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学校概况校园动态教师之窗学生天地家庭教育后勤服务
English  
 
站内搜索
用户登录 用户名 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生天地 >> 德育之窗 >> www.999777.com-德育研究 >> 正文 `

德苑广角——学校德育论文选编十,班级管理“无为而治”的设想——叶启垦

2006-7-13  出处:



班级管理“无为而治”的设想
                    叶启垦


[摘要>: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新课程理念要求下,如何建立一个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和谐班集体是我们班主任的一个重要任务。本文试图从“以法治班”(制定合理科学的班规),“以德治班”(渗透教育管理民主化思想)和成功教育(建立内在激励机制)三个方面构建一个管理体系,层层相扣,环环交互,以期达到班级管理“无为而治”的设想。

学生的学习生活主要是在学校这个特有的社会系统中进行的。而班集体则是直接与学生产生交互作用,并影响着学生的一个最主要的子系统团队。根据心理学理论和系统理论知识得知,学生的学习,包括学习的动机、认知水平、价值观与态度、以及个性与道德品质的发展莫不受到“集体动力”(即师生之间、同伴之间必然发生的多方面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的人际间的现象)的影响与作用。现如今,在“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新课程理念要求下,更加突出了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且历史性地关注起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及其每个个体的健康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能及时建立一个合乎学生健康发展的和谐民主的班集体。这对我们班集体的系统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
班主任作为一个班集体的组织者、指导者和领导者,作为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的重要助手和骨干力量,自然而然成了班集体建设的主要实施者。而一个班主任的领导方式(即班主任传输信息和行使法规的行为方式)与是否能形成一个积极和谐的班集体紧密相关,对学生的学习和品行方面的学习和发展都将产生重要影响。笔者在过去的实践经验中发现,由于受传统教育管理理念的影响,在实践中,直觉不直觉地走向两个极端:要么是一手控制的警察式管理,要么是放任妥协的自由式管理。前者作为权利主义的表现方式,体现为班主任自己个人主观设定集体的目标,安排活动,制定活动的步骤,并根据个人性情嗜好对活动的结果作出评价,但自己又往往置身活动之外,而这在实践中,所带来的直接效果是学生口服心不服,并在一开始就产生敌对情绪,对学生的思维与解决问题都产生不良的效果,对集体的道德与团结产生不利的影响。随着班主任的挫折感的增加,又容易陷入另外一种极端,即自由放任。这时从表面上容易自认为是一种民主式的“无为而治”管理,实质是没有规矩的“老好人”,其结果是不仅学生的学习差,品行也差,在团队中没有合作,更谈不上和谐发展了。可以想象着两种方式对学生的发展都是不利的。那么,在如今情况下,该如何建立一个真正的“无为而治”的和谐集体呢?在本文中笔者试着做一些尝试与思考,以期对今后的班集体建设与管理模式有所裨益。
一、首先不在人,而是要转变思想观念。
思想上的准备,是实施建设民主和谐的班集体的真实保证。
1、班主任的职责是什么?班主任不是权利的执行者,更不是一个审判官,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领导者,管理者。现代管理理念告诉我们,领导更多时候不是一种职位,而是一种行为,是一种对集体成员服务的方式。所以,也不会陷入另一种尴尬——学生的保姆。因为只有在大家都处于自由平等的地位的时候,才最有可能也最需要一个领导者来带领集体成员为完成团队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这是班主任的定位问题。
2、班主任领导、服务的对象的谁?是人,一个活生生的个体,不是静物。长期以来,班主任都比较重视通过制定完整的班章、班规,把它作为学生在班级活动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并附有详细明确奖励或处罚条例,这确实对规范学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往往把自己的目标放在如何指定一条条规则以控制学生上,而对学生的思想、个性心理的正确引导和发展漠不关心,当然也就很难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学生既然是人,其本身就是一个个有思想、有意志、有情感的主动发展的个体,一个发展性的生命体,是动态的,是发展的,是变化的。所以,在制定规则时,也要尊重学生的意愿,并随着特殊年龄段的学生的个体情况与共性的变化而变化,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印模子。
3、学生是怎样参与到集体活动中的?学生从来就不是被动的学习承受者和简单的被管理者,而是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和管理中的。根据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人类行为的心理驱动力是人的需要。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格形成发展、扩充成熟的驱力。所以,作为班主任,要考虑到学生自身的需求,并能即使创造自我正常发展的条件:无条件的尊重和自尊,以处使学生依据自身真实的自我而行动。
