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学校概况校园动态教师之窗学生天地家庭教育后勤服务
English  
 
站内搜索
用户登录 用户名 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师之窗 >> 教学科研 >> www.999777.com-教研成果 >> 正文 `

研究性学习运用于课堂教学的思考

2006-2-23  出处:教务处

    内容摘要: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行动策略,但目前的课堂教学仍存在着一些弊端,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研究性学习正在引发一场关于教学观念和方式的嬗变,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但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弊端。本文旨在运用研究性学习提倡的“问题学习”革除课堂教学的弊端,使研究性学习和课堂教学实现双赢。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课堂里的生活是学生在学校中的主要生活,因为学生在校活动时间约有三分之二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的教育成效。因此惟有致力于课堂教学,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行动策略。可喜的是教育界已普遍达成素质教育主渠道在课堂教学的共识,并正在尝试着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课堂教学改革放在首位的应该是观念和方式的改革,尤其是教育观念的改革,因为教育观念起指导和统率作用,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教学和效果。正在轰轰烈烈地开展的研究性学习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契机。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必修课已被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大江南北的普通高中都已经或正在实施这门课的教学活动。它正在或必将引发一场关于教育、学习的观念、方式的革命,从而引起教学模式的嬗变,在未来教育教学中产生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但是研究性学习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局限,阻碍着教学效益的大面积提高。其一,研究性学习只是“综合活动课程”的一部分,每周只有三个教时的学习时间,无论从规模上、时间上都不能形成“大气候”,难以产生预期的效应。退一步说,如果它产生了效应,激发起了学生的极大热情和兴趣,但却因此荒废了其他必修课,最终影响了中学阶段应打下的全面基础,这也是我们不想要的。其二,研究性学习作为实践课程的一部分,很多课题很多时候需要走出校门,这就给管理造成了巨大的困难,特别是最让学校和教师头痛的安全问题。其三,很多教师和学生没有充分认识清研究性学习的本质,过分注重课题的实用性和课题的结果,没有重视过程对学生学习习惯养成和学习方法指导的重要性,更多地注重了功利,从而把研究性学习异化为研究。恩格斯说过:“科学的教育是教学生去探新、创造。”不过中学生尚处于继承前人创造成果阶段,还未进入直接创造的黄金期,不必要求他们进入现实意义的创造王国,作为一种精神、品格来要求更为实际、重要。

    所以,我们首先要冷静地研究“研究性学习”,并把研究所得应用于研究性学习和课堂教学,这样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效益。

    “研究性学习”的中心词应该是“学习”,顾名思义,研究性学习就是用研究的方法或像研究一样进行学习,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乐意学习,终身学习。所以“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本质和内核。另外,研究性学习把“问题”作为“学习”的突破口,围绕“问题”展开,而问题正是创新的起点,它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所以研究性学习的另一个关键词就是“问题”。简而言之,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学会学习,就是研究性学习所倡导的学习观念。

    再来研究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许多做法是与这一学习观念相悖的。

    (一)教师单极表演,学生被动静听,课堂变成讲堂

    在传统教育观念的支配下,教师是课堂中主宰一切、控制一切进展和处理全部事件的权威者。教师发号施令,学生一味地被动静听,完全变成了知识的接受者和容纳器,成了教师和知识的奴隶,经受着索然无味的痛苦煎熬。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

    这样的课堂就变成了仅仅传授知识的场所,而现代社会知识和信息爆炸式几何级数增长,仅凭一张嘴巴45分钟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

    (二)教师连连发问,学生被动应答,课堂变成问堂

    有的教师认识到“满堂灌”的弊端之后,开始想办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改变课堂上死气沉沉的局面,于是设计了大大小小的很多问题,但这些问题只有数量没有质量,要么不假思索就能答出,要么苦思冥想也答不出,答不出然后再由教师把事先准备的标准答案公布出来。这样表面上营造了一派繁荣的景象,学生似乎活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其实这并没有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是形成了外在的活动,并未激起内在的思维活动。以“满堂问”取代了“满堂灌”,但是学生并没有走出被动接受的“学答” 模式,从本上质上讲这样的课堂还是死的。

    (三)教师设计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课堂变成论堂

    常见有的教师上课时,让学生四人一组,就一个或许是有价值或许是无价值的问题(无价值的居多),展开讨论,然后提问,直到有同学说出标准答案。如果讨论是必要的,在碰撞之中会有所得,然后各言其是,各抒己见,倒不失为一种开放式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但多数的讨论与上面的提问一样,最终要回归到标准答案上。所以提问、讨论都有作秀之嫌,目的是活跃气氛,让学生配合老师把课上得生动,其实都没有走出教师是课堂的主角这一误区。

    (四)教师设计题目,学生机械训练,课堂考成考堂

    传统课堂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有形无形的训练,教学在围绕着考试转,围绕着分数作文章,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不管有没有标准答案,最后都要回归到教参的说明、书本的的规定、教师的讲解,学生最终都变成了应试的机器。

    爱因斯坦说过:“所谓教育,应在于当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全部忘光,仍留下的那部分东西。”如此的训练之后,学生走出校门没有了考试,“留下的那部分东西”会是什么呢?

