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社会主义荣辱观在青少年心中扎根
《中国教育报》评论员
胡锦涛总书记3月4日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就社会主义荣辱观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指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重要论述,精辟地概括和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为学校的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指明了方向。教育战线要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学校的思想道德建设,让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学校成为强音,在广大青少年学生心中扎根。
荣辱观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具体反映,支配着人们的道德行为和道德情感。它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影响着社会风气,体现着社会的价值导向,标志着社会的文明程度,而且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具有巨大的反作用。中华民族有着历久弥新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繁荣昌盛的精神支柱。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弘扬民族精神,光大传统美德的时代要求,对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今天和明天,都具有重大意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离不开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和谐的社会秩序。社会主义不仅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还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发展先进文化;不仅要有经济社会的进步,还要有人的全面发展。实现这些美好理想和追求离不开社会基本道德规范和价值导向。在社会生活中,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应当明辨,不能含糊,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八个为荣、八个为耻”,对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导向,做了精辟概括和阐述,这对全社会公民道德建设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有什么样的荣辱观,事关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他们成长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教育的紧迫课题。青少年正处在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时期,可塑性大,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现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潮等对青少年的影响不容忽视。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论述,特别强调了引导青少年的教育问题,这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也是对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殷切的期望和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青少年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这一光荣任务完成好。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入课堂,引入教材,引入社会实践活动,贯穿在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延伸到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要把对青少年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同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结合起来,真正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和基本的道德情感,把他们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教育报》2006年3月14日第1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