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生天地 >> 德育之窗 >> www.999777.com-德育研究 >> 正文
`
|
|
泰国学校德育探讨,来源:网上家长学校 姚虹 |
2006-1-9 出处:年级组
|
|
泰国是战后东南亚地区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之一,有成为“小龙”的强劲发展势头。研究这个笃信佛教的国家的学校德育对促进经济起飞的经验,对我国学校德育的革新是有参考意义的。
一、泰国学校德育的历史及发展
泰国建国于十二三世纪,由35个民族组成,95%以上的人是佛教徒。泰国宪法没有规定佛教为国教,但规定国王必须是佛教徒,是佛教信仰的“庇护者”。佛教对泰国社会生活、礼仪、文化教育有深刻的影响,据1977年统计,泰国有佛寺25,702处,全国到处均可见到金光灿灿的寺殿庙宇。此外还有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印度教等。这种浓厚的宗教传统,使泰国从古代起就奉佛,佛寺既是村社生活中心,也是教育的场所,在从佛习教中识字知德,在学习阅读和书写中奠定了遵行佛规,恪守教义箴言的德性,养成道德生活的人生准则,历代国王为了维护其统治,也不断强化对臣民的佛学教育、曾在相当长的时代里,规定凡政府官员的子弟,未受戒为僧接受佛门熏陶者,是不能进官府供职的。结果每一个政府职员都是佛教徒。除了进佛寺就没书读。这种佛寺与学校一体的机制,使佛教对学校有重大的控制权,连贵族妇女也要接受系统佛教,学习基本的佛教教规和伦理礼仪知识,以应付上层社交需要。17世纪,西方传教士到泰国传教,并于1852年创办第一所基督教学校,但也是以宗教为本,宗教教育等同于德育。直到本世纪初,泰国才开始建立现代教育体制,战后才获行新的发展。
60年代后,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泰国逐步推行“教育发展五年规划”,强化基础教育,1981年普及六年义务教育率达97.2%,文盲从战前占90%下降到18.5%,这在东南亚各国中是相当突出的,也极大地推动了这个国家的发展。学校德育也随之有了重大发,除宗教学校外,公立学校原则上虽不受宗教,但佛教是必修课程。除那些基督教
教会办的私校外,包括接受国家津贴的私校也都实施统一的佛教德育大纲。在泰国,只有由寺院创办的办教育部才管理其教育事宜,方才被尊为正统。而办校寺院的院长原则上按惯例任学校荣誉校长,且有权因道德方面原因要求教育当局撤换教师,并对学校德育提出建议。
泰国战后政变频频,但由于教育有立法,故其发展较少受政变影响。随经济发展,学校德育进行了重大改革。 一是使佛教顺应现代生活,同现代学校教育结合起来,德育不再等同于念经打坐,已注入了崭新的内容和形式;二是使德育正规化,自60年代起设置社会科,开设道德课,发布全国道德和宗教教育教学大纲,中小学生毕业考试中道德课是必考科目;三是培养专门的德育教师,使德育教育日趋科学化,对学生参加佛陀礼拜,升国旗,讲授必要佛规和伦理道德规范,以及开展相应的活动,都有具体规定和安排,1978年,泰国又实施新的教育改革,目的是进一步促使教育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不仅提出新教育目标,还颁布新的课程大纲,力图打破以往单科设课的局限,强调学科领域内的一体化和科目之间的结合,按四个学科重组课程,称为综合教育科目;在德育上不仅进一步使佛教与现代生活揉合一起,同伦理、公民、音乐、美术、体育等科结合为品性培养的主干课程,并制定了具体的课程目标。实践证明,这次改革对促进80年代泰国的经济发展和顺应社会文化价值的转变,以及引导青少年品德的形成,有重大意义。
二、泰国学校德育的目标与教学
