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师之窗 >> 教学科研 >> www.999777.com-教学改革 >> 正文
`
|
|
从“控制性管理”到“指导性管理”——学校教学管理的转型 |
2012-9-13 出处:教科室,语文组
|
|
作者: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张丰
在深化课程www.999777.com-教学改革的今天,学校越来越重视教育教学常规的落实。但有些学校将管理视同为检查,提出一些细化的要求或规章,建立定期检查制度;有些学校认为检查就应赋分量化,喜欢将质性的要求转化为逐项计分,以便累和与比较;有些学校组织检查就会想到挂钩,将工作要求具体地与教师利益联系起来。这种管理倾向非常普遍,但实际运作中却弊利共存,有时甚至会弊大于利。
《中国教育报》曾刊载过一篇题为《不当管理应为教案抄袭“埋单”》的文章。文章认为,如果学校里是一两个教师抄教案,那是个别教师的师德问题;如果教师抄教案不是个别现象,那可能就是学校在教案管理制度上出了问题。这就好象“如果一个梨坏了,那可能是梨的问题;但如果一筐梨坏了,那可能就是筐的问题。”
定期检查、量化评价、利益挂钩这些常用的管理手段,较多地借鉴了行政管理与企业管理的思维,依靠评价权与利益分配权来驱使或控制属下执行自己的要求。这对于管理者来说,操作上较为简单,自上而下的评鉴多,自上而下的规束多;但对于管理对象来说,容易产生对形式性的要求的敏感,和对该要求的本质意义的忽略,容易量化的要求容易被放大,而重要的原则却可能被“软化”。当人们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应付态度有一种默许后,教师的行为就会进一步功利化和片面化。
我们认为,学校管理的核心是组织与指导。学校教学管理的核心任务是提高广大教师的执教能力,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反映为具体管理行为时,就如,备课管理应该重在帮助教师学会备课,还是督促教师书写教案;作业管理应该重在提高教师作业设计与布置的能力,提高教师作业分析与反馈的能力,还是检查每天的作业量,检查教师是否全批全改。尽管后者是重要的,但管理活动的重点应该围绕着前者的研讨与提高展开。
改进学校教学管理,必须重视发挥教学管理的指导功能,将教学常规管理转化为教师的研修提高活动。没有指导的管理,其实是不完全的管理,是不负责任的管理。特别像学校教育这样的专业领域,没有指导能力的管理者肯定是不称职的管理者。这是学校管理的专业性的必然要求。可能有一些在教育规模发展阶段“如鱼得水”的校长,在教育内涵发展的今天,就可能是不合格的校长。这一现象在我国的很多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我们将这两种价值取向的教学管理分别命之为“控制性管理”与“指导性管理”,在比较中会发现,“指导性管理”应该是业务工作管理的重要方式;“控制性管理”代表的是一种秩序与指令机制。
“控制性管理”与“指导性管理”的比较
控制性管理 指导性管理
管理策略 通过执行管理者的意志,提高系统工作效能 通过提高员工的素质,提高系统工作效能
管理手段 以自上而下的督促与评价为主 以将心比心的携手相助为主
关注点 关注结果或过程中的显性指标,是否达到要求 重视过程中的方法与细节,并转化为指导员工的素材
在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的教育内涵发展阶段,学校教学管理确实需要注意在管理价值取向上的“转身”,从而寻求一种持续意义的、科学发展的管理策略。
改进学校教学管理的行动策略主要有:
(一)研修先行:开展旨在理解和落实教学常规的校本研修
加强学校教学管理的关键并不在制度建设,规章制度的理解与落实比制定规章制度更重要。而如何理解与落实规章制度,首先要通过积极有效的教师研修活动,提高教师的认识与实践能力,才能将规章文本转化为教师的常态行为与学校的自觉实践。因此,我们把《教学管理指南》视作校本研修的纲领,希望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与校本研修工作紧密结合。校本研修是将教学管理规章转化为教师行为的重要介质,它必须与科学实施课程、落实教学常规、提高学科素养与执教能力的学校主任务相接轨,才能使研修成为真研修。
(二)项目推进:选择阶段性的重点,小切口地循序渐进
推进www.999777.com-教学改革要讲求策略和节奏。教学管理改进涉及面广,具体行动也须有轻重缓急,量力而行。学校应根据本校实际,从经验梳理和问题分析两方面切入,选择某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或方向,以行动项目的形式,带动教师积极参与。粗读《浙江省义务教育教学管理指南》(试行),仅是三十六条要求,但每一条目中都包含有多个操作性的行动项目,可以转化为基层教学管理的实践。例如关于备课检查的第十六条,就可以分解成 “结合备课检查的课堂教学调研”、“体现学科特点的备课管理”、“差异性备课检查制度”、“简化教案形式要求的有效备课行动”、“面向新教师的备课规范研修”、“骨干教师备课研究的汇报展示制度”和“备课检查的指导性反馈”等工作项目。
(三)制度建设:基于实践的、生成性的学校制度建设
区域性的规章与学校的操作性制度是有区别的。但在学校制度建设中,有些同志简单地将“制度建设”视为“文本条例”的起草,热衷于其它学校的成功制度的拷贝移植,这是对“制度建设”的曲解。
“制度建设”所突出的是“建设”的生成过程。它强调从本校实际出发,按照“行动在先,再定规约” 的策略,在自己的活动实践中“生成”一些共同笃守的工作规则。以《教学管理指南》为例,共涉及课程计划执行与管理制度、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管理制度、教学调研制度、备课管理制度、作业管理制度、学习指导制度、评价分析制度、教师研修的组织制度、研修活动管理制度、教师评价制度等10多个方面的二级制度。学校应从更小切口的、三级制度(做法)入手,在教学过程改进及教学管理改进的实践中,形成操作性的制度。
|
|
录入:林海鸣 审核:林海鸣 |
上一篇:
育人模式的变革
下一篇:
解析孩子成长的奥秘:水到渠成还是揠苗助长?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