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学校概况校园动态教师之窗学生天地家庭教育后勤服务
English  
 
站内搜索
用户登录 用户名 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生天地 >> www.999777.com-优秀习作 >> 正文 `

“品味书香,诵读经典”二等奖 高二(3)金艺闻

2014-10-8 14:17:46  出处:无

 

世纪对决

                                ____《之江新语》读后感

季羡林说:“21世纪是东方文化的时代,是中国文化在世界上领导地位的时代,在时代的到来,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愿望为转移可观规律。就像接力赛一样,中国人要在西方文化的基础上,接过这一棒。”那么要想接好这一棒,中国得有深厚的底蕴和充分的准备。

 首先是中华文化。一位哲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比喻: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然而近代以来,中华文化却受到“欧风美雨”的侵蚀,西方文化的挑战。我们得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其同化,对我国的文明造成威胁。也不可片面化的认识,’媚外心态“是万万不可的。但是当今却成一股风暴,袭卷过社会。对于中国的经典持有“保守心态”,对于中国的物品持有“碎片心态”,对于中国的科技持有“抄袭心态”,对于中国的大地持有“不屑心态”,他们到底怎么了?其根本在于他们从未触及中华文化的精髓,更没有被中华文化的魅力所打动。他们都“病”了。化解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各种矛盾,必须依靠文化的熏陶,教化,激励作用,发挥先进文化的凝聚,润滑,整合作用。我们作为祖国新一代的栋梁,就有义务有责任将中华文化转播下去。古人留存下来的知识精髓,我们应当积极阅读,吸取精华。中华历史上有“军事失败”的记录,但是没有“文化失败”的记录!因此传承中国文化,同样也是刻不容缓的事。那么,就从每天诵读一篇国学经典开始吧!

    其次是道德修养。中国自古儒家文化深厚。然而在如今流水时代下,由于著作被大批的印刷,变味的改写,似乎那发自内心的感慨早已淡化,甚至消失不见了。真是这样吗?其实并非如此,是人心变了啊。那些孝道,礼仪,处世之道已升级为了“大文豪”卖弄学问的工具了。真正的“礼”“仪”“仁”是发自内心的。早前我们的邻居韩国就轻松地分去了一杯羹。若是屈原还在世,怕是会呕出一颗心来吧。因此,我们应当虔诚地去学习道德修养。而不是用靠其他歪路去获取。那么,请从文明用语开始吧!

最后是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关键,而实施素质教育又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也许中国人的智商是领先的。但是科技领域大部分却处在边缘化。许许多多的国外产品经过国人复制后,总能一时间大卖,但是却无法长期生存下去。源于那终究不是自己的东西啊。所谓“自己”,并非生产自己,而更重于概念自己。但由于长期尝到甜头的缘故,它便根深蒂固下去了。因此只有烂其根,方能除尽。这离我们并不遥远,几年后的我们不正是新一批的创业者吗?我们将通过实践,树立真正的科学精神,从而提升自身的创新精神。那么,就从善于观察做起吧!

正如孙中山所说,中国国家地位在近代世界“一落千丈”其最大原因就是“从前失去民族精神,好比是睡觉;现在要恢复民族精神,就要唤醒起来。我们虽然无法树立市场上的中国精神,但是可以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而且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要协调发展。弘扬民族精神需要我们铭记于心,用实践去落实。

中国的赶超需要动力,同时需要保持高度的理性。我们是祖国的希望,将来都有望成为祖国的栋梁。相信那时“世界第一,头号强国”的目标已不远!

                                                     

                                                      高二(3)班  金艺闻

录入:陈浩   审核:周燕

  • 上一篇: “品味书香,诵读经典”三等奖 高二(11)罗家慧

  • 下一篇: “品味书香,诵读经典”二等奖 高二(3)王海霞


  • 品味书香优秀作品——逆流
    品味书香优秀作品——偶遇
    品味书香优秀作品——传承一颗中国心
    品味书香优秀作品——青春终逝,青春不朽…
    第四届“中学生天地杯”优秀作品《论创新…
    第四届“中学生天地杯”优秀作品《创新 …
    第四届“中学生天地杯”优秀作品《创新 …
    第四届“中学生天地杯”优秀作品《给思维…
    第四届“中学生天地杯”优秀作品《给异想…
    “品味书香,经典诵读”一等奖 高二(10…
    “品味书香,经典诵读”一等奖 高二(4)…
    “品味书香,经典诵读”一等奖 高二(4)…
    “品味书香,经典诵读”一等奖 高二(12…
    “品味书香,经典诵读”一等奖 高二(1)…
    “品味书香,经典诵读”一等奖 高二(1)…
    更多 >>  

    学校地址:杭州市转塘环山路1号(转塘校区) 邮编:310024 电话:85454088 传真:85454704
              杭州市解放路50号(解放路校区)  邮编:310009 电话:87073818

    浙江省www.999777.com 版权所有 / 浙ICP备10213222号

    自2013年9月8日起浏览量:9446060 / 版本:Version5 130908 / 制作&维护:周少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