德育的课程与目标 早期泰国学校德育目标明确,就是要培养忠于泰国国王的虔诚佛教徒。战后,学校德育几经修订,日趋现代化,但强调忠于国王和信奉佛陀仍是最基本的支点。1978年国家教育规划有七条内容,前两条规定,“1、教育宗旨是:使每个教育者都认清以国王为国家元首的民主制度的重要性;争取泰国社会的生存、稳定和民富国安;2、要使受教育者自觉维护、继承并发扬民族艺术、文化、美德、宗教传统的风俗习惯和珍惜历史文物等的浓厚感情,提高他们对保护资源和环境的重要性的认识。”第六个国家教育发展规划(1987--1991)提出了九点任务:1、提高人民的生存质量,使人民能度过有价值的一生;2、提高人民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3、提高对佛教禅理的明悟以及增强对优良品德和社会价值的认识;4、学习知识,获得就业所必需的专业技能和本领;5、加强科技进步教育;6、培养发展个性思维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培养优秀公民感;8、加深对民主的君主立宪制的理解和拥护对佛寺经院的皈依;9、在正规或非正规教育中都要提高教育质量以及教育机会均等。这九项任务赋予德育重大责任,并强调应加强四个方向的基本道德教育:忠诚、自我约束、毅力和俭朴,避免不道德行为。
泰国中小学德育的目标是不同的。小学设置四个综合学科,即工具科(泰语和数学)、生活经验科(自然、卫生和社会科)、品性形成科(伦理、宗教、公民义务、美术、音乐、体育)、劳动体验(劳动和就业习作等),其中品性形成科约占总课时25%,德育贯穿于全部课程之中,尤其特别强调“人格的秉性”、“过和平生活的秉性”和“做优良市民的秉性”,泰国小学德育课程的目标有三: 1、公民品质:使学生成为国家和社会的好成员;忠于民主的君主立宪制;能欣赏和保 护民族的艺术文化;认识个人的权利和责任;认识家庭、社团和社会中和睦共处的重要性;认识地区之间、世界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能为国家的发展和安全贡献智力、物质和经验;认识自由的价值,从而感到作为泰国公民的光荣。 2、个人品质:使学生具有优良的品质;有自我牺牲和无私的精神;有律己的毅力;有勤奋、忠实、俭朴和刻苦耐劳的精神;有批判思想和合理判断事情的素质;有接受批评的精神和敬重他人的态度;有体育道德和尊重别人的作风。 3、社会品质:使学生具有冷静处理生活的知识和技能,懂得适应社会、环境的变迁和技术改革;领会和忠于自己的宗教诺言并将其戒律应用于日常生活;懂得理智地、有效地利用时间;积极地创造个人和社会利益;有独立思考和虚心坦率的态度;知道如何用和平的方法去解决争端和其他问题。
泰国中学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设有社会学科和品格科,社会学科为初中必修课,每周五课;高中则选修其中一、二门课程,每周二至三课时。该科课程包括地理、历史、公民义务、道德、社会科学、人口和环境学以及经济学。品格科包括卫生、体育、保健、艺术教育等,亦为必修课。此外。中学还非常注重一般课程中的道德渗透。它们与专门德育课的教学目标虽有所不同,但在达到德育教育的整体目标方面是一致的,归纳起来大致有下列方面:使学生具有好学向上的性格,富有创造精神;使学生树立良好职业观,在工作中遵守秩序和纪律、勤奋、努力、刻苦、节约,善于利用时间;使学生成为诚实、遵纪守法和遵守社会公约的人,对己、对家庭、对社会有责任感,并促进社会的平等和正义;使学生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善于作团体工作,能团结人,能为集体事业献身,且善于运用和平方式,有原则地合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成为身心健康者,懂行促进居民区的卫生工作;使学生树立热爱和立足本地区的观念,用知识为繁荣本地区作贡献;使学生具有热爱祖国、团结群众、克己奉公的精神,以泰国人的丰功伟绩和做一名泰国人而感到自豪;懂得捍卫国家独立,保护具有民族优良传统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并增进人类间的相互了解与和平共处;使学生成为忠诚于国家、宗教和国王,对以国王为国家元首的民族制度有充分认识和信仰的好公民。
学校德育的内容 泰国学校德育较具一贯性且统一性。战前基本上实行佛教教育,60年代后设道德课,其总体内容包括佛经学习和佛学箴言、国家法律,以及参加各种传统佛事仪式等。具体内容可分为六方面:1、遵循佛教的教诲和习俗;2、佛法的原理和德目主义;3、佛陀的生活经历、教诲和僧人生平及实践;4、有教养者所必需的道德;5、泰国的佛教传统文化;6、有关国家及国王的法律和常识,以及对国王的忠诚,礼仪部分主要讲如何举行佛陀礼拜、清扫寺院须知、佛教礼拜日学校出席仪式、国庆仪式、升国旗仪式、唱国歌、拜见佛陀、参与佛事,以及对师长和家庭各成员、政府官员或国王的礼节知识,并要求结合实际指导学生参与。