二、班级管理“无为而治”的系统建设
班级管理的“无为而治”,决不是“不为”或放任,更不是消极地对待外界的刺激。“无为”的前提就是处处顺应规律,在规律、规则里自由发挥发展。水可自由流淌,但必须受限于河流的方向,人可自由行走,必须在道路上才能实现。我们所熟悉的毛泽东的游击战争,也是有规则的战争,否则就成了游戏战争了。因此,在班级管理中也一样,首先得有运用好法家的规则,有了基本的规则约束,接着就可以熏陶儒家的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做人道理,然后再谈墨家的兼爱天下,最后就能收获道家的“无为而治”。
(一)规则即自由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认识了规则,就认识了自由,自由就是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一个新的班级建立之初,制定和实施班规是依法治班的重要内容,应让它成为班级活动的最高行为准则,班主任和学生的任何行为都不得违背它的规定。但是在制定班规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几个基本原则:
1、制定班规的过程就是民主实施的过程
班规是整个班级的规则,不是班主任的规则。因此,班规要有全班学生参与讨论制定,这就要求班主任首先要得了解学生,通过私下交流、座谈、家访等形式尽可能的了解学生。没有了解的个人主观式的规则制度都是空设的。没有学生参与的制度规则也是班主任一厢情愿的,在实践中不会有长期的效应。而了解学生,就是建立理解的过程。只有在了解的前提下,才能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互相理解,对于班规的制定也才不会流于形式。比如,就一个服装和发型的问题,要一直从高一讲到高三,根本没有让学生从心底里接受,除了学生问题,我们也要反思我们在制定规则时的意图和效果。因为,当我们主观的认为这样可以减少学生对学习以外的事情的关注时,却也滋生了一些学生的反抗情绪,从而也增加了学生的另外关注和负担。最后,一定要避免一点:在制定规则时渗入班主任自身的利益因素,而使班规成了维护班主任利益的规则。
2、制定班规有理有据,并不失灵活性
班规是学生能够执行的,也可以执行的。这个“法规”可以针对本班实际,再参照《学生德育管理制度》、《中学生守则》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础上制订好《班级管理实施细则》,但一旦制订好,就要立即贯彻执行,决不流于形式。当然,也要根据班级的年级情况,作出不同程度的修订,特别是针对自己班级的不足之处。特级教师魏书生说得好:“最低级的管理水平莫过于用人看着人。管理水平的提高应该体现在规章、制度、法律的科学性上。这些规章、制度、法律如果制订得科学,符合人们的心理,那么,不用人盯着、看着、监视着,人们也能自觉遵守了。”
3、约束是为了不约束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这句话阐明了教育的真谛: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班规是用来约束的,但班规的制定不是结束,而是开始。在班级建立的初级阶段,是学生执行和实践班规的阶段,也是养成教育阶段。当学生养成了良好习惯时,班规也就没有它的存在意义了。
(二)民主是解决矛盾的唯一方法
必要的纪律和规章不能少,但,法是惩之于既成事实、造成违规之后,是不能解决最根本的问题。这些条条框框充其量可谓是管理的“硬件”。如果学生从心底里要求上进,就会自觉地维护班规,遵守班规。如果学生从心底里是反感班规,与集体或班主任之间没有很深的情结,就容易使学生感到班规是一根根绳索,时时感到束缚和约束。可以想象,一旦学生有了反抗的情绪,纪律和规章就成了一纸空文了。因此,用民主的方式才是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矛盾的“软件”方法,也是真正解决问题的最后方法。因为我们是在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问题。总之,管理班级,贵在德治,即民主而治之,用法而不尚法。
1、教育民主化的意义
教育民主化本身包含教育权利的平等,受教育权利的平等,师生关系的平等和友善,教育参与和管理的民主化。而师生的平等是管理民主化得以真切实施的基本前提。地位有倾斜的师生关系是不可能也不能显示民主化的优势的。
2、师生交流沟通中民主化体现
班级管理是在师生交流或学生之间的交流中得以进行的。因此,民主化一个最初的体现就是多听听。当学生犯错误时,多听听原因;当学生成绩有所波动时,多交流分析原因;当学生表现好有明显好转时,多听听背后的故事,等等。这样,当班主任在听取了众多情况并分析时,才会做出更为理智而明确的决断和处理方式。
3、教师对学生的认可和信任是民主化管理中的直接体现
教育个性化提出,要充分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了解其兴趣、爱好和特长,反对强求划一的教育。在管理中,承认学生的个性化,就要对学生抱以充分的认可和信任。一个教育学家说:“一个教师对自己的学生要充满爱心。这里的爱,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喜欢或依恋,而是要求你认真去考虑每一个学生的特性和利益,并将他们的利益放在心理。爱意味着,信任你的学生,即使在他们自己都不再相信自己的时候,你也依然送去你的信任。”在班级管理的实践过程中,最容易忽略的是中间一部分人,优秀的学生容易让人投以信任与赞赏,品德学习特别差的学生也容易引起老师的关注。因此,在“一切以人为本”理念下,要重新调整自己的管理对象,开始关注容易忽略的群体,一个和谐的班集体才能真正的建立起来。
相信这种民主化管理的结果不是制度规则的制定能产生的,而这样做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对学生的优秀品德的形成和心理的完善都具有长期的效应。在当前,提倡终生学习的时代,尤有实际的意义。
(三)内在激励机制的构建
