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在人间四月
——读《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有感
不知是谁,曾在纸卷上留下过“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这八个字;也不知是谁,曾对爱人许下了一辈子的山盟海誓。可到头来才发现:也许,爱只是一场修行,冥冥本无终……
很多人说,林徽因是那出淤泥而不染的清莲,但我却并不这么认为。她是莲,不错。但我觉得她在出自淤泥的时候却是染了泥的,只不过她内心乘车,终将将这淤泥给净化了而已。
在读白落梅的这本书以前,我对林徽因并不是十分了解。然而在读了这本散文之后,我发现,她的一生或喜或悲,但更多的是幸福。她让是那个优秀的男人毫无保留地爱了一生,让世间男子仰慕了一生,这些足以令平凡的女子羡慕不已。除此之外,她在文学界也创造了不少的财富,敢问这世上有多少女子可以做到这般模样。
记得白落梅的楔子里有过这样一段话“后来才知道,那一袭素色白衣的女子已化身为燕,去寻觅水乡旧巢。她走过的地方,有一树一树的花开,她呢喃的梁间,还留着余漫犹存的梦”。这样的描写在我看来着实有些夸张,而我也不喜欢将一个凡人刻画得犹如仙女一般,不过这样的写法却也体现出了林徽因的美丽和气质。不管怎么说,也还算是恰到好处。
虽然作者说过每个人对待爱的方式不同,对于爱情,没有谁对谁错,但我还是对徐志摩的作为感到十分不满。不管怎么说,张幼仪都是一个端庄贤淑的女子,徐志摩就算再不喜欢她,也不该如此无情。毕竟他是个男人,毕竟张幼仪是他的妻子,毕竟他应该担负起一个丈夫应有的责任。有一句话说得好,世间多是痴心女子负心汉。而张幼仪就是这个痴心人,一个为爱犯傻的笨女人。徐志摩在家对张幼仪冷漠无情,在外却和林徽因来了一段轰轰烈烈的康桥之恋,丝毫不顾及张幼仪的感受。幸好林徽因是个理智的女人,知道自己不能再错下去,便忍痛离开了徐志摩。在我看来,幸亏当初林徽因离开了,不然她有可能就会成为第二个张幼仪了。为什么要这样说,因为我觉得徐志摩实在是有些博爱,同样爱他的女人也有许多。我明明记得他有为林徽因的离开而伤心,可是他后来却又和陆小曼在了一起了,而且爱得那么热烈。这让我有些怀疑,如果林徽因和他生活在了一起,那么陆小曼还是有可能介入他们之间的。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并不代表多情的徐志摩也会这么想。更令人气愤的是,在林徽因走后,徐志摩竟然不顾夫妻情分休了张幼仪,那时的张幼仪怀着骨肉,敢问他如何狠心。在别人眼中,徐志摩无疑是个浪漫大诗人,但是他对妻子的残忍,让我觉得他是个十足的混蛋。红尘之大,有因必有果。徐志摩对张幼仪的残忍,终究会让他自己来承担。他和陆小曼的纷争,他在赶赴林徽因讲座的途中遇难,在我看来,这些全部都是他此生必须承担的果。也许作者说得对,对于爱情没有谁对谁错,谁也不会知道他们当时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所以,正如徐志摩说的“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是的,跌落山崖,尸骨无存,正是不带走一片云彩,可他带走的,是三个女人对他的伤感和离殇。
再说梁思成,明明承诺了要给林徽因一辈子,可谁知在林徽因逝世后,他却娶了别的女人。这算什么,这让奈何桥头的林徽因如何安好。
其实,我希望林徽因和金岳霖在一起,毕竟金岳霖愿意为了林徽因一辈子不娶。记得有人说过,“爱一个人并不一定要拥有,而是只要她幸福就好”。我想,金岳霖已经默默地诠释了这句话。
深知自己作为后辈,不应评论前辈的抉择。可我有感而发,说了徐志摩很多。这不是不敬,只是对他的评价而已。
已经几十年了,他们的爱情故事依旧流传在人们口中,想必有它的动人之处。林徽因的才貌是上天赋予的,这三个爱他的男人,也是冥冥中明明注定的。那么我们,也许上苍也已经给了我们已经注定的人生,所以不要过分奢求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要珍惜眼前人,好好为明天而活。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天,晴在人间四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