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学校概况校园动态教师之窗学生天地家庭教育后勤服务
English  
 
站内搜索
用户登录 用户名 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生天地 >> 德育之窗 >> www.999777.com-德育研究 >> 正文 `

主动应对挑战 推进便有创新

2004-11-27  出处:网络中心


   一、当前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1、从国际上看,虽然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总趋势没变,和平与发展的主题没变,但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没有改变,政治、经济、文化的矛盾与冲突依然不断,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的斗争将是长期的。同时,我国加入WTO之后,教育开放逐步深入,在借鉴先进教育思想、管理理念,吸引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西方的文化思潮也步渗透,双方的价值观必然会冲击我们的价值取向。
  
   2、从国内情况看,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为新时期的德育工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经济成分的多元化,利益分配方式的多元化,社会生活形式、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必然带来思想观念的多样化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
  
   3、从教育内部看,一方面,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理想信念、人生观出现了一些新情况:青少年价值多元化倾向比较明显,判断是非能力不强,抗挫能力差,违法犯罪现象呈上升趋势;另一方面,面对新的形势,学校德育工作存在诸多不适应: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首要地位没有真正落实,德育工作的运行机制具有不适应性,德育的内容、方法滞后,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不强,德育的价值评判标准不科学,等等。
  
   总的来看,当前德育工作面临的形势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在一定程度上,挑战还大于机遇,德育工作任重而道远。
  
   二、关于德育创新的几个问题
  
   冷静分析形势,主动应对挑战,开创德育工作的新局面。必须走创新德育之路,这是德育工作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实现德育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后劲。
  
   1、德育创新的指导思想。新时期德育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必须遵循德育的自身规律和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必须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事求是,正确处理传承与创新、中国特色与世界眼光的关系;必须把“求真”放在首位,把“育心”、“育人”作为归宿。
  
   2、德育创新的目的。 德育创新必须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 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适应、学会做人。 要着力培养和造就适应21世纪国际竞争和挑战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 “四有”现代人。
  
   3、创新的内涵。德育创新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就其深刻内涵而言,主要包括德育观念的创新、德育运行机制的创新、德育内容的创新、 德育方法和途径的创新。 上述几个方面互为依存、互相制约、各有侧重、形成整体。其中,观念的创新是前提,机制的创新是关键,内容的创新是根本,方法和途径的创新是保障。
  
   在德育创新的问题上,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强化“三大支柱”的整合功能。德育工作不仅要研究学校教育,而且要深入研究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特别要研究三者之间的“共生互补”关系。②德育工作要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原则,形成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教育相互衔接、不断递进的德育运行机制和教育体系。③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课程建设, 首先是加强, 在此基础上进行变革。④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法纪教育、民族情感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要围绕如何增强学生的抗挫能力、免疫能力、应对挑战能力进行,要避免“学科化”、“医学化”的倾向。⑤大力推进依法治教与以德治教相结合,加强师德教育,认真落实“校长负责制”。⑥加强德育实践基地建设,拓展德育的空间,推进德育生活化进程。
  
   德育工作向来都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因为它是“育心”、“育人”的系统工程;德育工作者永远都是受人尊重的,因为他们在培养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的“脊梁”。真诚地希望从事德育工作的同仁们,高举德育创新的大旗,不辱使命,负重自强,为我们这个正在腾飞的民族竭尽绵薄之力。
  

录入:周少品   审核:周少品

  • 上一篇: 关于生活www.999777.com-德育研究的若干思考

  • 下一篇: 拨开遮阳的云雾,“无差生教育”途径之研究


  •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现状及应对方式研究…
    “文明出行 杭城更美” 倡议书
    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与资助工作的完善(…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体测签“生死状”荒谬中有无奈
    确立综合评价制度,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为何频频回眸陶行知
    乐业是更美的师德
    从美育高度开展学校公共艺术教育
    智慧校园精准发力构建新生态
    杭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
    李克强:播洒爱心 放飞希望 努力促进教育…
    孩子的成长,父亲绝不能走开
    分数是谁的命根?
    朱永新:教育要让人身心统一
    更多 >>  

    学校地址:杭州市转塘环山路1号(转塘校区) 邮编:310024 电话:85454088 传真:85454704
              杭州市解放路50号(解放路校区)  邮编:310009 电话:87073818

    浙江省www.999777.com 版权所有 / 浙ICP备10213222号

    自2013年9月8日起浏览量:9519212 / 版本:Version5 130908 / 制作&维护:周少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