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师之窗 >> 教学科研 >> www.999777.com-教学改革 >> 正文
`
|
|
中国学术体制如何回到正轨 |
2013-2-25 出处:教科室,语文组
|
|
来源:东方早报(2013-1-25)
年末岁初,各单位都在总结。在高校中,这一年中最值得总结的工作就是本单位今年申请了多少项目,拿到了多少基金,赢得了多少奖励,发表了多少论著。此外还有,这一年里有无高层来访、上级肯定、官方嘉奖之类的好事。
抗战期间,有人高呼:“华北之大,竟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今天,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惊呼:“中国之大,已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
今天的中国高校,人们天天在对项目、资金、奖励、头衔、荣誉等等的追求中挣扎。多少人费尽心机拉关系、搞项目、出成果,多少人绞尽脑汁发文章、争荣誉、求奖励。
当下科研管理的特征
我总结,今日高校及教育部门对于教学科研队伍管理的主要特征如下:
一是相信利益激励,不断地用基金、项目、奖励等做诱饵,吸引大家的注意力;二是相信竞争机制,不断地以排名、评比、荣誉等为手段,刺激人们的积极性。
在这种思维背后,存在一种动机,就是要使研究过程朝着自己预期的方向前进;在这种动机背后,存在一种心态,就是担心人们不自觉,故要用指标来监督,用数据来管理。
且不说这套用硬性成果、量化指标来衡量个人成就的管理思路,与管理者怕事偷懒的心理需要有关;最可怕的是,这种对人缺乏信任的管理心态一开始就注定了培养不出大师级学者和真正的科学家。此外,这套相信利益激励和竞争的管理思维,最大的失败之处就是,让人们无法沉下心来搞研究,不能放慢脚步去思考,最后自然不可能创造出真正伟大的成果。
错误管理思维的成因
老子曰:“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不要以为古人愚昧,这段话反映了古人管理的大智慧!
我一点都不怀疑我们的领导期待中国多出诺奖获得者、杰出科学家的诚意,我一点也不怀疑我们的管理者希望中国学术走向世界、中国大学走上一流的真心。但是,国家对科研部门的管理、教育部对高校的领导,耗费了那么多物力,为什么往往适得其反?管理者的思想误区究竟在哪里?
我想可能部分根源在于一种错误的管理思维,那就是认为利益刺激和相互竞争是催生成果、增加绩效的最有效措施。然而,管理者可能忘了,对利益激励和竞争机制的信赖,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低级管理思路:
首先,这种管理手段给好名爱利的人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导致贪图虚名、不务正业、工于心计的人大行其道,而真正的人才却被排挤。其次,它造成了极端功利的风气,让多数人在不自觉中被卷进,根本没办法有一种从容安静的心态,自然不可能创造出真正有意义的成果。也就是说,这套管理思维违背了科研规律。其三,它对真正的天才和人才可能没用。天才通常是出于内在的巨大激情去从事研究,绝不会完全为了利益和荣誉去研究;而人品正直的人才,则由于不好媚上、不愿屈己,而无法适应那些项目指标的要求,导致被排斥和边缘化。
这种管理思维的另一致命问题是对人的不信任。这样一来,管理者就要想办法去对付自己的下属,制定尽可能严密的防范措施,设计尽可能严厉的惩罚手段,于是各种数据、指标、规定纷纷设置,各种统计、评比、选拔纷纷出笼。
但管理者可能忘记了一点,即严密有效的管理措施能防范一个不听话的常人,但也同时会毁掉少数卓越的天才。因为,没有一个天才能容忍被怀疑、被防范、被监视。一旦天才全部被毁,即使培养出再多听话的普通人才,也不过是一些本分的匠人。这样下去,会让一个民族的科研水平永远落后于人,难以进入世界一流。
这种管理思维形成的另一深层原因,在我看来就是对学术自身的价值不够了解。
多年来,在某种功利主义思想支配下,很多领导在内心深处认为,学术的价值不过就是服务于社会,为生产力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乃至民族复兴服务。
这固然无比正确。然而,他们可能忘了,这些仅仅是学术的社会价值,而不是学术自身的内在价值。学术自身的内在价值植根于人性,源于研究者的求知欲,来自天才无尽的创造力。
比如,亚里士多德不是为了给希腊人民争光才取得巨大成就,牛顿也不是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才有了重大发现,爱因斯坦更不是为了报效德国才创立相对论……
正因管理者自己对学术自身的内在价值认识肤浅,有时就会颠倒学术研究中的本末、源流关系,所以也不可能懂得科学研究的真正规律。
他们一方面误认为人们的科学探索热情可以用功利主义来主宰;另一方面由于不会欣赏科学、艺术和学术内在的美,不知科学不朽的价值、学术辉煌的境界来自何方,所以宁愿看到一些有形可见的成果、大而无当的实绩和轰轰烈烈的效应。一种外行要管理内行、不懂又要垄断权力的心理,导致在他们内心深处有一种焦虑和不安:他们不仅时常担心下属是不是又在偷懒、糊弄,而且对自己的管理能否达到成效非常缺乏自信,于是急切希望看到具体的实绩。功利的成果越多,他们心里就越踏实。
一言以蔽之,是因为管理者自己心态浮躁、空虚、功利,所以才导致整个学术界的浮躁、功利!
这种荒唐可笑的科研管理方式,今天主导着学术界,流行于高教界,不知导致多少科研经费被浪费,多少垃圾成果被生产,多少优秀人才被埋葬!
向领导者、管理者进一言
当前中国学术体制究竟将去向何方?该如何改革它?我认为,中国学术体制要回归正轨,须从如下三方面入手:
一是领导者、管理者要有对学术的敬畏之心。领导者、管理者必须学会欣赏学术自身的价值,包括科学自身的永恒魅力以及学者自身的神圣尊严。做领导的不懂得欣赏这些,会导致研究功利化,价值空心化;导致学者缺乏神圣感,学术缺乏神圣性。如此一来,管理者自然能做出辱骂学者人格、伤害科学家自尊的事来。学术的自治确立不起来,就难于培养思想大师和科学巨匠。
二是领导者、管理者要尊重科研规律。如果领导懂得欣赏学术自身的内在价值,自然会认识到真正的艺术品不可能用功利的方式来创造,伟大的学术成就需要在安静、从容、自由的环境中完成,真正的科学创新不可能用搞工程的思路来追求。领导者、管理者的主要任务只能是创造条件、培育气氛和耐心等待。
三是要实现管理模式的转变,要从以培养常人为主转变为以发现天才为主。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学术的进步,伟大的发现,完全取决于真正的人才和天才能否脱颖而出,能否尽情施展自身的才能。对普通人的监管诚然必要,但当它以埋葬天才为代价时,就得不偿失了。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树立一个认识:对真正的人才和天才没有发现和驾驭能力,是领导和管理最大的失败。
(作者系清华大学历史系暨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
|
|
录入:林海鸣 审核:林海鸣 |
上一篇:
学科评估释放怎样的信号?高校不能夜郎自大
下一篇:
救救语文教育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