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家庭教育 >> www.999777.com-家长学校 >> 正文
`
|
|
“民主型”家教增加 |
2004-11-27 出处:网络中心
|
|
-----约半数青少年在创造性思维上存在4种主要障碍
-----教育体制对创造能力培养仍有较大制约
-----女性青少年对创造能力的正确认识率高于男性
青少年创造能力喜忧参半
第三次全国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社会调查结果日前正式公布。调查显示,随着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环境的进一步优化,大约1/4以上的中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上获得了学生的好评;能够在大学校园里上网的学生已达84.1%,与发达国家的比率基本相差无几;家长对子女采用“民主型”教育方式的比率也从1998年的38.4%,增至2002年的52.7%。
“全国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社会调查”由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共青团中央学校部、中国科协青少年部和中国(科协)科普研究所联合发起。自1998年起,每两年举行一次。作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现状社会调查和对策研究》的主要构成部分,本次调查覆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2所大学、91所中学,发放问卷11730份,有效答题卡为11627份,有效率为99.1%。
在创造、发明与个人的关系上持消极态度的人数大幅减少,女性青少年的正确认识率要高于男性
与2000年相比,在创造、发明与个人的关系上,持消极态度的青少年人数有所减少。如表示“本人不打算在任何领域进行创造,不关心这个”的被调查者从2000年的17.4%减少至7.1%;认同‘发明是专业人员的事,与我关系不大”的被调查者从2000年的24.7%减少至6.3%;而赞同“创造能力是人人具有的潜在能力,是人类普遍存在的能力”的被调查者则从2000年的60.1%上升至65.1%;认同“搞‘小发明’有助于培养自己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被调查者从2000年的57.5%增至75.1%。
这表明绝大多数青少年面对转型时期的社会变化不再感到困惑,具有适应社会进步的自信和参与竞争的勇气。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本次调查表明,超过半数(52.9%)的青少年表示“无论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我都注意发扬实事求是、勇于探索并创新的科学精神”;但也有少数青少年对科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倍感压力,因而对人生和社会均持消极的态度,值得注意。
另外,本次调查亦表明,女性青少年在创造、发明与个人关系上的正确认识率要高于男性,因此应更侧重对男性青少年进行相关领域的教育。
1/4以上中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上获学生好评
中学教育观念落后的状况已有所转变。认同中学“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掌握观察、想像、记忆、思维等方法”的被调查者,已从1998年的34.8%增至2000年的47.8%,又升至2002年的66.5%;表示老师在实验课上“注意培养学生具有准确、熟练的操作技能”,1998年为41.3%,2002年与2000年的45.0%相比,又增长了8.8个百分点;而认同“部分教师已改变了传统的讲授方式,而将小组讨论、提出开放性问题(没有惟一答案)、鼓励学生自己探究等引入课堂”的被调查者为57.5%;肯定“大多数老师在教学中注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使用幻灯、录像、计算机和多媒体等以辅助教学”的被调查者为49.1%,与1998年和2000年调查相比均呈上升趋势;大约1/4以上的中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上获得了学生的好评。
采取“民主型”教育方式的家长人数增加
在本次调查设定的孩子“拆装闹钟”的具体情境中,52.7%(1998年为38.4%,2000年为41.1%)的家长对孩子的行为表示赞许,其中大部分还陪同一起做(民主型)。这反映随着近几年来教育大环境的进一步改善,超过半数以上的“独生子女”的家长们,已经开始放弃“压制型”教育方式,而转为启发、帮助的“民主型”教育方式。
家庭在青少年创造性培养方面的环境进一步得到了优化,如62.3%的被调查者认同“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父母总是鼓励我自己选择衣服的款式和颜色”(2000年为58.1%);表示“父母支持我参加科技、环保、语言、音乐、美术等方面的课外或校外活动”的被调查者占67.5%(2000年为57.1%);表示“家庭能够提供我所需要的课外读物”的被调查者占65.7%(2000年为58.2%);62.6%的被调查者认同“父母经常与我一起评价社会上人们做出的好的或坏的行为”(2000年为59.3%);59.7%的被调查者认同“父母鼓励我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或领域”(2000年为55.8%);表示“父母通常不会用压制甚至打骂的方式教育我”的被调查者占65.1%(2000年为60.7%)。
约半数被调查者存在过于严谨尊崇权威的倾向
本次调查显示,“对于老师或课本上的说法,我时常表示怀疑”的被调查者不足一半;33.0%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不会去做可能给自己带来风险的事”。
过于严谨、思维定势、从众心理、信息饱和,被认为是创造性思维的4种主要障碍。与2000年相比,约半数青少年在创造性思维中存有4种障碍的状况未得到根本性的转变。
现行教育体制对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仍有较大制约
现行教育体制下的学校仍无法根本摆脱应试教育,突出特点是升学成为教和学的目的,应试成为教学工作的中心。这一点在中小学表现得尤为明显。高校虽不存在升学压力,但应试教育的阴影依然存在,并集中体现在“考研”大军长达一年多的“备战”上。
认为“考试、升学是中学排在最重要位置的事”的被调查者,从1998年的85.6%降至2000年的71.2%,2002年又增至77.3%;感觉“学校不重视学生素质的培养,课业负担很重”的中学生比例,从2000年的44.2%上升为2002年的45.2%;46.5%的中学生认为老师授课完全是重复课本。
教师仅从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状况未得到根本转变
“一般来说,老师只喜欢考试成绩好的学生”分别得到62.0%的被调查者的认同,这表明教师仅从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转变;而赞同“大部分学生对教师都有一定的畏惧感”的被调查者占51.8%(1998年为59.1%,2000年为50.5%),说明教师不能平等、宽容地对待学生,在营造学生“敢于质疑”的环境上还存在很大问题。
教育投入不足仍严重制约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
近几年,学校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形在相当程度上有了改善,比如教师工资的提高,改善办学条件等。总体看来,对大学的投入已产生了明显效果,但对中小学的投入,与其必要需求相比,仍相差较远,如认同“学校的计算机室可以为学生提供上互联网的机会”的中学生仅占29.5%。与此同时,仅有36.8%的中学生表示“学校图书馆能提供自己需要的科技书籍”。
此外,除政府和学生家长之外的其他社会主体在教育事业上的投入,如社会捐资助(办)学,对少年报刊读物等出版物的投入,社会各界对青少年活动和竞赛的赞助等,总体规模仍然较小。
(马抗美 翟立原)
----------------------------------------------------------------
马抗美: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全国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系列社会调查和对策研究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翟立原:中国科普研究所研究员
|
|
录入:周少品 审核:周少品 |
上一篇:
怎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下一篇:
阁楼虽小胸襟宽 叼女出门看世界,瘫痪母亲陈徽黎育女的故事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