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和平走向繁荣
——我的中国梦,读《百年的孤独》有感
“自己”,“personal”。成功究竟是不是一件私人的事情?第一眼看到这个单词你会想到“parent(父母)”、“son(儿子)”、 “all(全部)”,是这些全部构成了自己,至少在中国肯定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成功无非三种:有名有利,有利无名,有名无利。有名有利是理想的成功,有利无名是实在的成功,有名无利是崇高的成功。成功是一件和很多人分享的事情,或者说由很多人定义的事情。
文中的马孔多是的一块未受污染的土地保存着简朴的生活方式,一方面保护了它们不受外界的干扰但另一方面又禁锢了他们的发展也注定了他们孤独的命运。这不禁让人想起了古代中国“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时代,这种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百年孤独》这部小说从侧面反映了天主教自殖民者入侵后如瘟疫一样侵入这个村庄的每个角落。在90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的崛起使得国力渐衰的中国成为他们虎视眈眈的对象。中国不断沦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随之而来的是压迫还有宗教的入侵,中国人的灵魂不断被腐蚀,民族最危险的时候即将来临。“死亡与孤独”是这部作品的重大主题,有了战争死亡和孤独便是在所难免的。作者透过死亡关注生存关照人的内心、人的灵魂、人的精神状态。
个体的死亡永远存在但是一个种族却永远不会消亡,中国在这几百年的风雨中被摧残,多少勇士与百姓牺牲,而华夏民族依然会生生不息。死亡只是一种自然地过程。但这部小说却展示了一个家族的消逝,这只能说明使马贡多消逝的力量是非自然地。那些形形色色的死亡揭示了马贡多从繁荣走向萧条、灭亡的全过程可以看出灭亡是这个家族的不可改变的命运因为这个家族的不可改变的性格就是孤僻,如果一家人无法团结,那就像散沙一样不用风吹,走几步就散了。如果说战争暴力是造成马贡多消亡的外在现实原因,那么孤独便是造成布恩迪亚家族灭亡的内在精神因素。从第一代霍·阿·布恩迪亚的栗树下的死到第二代奥雷里亚诺上校同样的死不都是孤独的死吗?第三代死于枪决,第四代到第六代都死于极大地孤独。我们可以漠然置之他们的死亡却不能漠然置之他们的孤独。
我想如果用七个字概括这本书剧情的发展,当然是“从战争走向灭亡”,虽然我说文章开始和古代的中国有几分相像,但不同的是中国在经历过风雨后则是在和平中不断地发展。凭借全国人民的团结和顽强意志,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不仅赶走列强,树立了正义的形象,还给人民带来了信心,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新中国成立就一直奉行和平的原则,战争不会带来幸福,只有伤痛与孤独。奥雷里亚诺一生在乱战度过他不仅自己孤独痛苦,战争的失败使他家破人亡,他的孩子也只能有着悲惨的命运。我们生在和平的年代就不要让这种美好消失,这必会使我们走向繁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