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生天地 >> 德育之窗 >> www.999777.com-德育研究 >> 正文
`
|
|
拨开遮阳的云雾,“无差生教育”途径之研究 |
2004-11-27 出处:网络中心
|
|
众所周知,在教育教学中,许多教育者往往喜欢把学生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差生。虽有些教育者对这种分类做了不同的解释或定义,但笔者在调查、研究中,发现这种分法尚存许多不妥。造成许多学生厌学、逃学、高分低能等畸形现象发生。这种分法弊端究竟何在呢?现在笔者就这方面做粗浅的分析:
第一,从唯物辩证主义的观点看。事物总有其特殊矛盾性,作为人的学生也一样,他们各有自己的特色,存在优点与缺点,他们之间存在某一方面的强或弱,因此不能以某一方面的特长就论定优劣。再者,事物总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初中阶段(11-14岁或12-15岁),学生正处于成长期,不稳定期,可塑性极强,此时“就确定一个学生是可以培养或不可以培养”,是“差生”或“优秀生”,为时过早。
第二,从心理学角度看,这种人为的好、中、差之分,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心理的形成,不利于教师确切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被认为优等的学生,往往产生自满情绪,产生骄傲、自负、偏狭等心理。当他们一旦发现自己的某一方面确实不如别人,而自己又不能改变时,必然产生嫉妒。嫉妒是一种不良情绪体验,它不仅会影响他与同学们之间的正常交往和团结,而且会影响孩子的进步以及心理健康。被认为差的学生觉得自己反正很笨,不受欢迎,往往失去求学兴趣与信心,不爱学习,得过且过,甚至出现不负责任的自暴自弃。而作为教师,由于头脑中有好、中、差之分,很容易滋生偏爱认同优等的学生,不关心或歧视差生的心理。
第三,这种分法不符合当前的素质教育要求。“素质教育要研究每一个学生身心特点,用符合教育和引导,因材施教,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但要注意研究孩子们的共性,还要研究孩子们的个性,使得他们各得其所。”同时该分法也不符合《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有关规定。它们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即平等教育,全面教育。
基于以上几方面的理由,笔者在教育过程中结合班级实际情况,根据学生不同个性,不断变换教育方式,进行“无差生活动”尝试性教育研究。经过近三个学期的教育尝试,证明这种方式对转化某方面落后的学生和建设良好的班级集体有一定成效。在还没有意识的开展“无差生活动”时,班级成绩差(语文平均分45分,数学平均分31分)纪律松散,常有大同学欺负小同学,逃课、厌学等现象发生,经过一个学期“无差生活动”开展,学生、班级的面貌大有改观,减少了原来的不良现象,又继一个学期的此项活动的开展,学生变得规规矩矩,积极上进,至今没有一个流生,班级被评为“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示范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取得很大的进步,各科平均分达60分左右,说明这种教育方式在转化某方面后进的学生,建设良好的班集体确有明显作用。
这种方式主要是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和学生不同个性特点采取以下几种教育方式。
一、更新教育观念给学生以科学公正评价
人是在自我评价,评价他人和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中不断地与人交往的,在这过程中以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这个群体所要实现的价值目标来校正自己和评价别人,并且不断改变和校正对自己的认识。对少年儿童来说,他们最初没有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的能力,他们常常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或他人对他人的评价来对照自己,进行自我认识和评价,其中父母和老师的评价是最有权威性的,教师的评价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为此,我与科任教师研讨、配合,确立“无差生”的观念为教育教学的意识先导。端正教育思想,树立两条基本教育信念,一是“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二是“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要把教育教学目标从单纯追求高分转变到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把评价教育教学质量的标准从单纯看学生学业的成绩,转变到学生自我学习能力,自我教育能力,自我完善能力的培养上。不以学生某一方面暂时落后或优先而论定好与差之分,更不能以自己好恶或不很确切的观点去任意评价某一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评价学生特别是当学生遇到挫折或失败时,要坚持以优点为评价的出发点,以鼓励为主的评价方式。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特别是正确认识和评价“后进生”要善于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运用鼓励性评价,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不用压服、杜绝冷落,贬低、讽刺、嘲笑等行为,例如笔者在还没有意识开展这项活动时,常发脾气,呵斥学生,说他们脑子笨,老是讲了做不到。而学生行为、学习不但没转好,反而下降,班级综合量化评估滑到后几名,我困惑了。自己可以说整天呆在学校里和学生在一起,为何教育不好学生呢?后来“无差生活动”的开展,我认真反思向学生检讨,采取鼓励性原则评价学生。随后班级改变了往日的沉闷,班级综合量化评估名次迅速提升,学生成绩也直线上升。可见,如果没有正确的教育观念是很难出现良好的教育效果的。
二、发挥学生长处为后进生找到自信支点
拿破仑曾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秘诀”,从心理学角度讲,正确的自尊、自信是奋进的前提,增强后进生的自尊、自信尤其重要。教育家魏书生曾言“自新、自卑、人皆有之,关键在于如何扶正祛误。应该启发学生经常浇灌萌弄自新的心理,使之茁壮成长。”为此,我开展“发扬自己的长处,找到自尊、自信的支点”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
