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生天地 >> 德育之窗 >> www.999777.com-德育研究 >> 正文
`
|
|
我们期待什么样的教育公平?,摘自新华网 汪利民 |
2005-12-28 出处:年级组
|
|
我们期待什么样的教育公平?
近来,围绕着如何建设和谐社会的问题,教育公平正在成为一个新的热点话题。新华网评3月11日刊出了徐学江先生的《教育不公是最大的不公》,3月12日还推出了《谨防“改革”损害教育公平》的特别评论报道(特刊)。不过,当我们热议教育公平时,什么是教育公平,教育公平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何才能做到教育公平,也许还值得我们更冷静地做更深入的条分缕析。对于教育不公,网民们谈得最多的还是全国各地录取线上的不公,对此,可以用徐学江先生在他的《教育不公是最大的不公》一文中的话来说:“实行多年的高考录取线 ,不同的政策,就是一项荒唐的、充满歧视的‘霸王条款’。”除此之外,徐先生还谈到一种教育不公,就是教育投入地区分配的不公,“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严重失衡”、“明显地重城市,轻农村。”
本文不谈徐先生所谈的后一种不公即教育投入分配的不公,因为这种不公可以由有关部门对教育投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重新分配,相应说来更容易解决,本文单说徐先生所说的第一种不公,也是社会大众关注最多的不公。这种不公该如何看待如何解决?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能期待一种什么样的教育公平?如何达到这样的公平?
说起来,比如湖南、湖北、四川等地的学生,其成绩拿到北京来可能可以上北大清华,但在当地,可能只能上个一般学校。这种状况在全国大多数省区市广泛存在,尤其是对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而言,上学本就不易,学生通过努力好不容易获得如此成绩,却仅仅因为地区的原因而上不了大学,这实际上是对他们努力的否认,是一种典型的不公,对国人而言实在是一种情感上的伤害。
不过,如何改革这种现状?真的如有的网友所言,要在全国各地采用相同的录取线吗?这种办法就能带来我们需要的公平吗?或者说,我们需要的就是这种做法本身所体现的公平吗?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我们确实看到,全国各地存在如上文所言的现象,相对北京而言,外地学生的成绩可能上不了大学,相同的分数在北京却可能上北大清华。但是否就意味着,我们拿着这样的成绩,在全国各地采用相同的录取线后,就可以上北大清华了呢?很大一部分人其中也包括我自己在一定程度上对当初政策有意见也是这么想的。其实,这还得揭开录取线差距这一表面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
现行的高校招生办法是,由于有自己的招生指标,通过规划,确定其在某些省区市的招生数额,在这些省区市的报名考生中,再通过成绩从上往下录取。所以,北京和外地存在录取线的差异,外地之间也同样存在录取线的差异。之所以会出现北京的录取线比外地的低好多,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北京的生源与外省区市的生源绝对数相差很大,而北大清华等重点大学给各省区市的招生名额却比北京少得多(大体上言之),这样,北京学生被录取的比率增高,这才会出现前面所说的现状。
从历史看来,这种做法在各省区市教育水平发展不均等的现实条件下平衡区域考生以及平衡区域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历史作用。这一点不容否认。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流动和就业灵活越来越明显,为地区培养人才的观念越来越弱化,这才突显出如今的教育不公问题。所以,要改变这种现实,废除前面所说的成绩在外地上不了大学在北京却可能上北大的怪现象,看起来直接的做法是在全国各地采用相同的录取线,背后的根子却在于废除招生指标的区域差异。如果仅仅说要在全国采用相同的录取线,而不取消招生指标问题,平等仍然实现不了。
举例说来,如果北大在湖北有2名指标,但10名考生报考,这三人中第一名成绩为650分,第二名的成绩为600分,第三名成绩为580分,后面的考生成绩更低。按现在的做法,北大在湖北的录取线为600分,580分的人上不了北大。北大给北京的指标为2人,但只有3名考生报考北大,前两名的成绩分别为650分和400分。这样,这两人都能上北大,北大在北京的录取线为400分。这样,就出现了前面所说的,北京400分就可以上北大,湖北580还上不了北大这一不公平的现象。如果按网友们所说的采取相同的录取线,是怎么一个相同法?是都用400还是都用600?这显然不现实。网友可能会说,把北京考生和湖北考生排在一起,从高到低排,再从招生人数从上往下走,这样做可以,但如果北大在湖北招2人在北京招2人的指标不改,湖北580分的考生虽然恰好在总排队中居第4,他就仍上不了北大,居总队第4这样的成绩排序也就失去了意义。所以,谈采取相同的录取线,实际仍绕不开的问题是高校在地区之间不同的招生指标差异。
所以,我们期待的,实质并不是要高校在全国各地实行等同的录取线这一表面现象,而是录取线背后高校所设定的地区招生指标差异。这才是教育不公的本质所在,也是我们所期待的在这一问题上的教育公平。
北京高考录取线比外地低很多,很容易让人得出北京教育不发达这个表面判断,事实上,我们又会说,一般经济文化极其发达的地区,教育也相当发达,北京作为经济文化很发达的地区,其教育不应该不发达。以上两个矛盾的结论,其实也是可以透过高校给北京的招生指标与北京生源相比的录取率来说明白。明白了这点,就可得到一个更为客观些的判断,那就是当前北京的录取线虽然不高,并不表明其教育水平不高。
如何实现这样美好的公平?如前分析所述,仅仅从分数上规定高校在全国各地采用相同的分数线,而不废除招生指标,没有意义;如果让高校在全国各地的招生指标不存在差别,平均分配招生指标,由于考生数量存在太大差别,不同录取线的表面现象也仍将存在;让全国的考生来个大排队,取消地区上的招生指标差异,这看起来确实比较彻底,但有一个现实却是,一些省区市,比如北京和上海,早些年已经开始在自己的地方实行自己的高考试卷,培养模式也朝自己的个性发展,如果让这些重新回到统一的路子上来,唯一套高考大纲是瞻,当前走自己省市的高考路子是不是就是一种逆转?高考会否产生新的畸变?以前基于全国各省区市教育水平发展不均等,为平衡区域考生以及平衡区域人才培养所进行的指标考虑,是否已经完全不再需要?这些问题同样值得深思,因为,它们背后同样关涉到教育不发达地区广大考生的前途和命运以及国家总体发展和地方发展规划。
这需要广大网民和国家有关部门一起思考
|
|
录入:流水苑高一 审核:流水苑高一 |
上一篇:
关于责任感教育的探索,副班主任工作体会
下一篇:
合作学习,刘宏摘录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