化人才,为了提高中国的教育国际化的水平,我想应该重视这五个问题的研究:第一、应该把握世界教育发展的态势;第二、应该借鉴国外的课程和课程体系;第三、应该促进中外合作办学;第四、应该加强中外学生的交流;第五、我觉得也是最重要的,应该加强国际理解教育。
首先要把握世界教育发展的态势。实际上当前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具体指向虽然不同,但是价值追求大致是一致的,一个是追求教育公平,一个是追求提高教育质量。而为了推进特别是以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公平,关键在于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所以各国教育改革基本上朝着一个方向,为了有更公平的、更高的质量而加强队伍建设,大概基本上关注这三个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0年全民教育的全球全监测报告》的题目就是“向边缘群体提供教育”,目标就是实现到2015年能够使全世界的,特别是基础教育、初等教育的公平能够有更大的进展,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现在又制定了全球普通教育的质量诊断和分析框架,提出一个观点,觉得现在全球除了非洲以外,其他地区基本上普及了这个义务教育。因此,上学机会的问题在多数地区解决了,但是上学并没有改变他们的命运,原因在于并没有提供给他们保证质量的教育。因此全球现在面临一个教育质量问题,这个教育质量危机不仅是在不发达国家,也不仅是在发展中国家存在,即使在发达国家同样存在着一个教育质量的危机问题。
2010年10月5日国际教师节,联合国四大机构共同确立了联合国国际教师节的主题——"复兴始于教师",这个复兴无疑就是指金融危机之后,全世界所面临的一个经济的复兴,而这个复兴从哪开始呢?他们认为要从教师开始,那就是说,整个的复兴最重要靠人才,而人才培养靠教师。但当前全世界各国的教师队伍建设,从来源到待遇到发展,到专业发展,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因此应该关注教师队伍建设。我想这就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点。因此当代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我觉得呈现这样的特点,首先都是政府主导,因为教育涉及了许多的利益相关体,而协调这些相关体相互之间的关系,如果不由政府出面进行高层设计的话,自上而下很难形成一个推动整个教育制度的变革。所以各国都开始重视,由政府倡导进行教育改革,而且多半是问题引领,问题引领就在于各国是从自己存在的教育问题出发,来提出教育改革的目标,因此各国提出的教育改革目标的指向有的时候是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
另外,哪一个国家教育改革推进都很艰难,因为教育改革涉及的方面太多了。由于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不同,教育的文化背景不同,教育创新的追求不同,创新跟继承的张力关系就形成一个多样化当代教育改革的特点,总体上来看虽然有一个价值追求,但是具体的改革指向是不同的。最近引起很多人关注的话题,比如像《虎妈的战歌》,大家对东西方的家庭教育进行了比较;比如说中国的上海参加了PISA评估,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有的人也开始对东西方教育进行比较,就说明他们有很大的差别。举几个例子,比如说目前中国实行统一的课程标准,但是很多人认为国家统一实行课程标准不适合不同地区的情况,应该改变这种情况。美国原来各州有各州自己的标准,但是美国又公布了"共同核心州立标准"的最终定稿,意味着将来有可能逐步的有更多的州都向着统一标准去。再比如说中国基础教育正在努力减少教学内容,降低教学难度,来提高学生的素质。但是日本正在实行增加课时,加深难度来提高教育质量,日本2011年开始,小学开始实行新的课程改革方案,2012年初中开始实行新的课程改革方案,增加了课时,加深了难度。比如说中国正在试图使学生掌握更加广博的知识,打下更为宽厚的素质基础,就是扩大学生学习内容的范围。而法国是公布了共同基础法令,用这个法令界定基础教育应该打好的共同基础,他们认为如果在基础教育领域里面加进的东西太多,最后基础打不好了,应该界定一下基础教育应该完成和能够完成的任务。我想这些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大家都在进行着教育的创新,而各国教育创新过程中,相互之间可以借鉴许多东西,可以相互之间就许多关注的问题来进行讨论。所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讲过,全球的教育需要创新,而需要什么样的创新?应该就教育的目的、学习的内容、为什么学习以及如何学习,这四个方面实际上就是教育的问题,教育的全部的东西都需要创新。而这个创新就要求各国之间应该开展批判的、持续的交流和对话。这就是教育国际化很重要的一个责任,通过这种批判、持续交流的对话来相互借鉴,我们教育的国际化,也要把握国际教育的态势,也从中提供借鉴。
