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师生沟通中,有时会因某种原因不便或不愿把自己的一些意见明确地表达出来,这时,教师就可以采用模糊的口语技巧,把输出的信息“模糊化”。
模糊运用案例之一
模糊的说法有时是为了使沟通留有余地。当教师对学生的一些事情的真相未了解清楚,特别对突发事件的结局尚不明朗时,运用模糊语能给教师留下主动性和灵活性。例如,有学生反映班上一对男女同学像是在"早恋",老师在没有彻底弄清情况前,没有急于作出反应,只是对反映的同学说:"我也注意到了一些反映,不知是否真是这样。请你们不要再谈论此事,不管怎样,我会按照我一贯的原则来处理好的。"老师表面上的轻描淡写和模糊说法,避免了学生把事态再扩大,有利于今后教师谨慎、正确地处理此事。
模糊有时也是为了照顾对方的自尊,尤其是批评性的语言。例如,教师在班会上讲评学生问题时,一般都这么说:“绝大多数同学是好的,少数同学还存在问题,个别同学特别差。”一方面保护了存在问题同学的自尊,同时又对他们起提醒、敲打作用。模糊有时是为了避开某些敏感的问题。有学生问班主任老师:“你觉得教我们班级的任课老师中谁课上得最好?”老师的回答是:“各人有各人的特点吧。”又如,学生问:“老师,您是不是最喜欢我们班的某同学?老师答:“是好学生老师都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