1978年泰国教育部颁布的学校德育教学计划对德育课程作了较大调整,1986年后又再次修订,使德育课纲有了较大变动,一是吸收许多现代社会生活中所需要的知识,二是把宗教、道德伦理知识和善良人应具备的条件及社会礼仪三者相对分开,以利于教学和实践。
以下简要介绍小学高年级德育的部分内容。
1、遵守时间和履行义务。养成遵守时间的好习惯,按时起床、用餐、上学,有规律地工作且迅速完成。每人都应遵守各自的义务和责任。老老实实地服从父母的教诲,刻苦学习,是孩子的义务。遵守国家法律是作为国家公民的当然义务。
2、正直、诚实。正直的人,一定是胸怀坦白,遵守诺言,处事认真;说到做到,不粗枝大叶,坚决按时完成自己的任务,不半途而废;说老实话,不骗人、不食言,做错了事要承认;学生做错事应向教师讲明,不为自己辨护,不把责任推给别人。
3、懂得罪孽的可怕和羞耻。知耻者明里暗里不做坏事,把做坏事看成是污染精神的不洁之物。真正知耻者应是在有人和无人时都知耻。恐惧,就是对坏行为带来的恶运有惧怕的观念。坏行为可使名誉扫地。
4、交朋友。要交真正的朋友,真正的朋友要具备四个条件:一是不吝惜地援助朋友,二是与朋友共甘苦,三是为朋友谋利益,四是对朋友有情义。
5、端庄、谦恭。端庄,就是在人面前整齐清洁,举止端庄利索。谦恭,就是下级、晚辈对上级、长辈或应当尊重的有地位的人所应表现的态度。
6、慈悲。即希望和祝福他人幸福,在自己享受幸福时也希望他人也共享。对人不小气,宽宏大量,互相帮助,但慈心是有限度的,同情犯罪是错误的。
7、宽大、慷慨。即同情、谅解和帮助别人,很乐意把自己的幸福、平安与他人共享或把自己比别人多的物品赠送他人。儿童也有宽大和慷慨的表现,帮助老人过马路,让座,安慰同学等。
8、努力。所有大小工作都应努力完成,考试合格、升级都是不懈努力的结果。
9、勇敢。勇敢与胆小完全不同,勇敢者精神顽强,困难、危险都不怕,但必须是合乎道德的行动。轻率、鲁莽、冒险不是勇敢,而是愚蠢。
10、节约。即节省多余的时间,适当开支。
11、团结。即和睦、共同合作。人类生活在小至家庭大至国家的集体里,到处充满着团结和善德。哪里有团结,就繁荣昌盛;哪里分裂,就混乱和困苦,就是说从争端开始,以分裂告终。
12、运动精神。即指对运动员的期望及应具备的美德。运动员应对规则和公正有充分的理解,要顽强勇敢,不怕战败。也指观者要主持公道,同情败者,不大吵大闹,要通情达理。
13、爱护公共利益。学生应懂得集体的重要,维护公共利益,相互帮助。
14、祸因及回避。祸因是通向毁灭的路,归结起来有六种:赌博,坏朋友,怠惰,游乐,饮酒,夜游。为避免祸因应做到:(1)勤奋--激发学习热情,用正确方法激励从事正当职业。(2)保护--珍惜和保护获得的,避免不良行为。(3)与善良的朋友交往--不与坏人来往。(4)生活上要与自己身份相应配--不要小小气气地穷节省,也不要随便浪费。
以上这些内容在教材中都配有故事、寓言、佛经箴言以及插图,并规定相应的活动。
三、泰国德育体系及学校德育特色
德育体系 泰国德育坚持学校正规的道德教育,开设有关课程,但也强调学校生活的德育渗透和行为训练,还注重社会机构的作用,自成体系,其主要构成或途径有:
1、课堂教学。从幼儿园到中学乃至大学都设德育课,且随年级升高要求越严、范围越广。小学仅设品格培养科,中学又多设一门社会科,高中还分科选修。课程不仅有宗教内容,还注重生活伦理,强调行为规范的践行。随德育课外,也注意强调在泰语文教学、自然科学和职业训练中灌输相应的道德知识,语言课中还选编了许多佛教传说和民间道德故事等。
2、佛教教育。在泰国德育中,佛教与教育一体化,不仅学校坚持把佛经列为必修课,每周一课时,小学到大学均不例外,讲释佛经、参禅等仪式,而佛教也积极参与教育活动,长老是所属学校的名誉校长,可提出调换、辞退不称职的教师。泰教育部规定,所有学校开学第一天都要举行佛教仪式,背诵佛经,不信佛者可不念,但也须参加,私立学校也不例外
。所有学校都须向学生讲解和考查有关佛教教义。中学生还要到寺院剃度为僧,体验佛寺生活。值逢佛教庆典或例事,长老必到校主持,宣讲经典,所有学生都要参加,平时还组织学生清扫寺院,使学生受佛教的熏陶。不信佛者是很难当中小学教师的。
3、课外活动。泰国学校注重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如各种学习小组、艺术辅导组以及工作或职业组,这些小组的组织和活动都贯串着很强的道德教育,即使是体育方面的各类运动队也很重视学生的品质培养和个性塑造。