第二、我想要关注借鉴国外的课程与课 程体系,因为东西方的课程理念是不完全一样的,因此相互借鉴有助于提高自身的教育质量。目前中国引进的国际课程大概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国际组织开发的课程,像IB、PGA;一种是国际性的考试课程,像A-LEVEL、ACT;还有一种是国别课程,像美国的AP课程,SAT考试,以及其他国家的一些课程。国际课程本来为了学生随着家长流动而能够连续学习,但是目前中国引进的国际课程相当程度上是为了学生到国外去学习,提供一个通道。比如像深圳的国际高中就用的是A-LEVEL课程,目前在借鉴国际课程的理念与实践来推进中国教育改革的过程当中,我们主要的是想促进中国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因为国外的包括西方的一些教育理念都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的借鉴,当然中国的一些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也同样给其他国家提供借鉴,所以我们注重本土课程的国际化,同时也注重国际课程的本土化。
第三、提高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就是要促进中外的合作办学,我们中外合作学校和举办合作项目,这是两种类型,合作办学校,同时还有一种在中国的学校内部与国外合办项目。比如说宁波诺丁汉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上海的纽约大学,这些都是我们中国和外国合办的一些大学。像北京中加学校,这是中国和加拿大合作办的学校,这是合作办学,这种合作办学也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国际化的水平。特别是这种合作办学可以把国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直接拉到我们身边来看。
第四、加强中外学生之间的交流。我想这种学生交流有多种形式,当然最基本的形式是学生的留学。我们出国留学的学生,目前在提高国际化教育水平的政策指导之下数量不断增加,去年中国出国留学的总数大概是33.97万人,其中自费留学的31.48万人。2010年留学回国的人数18.62万人,其中自费留学回国的占16.92万人,也就是有进有出,这才真正的国际化。2011年跟2010年相比,我们国家出国留学的人数增加了5万多,增长了19%,留学回国的人数也增加了5万多人,增加了38%,也就是回国增长的比例高于出国增长的比例。 从1978年到2011年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的总数达到224.51万人,截至2011年底以留学身份出国,还在外边留学的人员现在有142万多人,这个和中国2亿5千万在读学生相比是一个很少的部分。美国国际教育协会最新的《门户开放报告》显示,2010年到2011年,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大概有15万多人,比上一个学年增加约3万多人。据我们了解美国自己本身,去年出国留学的人大概也是17万多人,因为美国也是有进有出的。一份来自美国政府部门的统计报告说,2005年到2006学年度,在美国读中学的中国的中学生只有65个人,2010年到2011学年度,美国中学里的中国学生已经达到6725人,增幅达到100倍,这100倍的倍数很大,数量很少,只有6千多个学生。这是一个方面,我们出去了。但是还有,在教育国际化过程中也有很多外国人到中国留学。2011年一共有194个国家和地区的29万多各类人员来中国留学,来华留学人员分布情况,亚洲最多64%,欧洲16%,美洲占11%,非洲占7%,大洋洲占1.5%。到中国留学的是留学生人数名列前10位的国家为韩国、美国、日本、泰国、越南、俄罗斯、印尼、印度、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也就是说,我们的国际化水平在推进当中,是有进有出的。我们的目标实际上要再进一步扩大出国留学的数量,也要进一步扩大外国学生到中国留学的数量。按照规划纲要的目标,到2020年我们争取在华学习的外国留学生能够达到50万人,建成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同时,我们也鼓励优质的资源在海外办学,比如说新加坡汉合国际学校,是中国的汇佳教育集团在新加坡办的,是新加坡的国际学校,它举办5年多以来,已经在当地有了良好的声誉,我们目前有一些学校已经开始把我们的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国外去,当然我们在国外孔子学院的举办也是宣传我们中华文化的一个很重要的形式。