    无论是接受、配合、还是训练,学生都是被动的,没有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所以,我们要把研究性学习所倡导的学习观念植入这样的课堂教学,从而变讲堂、问堂、论堂、考堂为学堂,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创新学习。

    研究性学习围绕问题展开,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可以围绕问题展开,让学生从学答向学“问”转化,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究性地解决问题。

    首先教师要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敢问。研究性学习需要一种相对开放的学习环境。如果我们过于注重课堂的短期效果,就像开始就认定了某棵树上的那个苹果,经过努力最后只能得到那个苹果。原复旦大学校长杨福家有个“大观园理论”,大意是让学生走进“大观园”,自由自在的观赏探索,这样才有创新的可能,才有学习的兴趣。原北大校长吴树青也曾撰文指出:“中国教育思想有一个问题,就是共性太多,个性太少。”所以要想让学生产生学习的信心、热情、成就感、内驱力,不妨把教学目标多元化、模糊化、开放化,放马归野,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各取所需,各得其乐。目标开放了,学生展现自我的空间也就开阔了。民主宽松的课堂气氛是学生主体意识萌发的土壤。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有了问题,学生就有了求知欲,有了探求的积极性。所以我们在课堂上要倡导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批判创造,不唯书本,不唯老师,不唯权威,大胆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见解。不管学生提的问题多么幼稚,多么没有价值,我们首先要对他的勇气予以肯定,保护他的质疑意识,然后再分析问题的价值。这样学生就敢问了,参与意识就体现出来了,主观能动性就发挥出来了。

    其次教师要为学生创造问的契机,让学生善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读书不会生疑,既体味不到读书的妙处,又不能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怎样才能让学生有疑呢?教师要善于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创设生疑的情境;善于制造矛盾,使学生产生思想的碰撞;还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阅读、思考、探究、钻研。只有学生进入情境,肯钻研,必能生疑。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变成会问、善问的探究者,必有长进。

    第三,让学生探究性地解决问题。

    学生本已懂的教师讲的太多,他们不懂的教师又没有回答,一方面说明教师没有备好学生,另一方面说明教师过低估计了学生的能力。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是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的秘诀之一。所以课堂上教师尽可以大胆放手,让他们自己阅读、思考、讨论、研究,让他们放出眼光,运用脑髓自己去拿。探求所得必能牢记于心,也倍感珍惜,探求过程中培养的习惯、能力、思维品质等更是终生受用的东西。

    第四,教师抓住愤悱之机,因势利导。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并不是不要教师的主导作用,当然教是为了教会学生学习,并不是代替学习,所以教师还要懂得愤悱之道,把握愤悱之机。

    学生不可能什么问题都能自己解决,当学生有了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百思不得其解,心愤求通,口悱难达,急需教师启示开导时,那么,作为引导者和提供咨询的服务者的教师就应发挥其作用了,不过引导帮助必须是为了学生日后能自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所以要导之适度,恰到好处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提高到“最近发展区”的水平。否则就会压抑、妨碍学生的积极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努力把教内化成学生的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把研究性学习倡导的学习观念植入课堂教学,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就是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作为学习者的地位充分体现出来,让学生真正会学、乐学,既大面积提高教学效益,又从长远意义上为学生发展性学习、终身学习打下全面的基础。这样研究性学习和课堂教学就实现了双赢。

录入:卢红旭   审核:卢红旭

  • 上一篇: 浅议45分钟的课堂教学艺术,文/赵美如

  • 下一篇: 关于研究性学习的做法与思考


  • 教科研成果档案材料递交方案(试行稿)
    发现“幸运”三步曲
    校本培训:教师要发展 先得有资源
    赏识教育不是滥发奖状
    让你的课堂诞生“精彩观念”
    数学作业设计的走向:超越传统
    教育须回归现实生活
    学校文化——现代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
    多远视角下的基础教育公平与质量
    为优秀教师规划“第二次起跑”
    一言难尽我们的体育课诸多难题咋解决?
    鼓励话也会伤害孩子
    人才要“育”更须“用”
    教师做课题不要贪大求全
    解读教育规划纲要亮点:改革人才培养体制…
    更多 >>  

    学校地址:杭州市转塘环山路1号(转塘校区) 邮编:310024 电话:85454088 传真:85454704
              杭州市解放路50号(解放路校区)  邮编:310009 电话:87073818

    浙江省www.999777.com 版权所有 / 浙ICP备10213222号

    自2013年9月8日起浏览量:9492839 / 版本:Version5 130908 / 制作&维护:周少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