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学校概况校园动态教师之窗学生天地家庭教育后勤服务
English  
 
站内搜索
用户登录 用户名 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师之窗 >> 党建园地 >> www.999777.com-学习专栏 >> 正文 `

一面引领社会风尚的旗帜 , ——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2006-4-11  出处:党总支

                                一面引领社会风尚的旗帜 
                              ——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这些年来,经济的进步使中国更为引人注目。人们关注中国经济的发展,也打量这个古老大国的世界形象。

    中国是怎样的中国?不仅是不断增长的物质财富,是迅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还应是悠久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光大者,是先进文化的实践和创造者。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呈现了奋进中的中国清醒的文化自觉,勾勒了中国人应有的精神面貌,体现了把文化建设放到突出位置的治国方略。

    荣辱观在我们这个时代具有普遍性意义。在利益多元化的现代社会,要造就良好的社会风气,形成先进的社会文化,必须有社会成员广泛认同的社会心理,有评价社会成员行为的共同价值标准。荣辱观不仅是“德之大端”,是良好社会风气之“大端”,也是一个民族思想道德的基点,是一个国家精神文化的基石。“八荣八耻”辨是非,明荣辱,分善恶,别美丑,发挥文化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传授知识、鼓舞人心的积极作用,锻造我们社会的文化品性,丰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是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 

    一个国家的真正强盛离不开文化的昌明。中华民族的复兴,也应当是精神的振兴、文化的复兴。汉唐所以成为公认的盛世,一个重要原因是它拥有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文化和高昂的民族精神。今天的中国,不仅要在经济上对世界有所贡献,也要在精神文化上对世界有所贡献。如果经济搞上去了,社会风气却坏了,精神文化萎缩了,那将是我们民族的悲哀。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是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精神要求,更是走向现代文明的精神标准,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是支撑民族进步的脊梁。文化不是经济的附庸,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日益成为占主导地位的资源,成为具有决定意义的生产要素。一个国家的道德秩序和价值观念,是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基础性平台,也是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让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人心,才能取得精神文化的认同与共识,由此凝聚力量,激发斗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往往是具体的。也许就是一个运动员的体育精神,一个留学生的爱国行动,一场来自中国的文艺演出,一个普通人的言行举止,见微知著地体现着中国经济发展后的文化价值观,由此表明一个民族的精神取舍,判断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我们每个人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文化传承的主体,正是无数中国人的言行塑造了中国的整体形象。从个体来讲,我们需要把“八荣八耻”作为自己的道德遵循,以此规范言行,砥砺精神;就社会而言,我们需要把“八荣八耻”与整个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融为一体,形成中华民族应有的精神风貌。 

    社会主义荣辱观在我们的时代树起了一面引领社会风尚的旗帜。从“八荣八耻”的思想道德观念入手,13亿中国人正以自己的行动建设我们时代的新文化。它需要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奋斗,需要全社会的自觉、每个人的努力。(人民日报评论员)


   来源:人民日报  2006年04月03日 

录入:周慧娟   审核:周慧娟

  • 上一篇: 教育部关于开展向洪战辉同学学习的通知

  • 下一篇: 《半月谈》文章:权威专家解读社会主义荣辱观


  •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〇年新年贺词
    习近平年度“金句”之八:中国市场这么大…
    习近平年度“金句”之七:伟大出自平凡,…
    习近平年度“金句”之六:让黄河成为造福…
    习近平年度“金句”之五:主题教育要实实…
    习近平年度“金句”之四:我将无我,不负…
    习近平年度“金句”之三:脱贫攻坚越到最…
    习近平年度“金句”之二:让城市留住记忆…
    习近平年度“金句”之一:我们都在努力奔…
    杭州市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违规组织…
    杭州七中党委理论学习资料三
    杭州七中党委理论学习资料二
    杭州七中党委理论学习资料一
    《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
    杭州七中党委理论学习参考资料(学习习近…
    更多 >>  

    学校地址:杭州市转塘环山路1号(转塘校区) 邮编:310024 电话:85454088 传真:85454704
              杭州市解放路50号(解放路校区)  邮编:310009 电话:87073818

    浙江省www.999777.com 版权所有 / 浙ICP备10213222号

    自2013年9月8日起浏览量:9454113 / 版本:Version5 130908 / 制作&维护:周少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