第五、我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为国际化人才打好基础,必须扩大他们的国际视野,从这种视野一直上升到情感,那就需要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我们说国际理解教育,指的是要培养具有多元文化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吸纳的精神与能力的地球村民,来促进世界的持续和谐的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可持续发展,很重要的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人和自然的关系要处理好,另一方面是人和人关系要处理好。而国际理解教育是可持续发展很重要的内容,那么国际理解教育的基点是什么?也就是让学生加强相互的了解、沟通、然后尊重多元文化,最终来吸纳多元文化。因为任何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都是在不断的保持本民族的文化传统的同时,吸纳外国的文化来逐步进一步发展起来的。所以,我们的国际理解教育,基点也应该放在这,最终我们的国际理解教育是让中国了解世界,同时也让世界了解中国。
目前在基础教育领域里进行国际理解教育,大概包括学校环境的建设,课程的建设,开展活动和形成一种尊重多元文化的一种氛围。我举几个例子,在辽宁省有一个农村朝鲜族的小学,它的办学条件并不好,但是这个小学院墙上画着中国56民族的孩子穿着民族服装的照片,世界各个组织的图标,世界各国的国旗,把国旗都做成小卡片,让孩子辨认,包括学前班,幼儿园的孩子也在认。后来我去参观的时候,我问校长,我说孩子到5岁有一个大遗忘期,5岁以后的孩子记这么多国旗,长大有什么用?我参观的时候一个孩子拿一个卡片问我,这是哪个国家的国旗?我也不知道,后来这个孩子告诉我是基里巴斯的国旗。校长给我讲一句话让我很感动,校长说,虽然他们大了以后不一定能够记住这个国旗是哪个国家的,但是因为我们是一个偏僻朝鲜族的农村,我们应该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他是中国56个民族当中的一个,他是世界大家庭当中的一个成员,所以他说:我们是在培养世界公民。
所以,教育国际化不是富有家庭的子女、条件良好学校的专利权,是所有的学校都可以为培养国际化人才来奠定基础。像长春市的东北师大附属小学,在他们学校里面也是挂着世界各个国家的国旗,不仅是国旗,还有世界各个国家的问候语、世界时。从小就创造这个环境,像北京汇佳学校模拟奥运会,让孩子扮成世界各个国家的代表,他们在这个过程当中,就要了解这个国家,通过了解这个国家来增强对多元化的理解和尊重。再有广泛开展模拟联合国的活动,分别由学生组成一个组来代表一个国家,通过研究的过程,讨论当中来发表自己的意见,这实际上不仅仅是扩大了多元化的理解,也是在增强他们国际交往的能力。
还有组织各种活动,比如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东亚地区儿童艺术节,是由中国首先倡导主办的,现在在东亚各国轮流举行,已经举行了几届,今年将要在蒙古国举办。在东亚儿童节上,东亚各国的孩子们相互交流,相互来观摩演出,通过这个来增进友谊,就是把和平的种子能播撒在孩子的心中。亚太地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每年在中国蓬莱举行和平颂文化节,孩子们共同呼吁和平、加强文化等等各个方面的交流。中国还用世界遗产的教育,来增进多元文化的教育、理解。因为世界遗产是各国文化最重要的标志,2007年8月3日全国第一家世界遗产教育实验学校在沈阳的东北育才学校成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干事,松浦晃一郎先生亲自为这个学校揭牌。
最后,我想说今天的结语。美国的企业家,也是核心竞争力的倡导者——普拉哈拉德,他曾经提出企业的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要增强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是可以用两个公式来代表,一个公式叫做N=1,就是任何一个企业不管为多少人服务,必须关注每一个具体顾客的感受。而另外一个公式就是R=G,R就是资源,G就是全球。他说任何一个企业想要发展得快,它的资源必须来自全球。同样借用到我们教育来,任何一个学校的教育资源,任何一个地区的教育资源都是有限的,所以要想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必须树立资源意识,也就是你要从你的学校和地区内、外来整合各种资源,其中包括世界各国的所有可以利用和借用的资源。我想我们教育的国际化实际上也就是要借用更多的资源来使我们的教育发展得更快,所以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教育的开放性,不断加快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的步伐。
谢谢大家。
|
|
录入:林海鸣 审核:林海鸣 |
上一篇:
新世纪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十年回顾与反思
下一篇:
打造学生喜欢的课堂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