4、礼貌教育和尊师教育。泰国非常重视儿童的礼貌教育,不仅社会重视、家庭提倡,德育教科书上也有专章谈礼仪知识,学校每日有固定时间向学生讲解纪律、礼貌规范和要求,每周还进行礼貌评比。因此,学生很有礼貌,见到师长和客人主动招呼、让路,以双手合十等方式表礼致意。泰国尊师也蔚成风尚,原因一是由于教师原来就是由僧侣担任,赐给人的是“福音”、“圣音”;二是现在僧侣与教师分开了,但学校仍是习佛传经的重要场所,尊佛必尊师‘三是教师有知识,无私奉献,是道德典型。现泰国学校每年举行两个节日,一是1月16日的教师节,各校要举行庆典,社会上也大加庆贺,二是每学期第二周星期四的敬师节,各校要举行隆重仪式,其中一个内容是学生给教师送三样礼物,即一种生长极快的草、稻穗、匣子花,寓意没有教师辛勤培育就不能成才,就没有幸福生活,用以教育学生懂得教师的光荣使命,敬爱听从教师。
5、社会及童军教育。泰国社会对学生德育也积极支持,参与配合。社会上成立有相应的儿童活动机构,各种传播媒介、电台报纸也很注意学生品德节目,还成立了各种面对广大中小学生的组织机构,其中最著名的是童子军。每校都有相应的童子军组织,小学一至四年级叫预备童子军,五六年级以上叫正式童子军。全国及各府、市均设有关培训中心和管理机
构。该组织有统一服饰,有一套严格礼节和纪律。学校设有童子军课,讲授组织常识,军事知识、纪律,培养良好的作风。每年都有评比,还进行国际间童子军的组织交流活动。
6、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泰国学校也注重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公共劳动,如修路、清洁、宣传计划生育、慰问孤寡老人等,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
学校德育特色 泰国学校德育累积了许多经验,并形成自己的特色,值得我国研究和借鉴。
1、重视德育,建立全国统一的德育体系。泰国一贯重视德育,把教化人民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战后,随着学校日益现代化,又逐步建立起统一的、面对现代生活的德育体系,具有较强的统一性和连贯性,因而有较大的权威作用。
2、建立以佛教和传统文化价值为基础的现代德育模式。泰国德育贯串着浓厚的佛教精神,且在继承民族古老文化传统的同时,积极在现代化过程中吸收新文化价值观,顺应经济发展的要求,顺利平和地实现德育的现代化转变。佛陀仍有巨大的精神召感力,但科学又可在课堂中占据主导地位,师佛共存,寺校同在,信佛、忠君、爱国、科学与经济发展等有机
地溶为一体。德育的这种顺利过渡,使传统文化价值平稳地演变,使泰国学校德育保持着较大的权威性,因此也很有成效。这是值得总结的重要经验。
3、注重创造共同的生活。泰国学校德育特别提倡与人为善,从幼儿园起就灌输与人和好,如何与人友好相处的观念和方法,尤其大力倡导各宗教、各民族友好相处,共同生活,大家同兴的意识,反复讲解示范共同生活的目标及模式,倡导集体主义的生活宗旨。
4、注重现代生活的要求。泰国自战后起非常重视德育吸收现代生活要求,促进传统德育的更新,60年代设道德课就是一个大胆的行动。1980年制定的新德育大纲使德育向前推进了一大步。80年代以来德育内容有了新的发展,引进了大量的现代生活内容,在方式方法上也有很大的改进,积极推动德育现代化。
5、重视锻炼身心促其健康发展的体育。泰国把保健、体育都列入品格科,认为体育对道德品格形成有根本作用。体育不仅培养竞技能力,也陶冶学生的身心,塑造健全人格。不重视体育和保健的德育是有缺欠的。这是泰国学校德育现代化的体现,也是一个重要的特色。
以上特色,尤值得我国学校德育借鉴的,一是建立以注重品德为主的学校德育,避免政治的过多干预;二是坚持设专门德育课和全面渗透相结合,学校德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三是注意传统德育与现代化的衔接,在继承中发展创新;四是注重生动活泼的德育形式,不搞强制统一。
|
|
录入:解放路高三 审核:解放路高三 |
上一篇:
善待每一位学生,作者:曾国琼 来自互联网,上传:章煜
下一篇:
汲取养分于传统:新时期德育的生长点,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姚虹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