其一,召开内容丰富不同形式的班队课,如“演讲式、交流式、讨论式、讲座式”。在“智力重于开发”的讲座中向学生阐明,就大多数人来说,人天生的智力(即禀赋)差异并不大,儿童智力超常者和智力低下者均占少数,大多数儿童的智力属于中等或接近中等,人们成人后素质的高低主要是在幼儿和中小学阶段形成的。同时举了古今中外许多有关这方面的例子,如肖伯纳、齐白石。这样,促使了后进学生从科学上相信自己能行,相信自己的脑子里埋藏着无穷尽的潜力,要善于开发。在班会活动及写作中,促进了学生思想内化,增强了自信心。
其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各项活动及竞赛,使学生各尽所能,体验成功。特别注意后进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信心的培养,使他们有所学,乐于学。我开展了十佳评选活动,如“十佳写字能手”、“十佳写作能手”、“十佳作业本”、“十佳体育健儿”,进行“语文字词竞赛”“15分钟英语默写比赛”“出试卷比赛”“高效学习竞赛”“成绩追赶赛”:按不同程度分组进行成绩对抗赛,由于每个学生都能尽情发挥自己特长,学有所得,学有所成,为此整个班级充满活力,生机勃勃。尤其是后进生在班级中能到自己的位置,感到自己在这个班级里是重要的,不可缺少的,这极大鼓舞了他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的素质。因为通过大量的不同形式的活动尽可能地挖掘出每个学生的优势,缩短了学生之间的差距,特别是成绩后进的学生,形象、直观地感觉到自己也有长处,进而心理上占有优势,提高自信心。
三、善于个别引导用爱心开启学生的心灵
面对我们的不是任人摆放的木头,而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是正在成长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观点,当然有好的或坏的,有超前或落后的。“教师不仅要从外部输入一些观念让学生接受,而且要善于借助学生美好的心灵基础,从那里面挖掘出美好理解的种子,利用他已有的心理土壤加培育,这样植根于学生原有的心理基础的理想,才易于成长。”否则,用生硬的命令式工作方法有时会引起他们的反感,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影响教育效果。作为班主任应既是严师又是慈母,要与学生真诚相处。教师应对每一个学生的成功持有热情和期望,坚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并善于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特别要善于依据学生的不同个性,采取不同的方法,对班干部要严于要求: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要承认他同其他学生一样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他们的困难是暂时的,可以克服的,他们也有获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老师应尽量予以辅导,弥补学科基础薄弱的缺陷,人多的话一般采取各科任教师分担辅导。对于一些行为落后的学生,原则上不能迁就,更应充满爱心与他们交流沟通,了解他学习、生活并帮他们改正,信任他们。例如,笔者班里有一位姓金的学生为人霸道,欺负同学,我行我素,常破坏纪律,对老师父母不尊重,可他体育成绩较好,爱打篮球,我除了对他一般引导外,与他一起打球,向他说明打球的技巧方法,打球的道德风范及协作的重要,并让他组织篮球队与其他班比赛,从中我发现他荣誉感极强,我及时予以表扬,他听着我的表扬在他那桀骜不驯的脸上居然挂下一串串泪珠。为了培养他自我的约束能力,我为他设计了一张“行为卡”,当他做错一件坏事时,在左栏“无自制力”内打个黑“×”,当他做一件好事,在右边“有制能力”内打个红“√”,由他自己填,我在这张表下面写着一条名言“一个愚蠢的人,是由于舌头、手脚活动先于脑子的思维”,渐渐地他发生了变化,得到了同学人的信任,并被选为体育委员,他带领的眼保健操、课间操得分总是名列学校前茅,并且在他带领下班级在学校举行的各项体育竞赛中多次获奖。
四、调动家长力量使学生有温暖家庭气氛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密切关系。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孩子出生后即受到家庭的教育影响。这种影响的深度和广度十分深刻和广泛。学生能否接受班主任的教育,在学校中学习品德表现的情况,都与他们的家庭教育有关。此外,家长对学校工作和班主任工作不同态度,也直接影响着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我们这里正由农村向城市化过渡,又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使学生、家长即有原有农村特色又有城镇化的气息。由此,家庭教育总带有浓厚的功利主义,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一旦孩子成绩不理想,常用打骂等粗暴方式教育,或者撒手不管,从而影响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也给学校教育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比如笔者班里的一位姓颜学生虽然成绩不是很理想,但乐观进取,遵守纪律,可是有一段时间总是对学习满不在乎,作业常不做,学习得过且过,上课经常迟到早退。后来经笔者调查,发现这位姓颜的学生家长,由于孩子成绩不理想,不是帮孩子分析原因,而是简单的呵斥打骂,致使孩子觉得没有温暖的家而不满,进而把这种反抗情绪带到学校来。因此,尊重孩子,帮助家长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家庭气氛,是孩子得以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可见,教师和家长是学生发展的双翼,笔者进行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每学期定期召开期、期末家长会。
2、设立班主任信箱和班主任热线电话。
3、建立学校家庭联系卡。
4、一学期两次以上家访。
帮助家长认识家庭教育的意义,变换各种角度,从家长切身利益,子女发展前途,国家发展长远目标等方面去帮助家长提高认识。并通过宣传我们教师的教育理论,及每个学生的变化,典型孩子的进步等让家长认识到孩子提高的潜力。要求家长坚持从正面教育,鼓励教育,哪怕微小的进步也要予以肯定。比如,每次的家长会开展表彰、展览、教育教学研讨、家长学生联欢等活动。这样,我班的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打骂或撒手不管的现象基本上消失了。
总之,作为教育者特别是班主任,树立“无差生”意识,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创造一种适合儿童的教育的永恒需要。
|
|
录入:周少品 审核:周少品 |
上一篇:
主动应对挑战 推进便有创新
下一篇:
课前五分钟,展示大舞台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