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梦喂马
——读《走吧张小砚》有感
都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在我看来张小砚是胆子有多大就能走多远。旅行不过是从一个地方出发再回到这个地方但很多人还是很喜欢旅行例如我但不跟旅行团的却很少,不跟旅行团不做规划的更少,不做规划不带好钱财的更是少有更不用说像张小砚一样只穿了一说人字拖就从成都走到了拉萨再走回来,我只能说佩服佩服。
《走吧张小砚》这本书讲述的是作者张小砚原本是计划去汶川看孩子但刚到了汶川回去的路就塌方了,于是她越走越远明明只有三天的行程硬是走了两个月。这两个月张小砚不仅进过局子,去过墨脱,在大昭寺说过书,和藏民赌过台球,骑过马,被藏民追杀,和磕长头混过帐篷,一路也没缺斤少两,可谓是胆大神经粗不过确实让人佩服。也许她往后的生活和我们没什么不同但因为有了经历才会成长,有了领悟心境才会改变,有了故事人生才会精彩。每个人都有梦想但不是每个人都回去实践,曾近看过这样一句话:人很多时候选择放弃放弃一些我们觉得喜欢的去选择一些我们认为有价值的对未来有帮助的,只有少部分人会选择自己喜欢的。我觉得并不是说两者有什么好与不好毕竟塞翁失马焉知祸福,但那些选择梦想的人确实值得我们敬佩。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触并不是张小砚一路上经历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玩了什么,吃了什么,做了什么,而是书中那些人对于选择对于未来的态度。原本与张小砚一起去汶川的三个人已渐渐散去他们几个人的选择可谓不同。有人选择继续往前坚持目标有人则选择返回生活的轨道,有人选择去经历有人却选择守住自己本拥有的。除了这种选择还有一种选择旅途漫漫我们该相信谁。
在这个变化万千的世界里有些人血淋淋的教训告诉我们不要相信陌生人。这是幼儿园老师就教过的——不要和陌生人走,不要吃陌生人给的糖,不要理陌生人。这些一个一个的不要将人与人之间的间距越拉越大,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看得多知道的多我们就越警惕人与人之间就越疏离。这本没有什么不对,自保的心理谁都有,但当今社会,城市被钢筋水泥包裹了起来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街道上穿梭的人越来越多但却越来越冷漠大家都面无表情被生活的压力层层包围像一个又一个的茧。生活告诉我们不要相信陌生人那么在旅途中呢?
《走吧张小砚》中曾有这样一个情节:小砚和阿亮在去新都桥的车上遇见了扎西,扎西在聊天时知道了小砚和阿亮是来旅游的于是很热情的邀请他们去家里玩,阿亮叫小砚决定小砚问了扎西一句:“扎西,我可以相信你吗?”扎西很坦然地说:“当然!”于是小砚和阿亮就去了,去了扎西的家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陌生藏民家。睡觉的时候小砚问阿亮来的路上担心吗阿亮说担心小砚也说担心,阿亮问小砚怎么能这么直接问人家可不可信任他。小砚说她只是想让他知道她将她的信任交给了他,她相信“相信”的力量。
在路上能相信陌生人吗?在路上没有亲戚没有朋友遇上的肯定是陌生人。旅途就是去往未知,任何事都不能预见。能不能信任陌生人?让小砚在后来的旅程中碰到了很多意料之外的事情,有惊喜当然也有灾难。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现在一个极其热门的话题从小伙扶老太太被逼上法庭最后跳楼自杀到小孩子遇车祸无人伸出援手。遇到老人摔倒该不该扶?这个问题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社会的现状,人生就是一场旅行选择相信或是不相信我认为首先要看对方的诚意要感受到对方讲他的信任交给了你就像小砚一样我们相信“相信”的力量,相信我们是有信仰的人,信仰虽是末无须有的,甚至很多人把它视为一种迷信,其实不是。就像希腊神话里面的神是不存在的但是当你相信它时它成了一种底线不可侵犯的底线。一个相信他的人让他对冥河发誓,他一定回做到,因为这是一种信仰,他认为如果他违背了誓言就是不尊重这是不允许的。可能在普通人看来违背了誓言没什么,现在的歌学技术认为冥河是不存在的,是人们编造出来的。但这种信仰让他变得有道德有底线,可想而知信仰是很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