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学校概况校园动态教师之窗学生天地家庭教育后勤服务
English  
 
站内搜索
用户登录 用户名 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师之窗 >> 教学科研 >> www.999777.com-教学改革 >> 正文 `

教与学的“阶梯式分解”

2014-9-3 13:57:12  出处:教科室

 来源:中国教师报,2014年7月2日第6版

 

    “优学”与“优教”是提高课堂质量的重要因素,通过“阶梯式分解”策略,可以将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分解为2个区域、6个基础模块,细化课堂流程与重点,并帮助师生内化于心。
  
    聚焦1 课堂属性与提高途径

    课堂内涵具有多种属性,最基本的是两种:一是课堂质量的内生性——学生在学习中生成生命发展所必需的基本素养;二是课堂质量的学科性——学生在学习中达成学科课程标准所规定的高度。学科性质量是载体,内生性质量是归宿,这两者是有机融合、不可割裂的关系——离开学科载体去追求基本素养,已经被证明是不可取的;只重学科质量而忽视立德树人、忽视基本素养,则是舍本逐末,脱离教育本真的做法。在中小学课堂中,将内生性与学科性融为一体,将为学科教学升级,为学科教育找到正确的途径。

    中小学课堂可以从2个区域、6个基础模块来提升质量。

    第一个区域,优化学生的学。在这个区域中,包括5个基础模块:倾听、阅读、交流、思考、实践。中小学课堂应该在温馨的环境、适宜的温度下,优化学生的倾听、阅读、交流、思考、实践能力。仔细研究这几个模块,研究其与学生生命发展基本素养的关系,研究其与中小学学科课程标准的关系,我们就会发现,这些模块既具有强大的内生性,奠定了学生生命发展的基础,同时又具有强大的学科性,决定着学生达成课程标准即学业水平的高度。

    第二区域,优化教师的教。这个区域中只有1个基础模块,即“协助”。教师要协助学生优化学习方式,优化5个基础模块,提高课堂的内生性质量与学科性质量。“协助”既定位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中心地位,又定位了“优学”与“优教”两者之间的主次关系。

    聚焦2 将课堂“阶梯式分解”

    很多时候,教师一直在要求学生注意倾听、认真阅读、积极交流、深入思考、勇于实践,但实际上,大量学生仍然不具备这些基本素质。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没有对倾听、阅读、交流、思考、实践这些模块进行必要的“阶梯式分解”,导致了学生不清楚如何操作的现象。

    “阶梯式分解”可以让课堂变得简单、平实、厚重,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一学就会,一用就有效,一生有影响”。课堂要回归常态。常态不仅是范围,不仅是平时的课,不仅是多数教师上课的样子,而应该是在内涵上简单、平实、厚重的课。常态就是要抹去课堂原本不应有的浮华,就是要回归课堂的本质。

    “阶梯式分解”就是让教师在课堂中,依据不同的学情,适时适量地搭设阶梯。如果搭设一个阶梯不能解决问题,就应该再搭设第二个、第三个,这也为帮助学生各取所需、为更好地关注潜能生、为实施个性化教学开辟了一条实用、便捷的道路。

    聚焦3 “优学”与“优教”

    “优学”有5个基础模块,“优教”有1个基础模块,将它们进行“阶梯式分解”后,可以分解成18个细节点,其中“优学”包括15个,“优教”包括3个。

    倾听。倾听第一阶梯可以分解为3个细节点:即盯着听、重点听、持续听。这3个细节点还可以进一步搭设阶梯进行分解。例如,盯着听可以进一步分解为盯着讲话者的眼睛听、盯着讲话者强调的对象听、盯着讲话者指向的内容听,等等。

    阅读。高质量的阅读是动手读。在中小学的常态课堂中,可以将阅读分解为3个细节点:动手读文、动手读图、动手读题。动手读文可以再分解为动手作标识、动手作注解、动手作概括、动手作感悟,等等;动手读题也可以分解为远望、近观、检索、变通等元素;动手读图则可以分解为是什么、有什么、干什么、表现什么等内容。

    交流。交流亦可分解为3个细节点:一是确定交流的问题。教师应该在课堂中明确,核心知识才交流,核心知识中一半以上学生难以掌握的才交流。如果不该交流的也去交流,不该合作的也去合作,那只能是白白浪费课堂时间。二是激励、指导交流的过程。教师应该激励每个学生都参与交流,指导他们学会双向交流。双向交流就是以问题为中心的陈述和以问题为中心的评价,它们也应该进一步分解,否则学生就不能围绕问题进行有条理的陈述,更不能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恰当的评价了。比如,问题评价就可以进一步分解为说得清晰的是什么、尚有不足的是什么、建议与补充有哪些等内容。三是交流的形式。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取两人分组、多人分组、自由分组等多种形式,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确保良好的课堂效果。

