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1891~1946年)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民主革命活动家。安徽朗县人,原名 文浚,因信奉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曾改名知行,后又改名行知。1914年留学美国, 先入伊利诺斯大学学习市政学,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教育学,拜师于著名实用主 义教育家杜威、1917年回国后,供职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先后任教员、教育科主任 和教务主任等,又继任中华教育改进社主任干事。积极从事平民教育运动,率先关注 乡村教育问题,1926年发表《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等文章,认为,“中国乡村 教育之所以没有成效,是因为教育与农业各干各的。不相闻问”,极为主张“一定要教 育与农业携手”,建立适合乡村实际生活的教育制度等. 1927年,他在南京郊外晓庄创办了一所与旧教育分庭抗礼的新型学校——晓庄师范 学校。作为一个实验基地,晓庄学校着实为其实践并丰富教育思想提供了舞台。他的 “生活教育”的思想,就在这一时间形成的。他那“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 校”、“教学做合一”等主张,也得以实践验证和发展,井对杜威的“学校即社会”、 “教育即生活”等观点逐步产生环疑,乃至扬弃。 1930年4月,国民党政府下令查封晓庄学校,并对陶行知发出了通缉令.为逃避追 捕,他在友人的帮助下,乐渡日本,次年初返上海.不久.又联络一些校友和知名人 士,创办“自然科学园”,儿童科学通讯学校”发起科学下嫁运动.主张把“科学 下嫁给儿童”,“下嫁给大众’,并倡导编辑出版了《儿童科学丛书》.《大众科学丛 书》等科普读物.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严酷的民族危机,又一次猛烈地刺激了陶行知。他坚决 主张抗日,反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年底,他又发起创办了一种新型的教育组织 ——山湖工学团。参加者有工人,农民、接受军事、生产、科学、知识、运用民权、节 制生育等六项训练。 1935年“一二、九”运动后.他与共产党积极配合,冒着生命危险宣传抗巴参加 民主革命运动。他与沈钧儒、邹韬奋等发起组织上海文化界救国会,被推选为执行委 员.1936年初,他又发起组织国难教育社,提倡困难教育运动等,进一步认识到教育必 须为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服务。1939年,他又在共产党人和民主进步人士的支持关怀下, 在重庆创办了育才学校。为革命培养了不少优秀人才。 1947年7月在国民党政府的白色恐怖和迫害下,陶行知在上海猝死,终年55岁。 他是旧中国的爱国知识好子,由教育救国走上民主革命道路的典范。他逝世后,毛泽乐主 席亲笔为他题写悼词称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周恩来则称赞他“是一个无保留 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他有一句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 也是他高尚品质的真实写明 陶行知主要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天自由谈》、 《行知书信》、《行知诗歌集》、《普及教育三编》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