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年来,因经济困难问题导致学生心理危机或退学的现象在各个学校屡有发生。现阶段,学校有效展开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来说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教师作为学习生涯中的重要角色,应担负起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下文在分析了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实践的基础上浅析了完善其工作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 经济困难 学生 心理健康 资助工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经济困难学生是教育对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经济困难学生相比于其他学生在学习生活方面会遇到更多的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心理障碍。现阶段,树立积极、正确的教育理念,进行心理疏导和正确归因,增强积极的自我认知和成功体验,形成理性的教育评价和积极的教育期待,是引导经济困难学生实现心理转化的有效教育对策。
1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大部分的家庭条件已经有了显著改善,但是就实际情况而言,部分学生家庭的经济条件依然不高,他们仍然不能很好地接受教育。基于此,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就凸显了出来。在实践中,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不仅有利于保证学生受教育的公平性,还有利于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教育公平与社会和谐,并提高高校的综合教育水平。
2资助管理工作现存的问题
2.1经济困难学生评定程序有待健全
现阶段,我国学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经济困难学生评定程序的不合理。基于此,学校如果要对每个经济困难学生的家庭环境进行实地考察,将会耗费大量的工作量,所以学校很难实施对每一个学生的实地考察工作,只是依靠�W生递交相关资料,再通过学校其他成员来进行信息的核实,然后进行经济困难学生评定。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工作人员无法保障信息的对称性与公众参与的充分性,就很容易导致经济困难学生资格认定工作无法落于实处。
2.2资助过程未照顾到学生心理
学校在给予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时候,不仅要保证资助工作的公平性还要保证对其隐私的充分尊重。在实践中,部分学校在进行资助时,要对需要接受资助的学生及其资助金额进行公示,这种公示是保证资助公开透明的必要性手段,但同时也会引起学生个人隐私公开化等问题。比如,部分学校对学生的家庭收入来源及收入状况对特定范围人群全部透明,暴露了学生的隐私。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导致学生出现自卑与焦虑等心理问题,需要引起学校的关注。
2.3资助资金支持力度不够
就目前阶段而言,我国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开展的方式还比较单一,这对于提高学生资助管理工作水平十分不利。在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资金中,财政资金和助学贷款占比较大,这反映出党和政府对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重视。另一方面,其它资助来源特别是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个人捐助资金的短缺,也反映出社会对贫困学生的帮扶资助力度比较弱。现阶段,我国的社会助学行为还未成熟,社会企业和个人主动参与贫困学生资助情况并不多见。这种现象导致经济困难学生大多只对国家及省市等政府助学金给予了高度关注,进而产生了一系列问题。
3经济困难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3.1经济压力较大
高校的一部分学生来自经济水平较低的地区,上学期间的学费以及生活费让经济困难的学生承受着较大的经济压力,进而不断引发心理压力。虽然国家对于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方式越来越多,学生可以采用家助学贷款等方式完成学业。在实践中,国家对于这部分学生的资助力度还是明显不足,尤其是随着高等教育不断向大众模式转变,学生的就业理想与就业现实的差距较大,很大程度上加重了学生的心理焦虑。大部分经济困难的学生不仅要承受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压力,还需要承担因就业困难导致的国家助学贷款无法按时还清的担忧,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3.2社会风气的影响
现阶段,社会的风气和文化现象存在比较明显的“拜金”倾向,很多人重视和追求的都是经济利益,也有很多人利用经济来表现自我价值、衡量社会地位的高低,这种风气与文化现象肯定会影响到高校学生,而在这种影响下,家庭经济困难的高校学生就会觉得自己低别人一等,承受不小的心理压力,并出现各种心理问题。这种社会风气的存在从心理上给学生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3.3社会认可度低
我国高校的校园环境其实与社会环境差别不大,而学校方面对学生的价值观念引导又做得不够充分,心理保护工作做得不到位,这就容易使其受到歧视。在与同学相处中,经济困难学生会不由自主地感到自卑,将自己与他人隔离起来,逐渐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此外,家庭环境对高校心理问题的形成,也有很大的影响,他们从小在家庭生活当中,可能受到的家庭教育就是自己的家庭比别人差,不要与他人攀比,父母很少教导他们要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
4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改善策略
4.1完善学业预警帮扶机制
高校的经济困难学生很多来自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在素质教育层面上相对薄弱,尤其是进入学校以来,在计算机基础和外语水平上处于弱势,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他们的心理自卑感。如果学校不采取措施及时进行诊治和辅导,并完善学业预警帮扶机制,会造成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产生一系列问题。基于此,学校要设立必要的经济困难生学业预警机制和帮扶机制,帮助经济困难学生缓解学业的压力,这在深层次上对经济困难生树立自信心和增强自我竞争力具有深远意义。
4.2健全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帮扶计划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高等教育开始由精英模式教育向大众模式教育转变,大量的应届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我国高校的学生由于在学历方面以及社会认可度方面都不具备竞争力,因此就业岗位的选择受到限制,只能选择一些技术岗位或者低端岗位。除此之外,由于经济困难学生缺乏社会关系,在就业时候明显处于弱势地位,尤其是大城市的就业市场更加不具备优势。在实践中,高校应该针对这一问题对经济困难学生实行就业补贴,在学校内开设学生就业讲座以及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帮扶专场,从而顺利地引导经济困难学生解决就业方面的困难。
4.3拓宽资金筹集渠道
实行校企结合是拓宽资金筹集渠道的一个重要举措。首先,对于学校来说,企业为学校投入资金,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同时,可以让学生工学结合,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其次,对于企业来说,国家和政府对经常参与学生资助的企业在部分政策上予以优惠,另外,学校可以按照企业的具体要求,为企业培养专门的人才,从而解决企业的招聘问题。总而言之,这种措施对校企双方是互惠互利的,不但解决了毕业生的工作问题,也解决了企业招聘人才的问题,同时也帮助了需要资助的学生。国家应当选择各方面人才组建基金会专职队伍,完善基金会的规章制度,确保基金会良性和可持续发展。
5结束语
经济困难学生是当前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如何实现经济困难的心理转化,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各类教育力量的配合。所以相关人员要研究经济困难学生心理,让他们在学习中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使得每个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教育就是促进和引导学生成长成人、成才成功的工程,相信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转化工作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何佳.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与高职院校资助体系完善[J].现代商贸工业,2017(09):65-66.
[2] 董晓蕾,刘冀萍,王瑞敏,宋蕾.基于心理资本视角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6(10):122-126.
[3] 杨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实施效果研究[D].昆明:云南财经大学,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