    思考。决定思维品质最核心的元素是洞察、推演与变通。为了将这些元素通俗化,教师可以将思考模块分解为“课堂三追问”:追问是什么、追问为什么、追问还有什么。“追问是什么”可以进一步分解为两个层级,问题属性与问题系统。“追问为什么”可以分解为事物为什么这样、从哪里来、向哪里发展、到哪里去等层次。“追问还有什么”可以分解成两个层次:问题没能解决时,追问还有什么新的角度;问题解决后,追问还有什么其他的思路与解法。

    实践。实践同样可以进行“阶梯式分解”。这里所说的实践包括动手操作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两个方面,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又包括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与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两部分。针对中小学常态课现状,运用知识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可分解为3个细节点:悟题、用题(命题、设计)、建立学科知识树。良好地完成这三个细节点,可以有效提升课堂质量,帮助学生减轻课业负担。

    “优教”的“阶梯式分解”主要是“做减法”,也就是剪除课堂的多余动作。可以将“协助”这一基础模块分解为3个细节点:激励、引领与点拨。换句话说,教师在常态课上,只需用好激励、做好引领、适时点拨就够了。激励可以再分解为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引领则分解成活动引领与问题引导,这些又都可以进一步做“阶梯式分解”。比如,活动引领可以再分解为具体的时间、具体的任务、具体的方法与注意事项。借助这些“具体”,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并使学生清楚,可以运用何种方法、需要注意哪些问题。问题点拨也可再分解为5个细节点:点拨核心知识、点拨关键词、点拨内在逻辑、生活化点拨、程序步骤点拨。

    聚焦4 内化课堂细节点

    运用“阶梯式分解”策略,可以将“优学”、“优教”的6个基础模块在第一阶梯内分解成18个细节点,而这18个细节点还可以继续进行第二阶梯、第三阶梯的分解,一直到所有学生都能够完全掌握为止。但是,仅仅分解是不够的,还应该从根本上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把这18个细节点内化为师生的18个习惯。只有师生一起练就“18般武艺”,学生才能训练出基本素养,教师才能在解放学生的同时将自己也解放出来。

    如何把这些细节点内化为习惯?可以把它们做成微课程。第一,先把18个细节点作为校本教研的专题,加以研究。通过校本研究,学校可以明确各个微课程的目标,结合教材敲定具体内容,研究实施方法,制定评价机制与标准,安排时间和计划。第二,教师要把研究的成果作为常态课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按计划加以实施。教师还应该依据教学内容,在每节课上用两三分钟时间,对学生进行优化学习方式方面的指导。大约3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基本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优化,再坚持半年,很多学生就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第三,18个细节点要同时进行优化。如果同时优化会让师生觉得困难,学校可以依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特点,先选择几个基础模块加以实施,寻求突破,然后再全面推开。

    优化学习方式,全面提升中小学课堂质量的过程,从长远看,也是中小学课堂文化的培育过程,是“学文化”的生成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全校的教师、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形成“学文化”的意识,实践“学文化”的行为,建设“学文化”的成果。

    (作者杨乃林,系全国养成教育总课题组专任副组长、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内涵改革研究中心研究员)
   

录入:林海鸣   审核:林海鸣

  • 上一篇: 教师成长需做实“隐性功夫”

  • 下一篇: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全文大放送


  • 杭州七中“三支队伍”工作条例(试行)
    祝贺!沈玉佩老师获评“教育改革创新年度…
    办学特色要服务于学生发展
    对终身教育的几点思考
    韩平副厅长在浙江省转变育人模式现场推广…
    走读高中课改:永嘉中学模式
    走读高中课改:萧山二中模式
    走读高中课改:天台中学模式
    关于公布2014年浙江省艺术教育协会年会论…
    浙江省学校艺术教育协会2014年会通知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
    教与学的“阶梯式分解”
    教师成长需做实“隐性功夫”
    浙江省学校艺术教育协会2014年年会论文评…
    叶开:面对考试我教女儿“出卖灵魂”
    更多 >>  

    学校地址:杭州市转塘环山路1号(转塘校区) 邮编:310024 电话:85454088 传真:85454704
              杭州市解放路50号(解放路校区)  邮编:310009 电话:87073818

    浙江省www.999777.com 版权所有 / 浙ICP备10213222号

    自2013年9月8日起浏览量:9650535 / 版本:Version5 130908 / 制作&维护:周少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