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生天地 >> 德育之窗 >> www.999777.com-德育研究 >> 正文
`
|
|
艺术教育需要“兼收并蓄” |
2013-1-31 出处:校长室,语文组
|
|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3-1-21)
近日,《江南style》的风靡成为网络热议的话题。事实上,这类通俗流行舞曲在高校带来的冲击波,已经并非第一次。包括此前的《最炫民族风》、《忐忑》。只是这一次,更触动了一些敏感神经。面对网络流行文化,高校应该持有怎样的态度。面对公共艺术教育,高校又应该有着怎样的反思。
随着文化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大学的公共艺术教育大大加强,不少大学也开设了各种各样的公共艺术课程,但要么质量不高,要么备受冷遇。究其原因,其实是对艺术教育的目的与作用缺乏深刻认识。
美学家宗白华曾说,人文艺术是人类创造出的对具体客观的感觉中的对象,它能引起我们精神的快乐,并且有悠久的价值。由于人文艺术的不可替代性,一直是教育的重要内容。早在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即提倡音乐教育;孔子曾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在古代,艺术教育是为了完善人的德行,培养多才多艺、博雅有教养的人。
然而,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革命的推陈出新,艺术专业教育的日益强盛,艺术普及教育却逐渐衰落。也正因如此,一些大学生的人文情怀逐步弱化,精神家园也变得匮乏。
造成这一现状的症结何在?
首先,要处理好传统与流行的关系。在此,我们需要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传统文化未必一定高级,流行文化也未必一定低俗。并不是说让大学生都去学习古典,而是有批判的吸收;对于潮流文化也并非全盘否定,而是不断汲取其中正面、积极的能量。在坚守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可以说,文化艺术的发展的规律是兼收并蓄,是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并存,因为只有这样的艺术才是包容的艺术,才是有生命和吸引力的艺术。
其次,要普及艺术知识,提高艺术修养。专业的艺术领域,往往让普通学生望而却步。但对于人文艺术常识的积淀却是不可或缺。在学生的知识架构中,公共艺术教育应有一席之地,这不单纯是开设一些赏析类课程,还需要多组织一些主题活动,比如校园艺术节,参观艺术展等,甚至要让学生亲身参与到艺术活动中,体验艺术的美好。与此同时,普及艺术知识、提升艺术修养是一个漫长积累的过程,更需要学校细水长流的坚持。
再其次,要培育校园纯净的人文艺术环境。什么是大学的灵魂?那就是深厚的文化底蕴、纯净的人文环境。教育的本质和核心就是教化人的潜质,完善人的人格,激发人的创造性。正如陈寅格先生所说,独立之人格,自由其思想。说得简单点,大学不仅要“教人做事”,更要“教人做人,教人思考”。而人文艺术就是人的灵性所在,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核心所在。要实现心灵的平静、学术自由的氛围和环境,艺术教育就是重要阵地。
|
|
录入:卢成斌 审核:卢成斌 |
上一篇:
懂得远比知道重要
下一篇:
把握好激励学生的度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