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家庭教育 >> www.999777.com-家长学校 >> 正文
`
|
|
与家长谈考生考前心理 |
2006-5-29 出处:家庭教育指导中心
|
|
从考前心理调整问题来说,首先要调整对于高考的认知。很多人把高考当成决定命运的考试。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前段时间在一个学校的升旗仪式上,我听到有学生讲黑色的6月即将来临。其实6月应该是阳光明媚,只是由于考生心态问题,才会认为6月是黑色的。这样的心态会直接影响成绩高低。我想我们应该感谢中考高考,为什么说感谢呢。我和我的学生讲,你们紧张的备考,就像一个武林高手,在深山苦练了多少年,结果最后武林大会取消了你说闹不闹心。从这个角度讲应该感谢中高考,这里面我认为对于考生而言,中考、高考是痛并快乐着。
第二点是要保持自信心。自信心非常重要,怎么样保持呢?介绍几种方法,第一种面带微笑是自信的表现。尽管在备考的日子很累,但在家里、班级里都要面带微笑,面带微笑会使你自信。这里面我举个例子,喜欢乒乓球的知道,陈建华碰上的瑞典的一个主力选手,打球时候不管球打的怎么样,结果他都始终面对微笑,最后他取得了胜利。第二个办法是走路的时候抬头挺胸,步伐稍快。心理学家说,人的心里体验和外部姿势是相连的。我们仔细观察不自信的人,你会发现他们走路的时候耷拉着脑袋,抬不起脚,鞋跟跛的厉害。第三种办法是不横比,有部分家长总喜欢在家夸别人家的孩子。例如总会说单位某某的孩子考上哪所名牌大学了。多数家长这样说的时候都是想激励孩子,但在临考前这样的做法就是拿夸别人的孩子压自己的孩子。学生家长要多看孩子的长处,常在家说一些天生我才必有用,巾帼不让须眉,阳光总在风雨后等之类的话。
第三,要让考生学会倾诉。家长及老师在与学生沟通时要注意谈话的技巧。在这里给家长提几条建议,首先,要学会换位思考。其次,要少说多听,或只听不说。最后一点我觉得家庭里要保持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有的孩子跟我说“我妈名义是关心我,老上我这屋送水果,实际上是看我是不是在看书。”所以我说家长要学会跟孩子沟通。但倾诉也可以和老师、班主任、和自己信任的人沟通。你觉得谁都不愿意和别人说的话,你自己和自己沟通行,你写下来也比憋在心里强。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动,给孩子必要的心理支持。当孩子与你诉说困难或者心中的压力时,家长要多听少说,不要说些人人都知道的大道理。
第四,睡眠是最好的减压药。现在很多孩子考前都非常紧张,考试前要频繁上厕所,焦虑很严重,吃饭不香、心烦。但是你试着休息一下的话我认为最好的时候是孩子当情绪太压抑的时候,洗个澡,睡一个觉,这个就能改善孩子的情绪。
第五,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心理暗示分为消极和积极心理暗示,消极的心理暗示使人沮丧,积极的心理暗示使人快乐。所以要多用积极的心里暗示,少用消极的心理暗示,还有家长说话的时候多用肯定的语言,少用否定的语言。你说不要紧张就提醒孩子他紧张了。有的考生看别人老翻卷子,就开始紧张。你完全可以想,他是一个粗心大意的人,不会审题这个你还会紧张吗?消极的暗示你答的慢了,实际上不是,可以把他看成是不会审题的人。很多学生跟我咨询,郭老师我现在觉得我最大的问题是复习不完,越着急,越复习不下去,越复习问题就越多,这个是考生普遍的心理,为什么会越复习越多呢,有的学生说再给我俩月我就能复习完了。后来我告诉他,再给你两年你都复习不完。你信不信明天中考、高考你也能参加。实际上是一样的,都是一样的。所以这里面当中一定要学会积极的心理暗示。
第六,家长心情要愉快。备考期间,家长的心情要好,有些家长担心孩子考不好就心情不好,整天愁眉苦脸的,说话很少,孩子一看就明白家长比自己还紧张。因此,高考这段时间,家庭尽可能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气氛,家庭中避免任何争论,父母之间避免口角,如果确有重大原则问题也要放在高考结束后再说,这将有助于孩子心态的平和。家长还要注意收回不寻常的热情。高考备考期间,孩子在家听得最多的一句话恐怕就是“你别动,我来!”别说做家务活,连打洗脚水、泡牛奶、拿筷子这样的小事都会被家长“包办”。这种不寻常的热情一方面让孩子很难适应与以往日常生活的巨大反差,徒增紧张感。相反的是,家长们收回过分的热情,越是自然,孩子也越放松,整个氛围也就越协调,迈向高考的步子也就不再那么沉重。
|
|
录入:刘小平 审核:刘小平 |
上一篇:
警惕另一种“爱心缺失”
下一篇:
教育专家妙论家庭教育新理念 ,转贴自:中国教育网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