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老字号》《自由是什么》《城南旧事》阅读分享、《校园小戏迷》——走进皮诺曹、《脚内侧射门》花式足球、《创编轻器械操》、《Making Contact》……中外教师共同授课、家长与教师同台授课等各种创新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们热烈的课堂互动气氛,使得不少前来听课的教师全程驻足聆听。近日,一场与众不同的课程展示活动在中关村一小举行。
校本课程开发、课程体系的校本化构建,怎样才能避免零乱无序,怎样才能扎进学生的心里?在中关村一小校长刘畅看来,好的课程体系就应该赋予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的权利,让学生真正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人。
近年来,中关村一小对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进行重组,形成了“6-2-6自主发展课程”体系,以多元、自主为课程特色,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实施菜单式课程管理体系,建立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选择机制。
如今,每学期选课时,中关村一小的老师都会头疼犯愁,因为这个时候都会有家长打电话来,希望老师能够说服孩子改选一些在他们看来更有意义的课程,但是这个时候老师往往会坚定地站在学生一边,劝说家长尊重孩子的兴趣和选择,并鼓励学生坚持自己的选择。
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李晓蕾说:“现在很多学生长期以来形成了‘听话’的习惯,几近丧失选择的能力,为此学校希望通过改进课程设置,增加可选择课程比例,引导学生尽早学会在面对多元化选择时如何自主选择。”
除了18节遨游计划项目特色课的展示之外,作为课程的另一重要支撑平台,中关村一小孩子们自主创建了165个微社团,如甜品DIY、量子空间、沙画艺术、串珠CLUB、3D体验馆、少年科学院物理所……学生们极具创意的课题研究及动手创作展示,引得来访老师纷纷驻足。
作为中关村一小微社团的见证者和陪伴者,金亮老师发现,差不多1/5的微社团,在制作海报之前就已经消失;1/3的微社团,在还没有进行一次活动的时候已然消失;3/4的微社团做着无声无息的事情;1/10的微社团,最后可能做出了成人认为比较有意义的成就。但在金亮老师看来,这么高的淘汰率并不值得惋惜,因为不管社团走到哪一步,学生都能从中得到收获。“评价微社团的最重要的尺子是学生的成长,而不是成人的标准。”
“儿童的发展是现代教育的核心价值定位,儿童立场应是现代教育的立场。”在刘畅看来,“儿童立场”不应该是挂在口头上、浮在课程表面的,而应沉入课程本质,融化在教师血液里。(中国教育报记者 刘博智)
《中国教育报》2016年6月22日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