在一个民主和谐的班集体里,我们就有了建立一个内在激励机制的可能性。这样的班集体将是内在的,自发的主动迸发型学习团队。它表现为班级成员都能自觉、积极、主动学习,能积极乐观地解决遇到的问题,并能表现出独到的创造性能力。
1、内在激励机制建设的可行性
成功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每个人都有追求成功的需求,因此,我们才可能借助活动来帮助学生追求成功。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我们的智力是多元的,每一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九种基本智力,并可以根据各自的智力倾向去发展这些智力。而成功教育的理念更证明了,人人都能成功,都可以成为成功者;成功是多方面的;同时主张:在教育过程中,把培养学生的成功心理、学习内部动力机制作为教育目标。
2、激励的有效作用
“激励”正是以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能为实现所追求的目标而努力为目的一种心理过程。我们传统所采取的总结性评价体系,比如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优秀学生的评比,班级的先进性评比等等,在一定程度上都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起到激励的作用,但是,因为是总结性的,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有种致后性或短暂性,不能构成长期的有效作用,很容易让人感到疲倦,而且对大部分学生的非智力方面的发展,更起不到有效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建立一个健全的班级激励机制,对学生的生理,心理有一个长期稳定的激励作用,以满足学生最大可能的发展。
3、健全内在激励机制
第一步,根据心理学和成功学的有关原理,结合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特点,有计划,有针对性,有步骤的设计一个系列课题,比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性格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我是自然界最伟大的奇迹等等,可以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可以以小故事的形式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当然,凡是都要有个度,激励本身要达到最佳的效果,也不能过多的渗透,而使学生对激励的内容产生疲倦感。
第二步,充分利用每一次集体性活动,为集体设立即时目标,以形成一个团队向心力,从而发挥集体动力效应。
每个学生在某种程度上,都有从众心理,有目的的积极的集体舆论效应也会对每一个成员产生积极的引导。比如军训活动,运动会等等。当然,活动结束后,不论结果是否达到目标,都将是又一个可利用的激励机会,召开庆功会,终结收获;或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寻找不足,以求胜不骄,败不馁。在这个环节中,班主任切不可置身度外,而要诚意的表示出自己也是班级活动的参与者之一,以形成更牢固的向心力作用。
第三步,适时把握机会,进行个别学生的激励式交流
在生活中,班主任要做个有心人,即使寻找学生的闪光点,或激励点。例如学生平时的作业优劣,阶段性考试的成绩,学生之间的摩擦等等,都是我们可以把握的机会,而且这种个别交流,更具有个性化激励意义。此时,要做一个彻底地倾听者,给予鼓励,收获信任。
总之,在建立合理科学的班级规则的前提下,渗透民主意识,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三管齐下,以建立一个民主和谐的健康班集体,从而实现班级管理的“无为而治”的理想效果。
以上对于班级管理的一些思考,作为一个设想,自己做过的,或正在做的,当是边学边做,边做边思考,边思考边总结,以期待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伴随学生的健康成长,收获无怨无悔。
 

录入:韩良   审核:韩良

  • 上一篇: 德苑广角——学校德育论文选编十九,心灵的碰撞——章煜

  • 下一篇: 德苑广角——学校德育论文选编九,对当前学校德育的一点看法和想法——徐广平


  •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现状及应对方式研究…
    “文明出行 杭城更美” 倡议书
    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与资助工作的完善(…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体测签“生死状”荒谬中有无奈
    确立综合评价制度,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为何频频回眸陶行知
    乐业是更美的师德
    从美育高度开展学校公共艺术教育
    智慧校园精准发力构建新生态
    杭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
    李克强:播洒爱心 放飞希望 努力促进教育…
    孩子的成长,父亲绝不能走开
    分数是谁的命根?
    朱永新:教育要让人身心统一
    更多 >>  

    学校地址:杭州市转塘环山路1号(转塘校区) 邮编:310024 电话:85454088 传真:85454704
              杭州市解放路50号(解放路校区)  邮编:310009 电话:87073818

    浙江省www.999777.com 版权所有 / 浙ICP备10213222号

    自2013年9月8日起浏览量:9400521 / 版本:Version5 130908 / 制作&维护:周少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