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生天地 >> 德育之窗 >> www.999777.com-德育研究 >> 正文
`
|
|
新形式下学校德育工作的出路,姚虹 |
2006-10-26 出处:摘自
|
|
随着社会发展,多元化的生活方式成为现代化的趋势,传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旧的教育模式也不适应社会新发展的需要,道德教育也因此受到了更多的关注,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提到了国家意识的高度。在新形式下学校德育工作与政治思想工作要适应新形式发展的要求,学校作为道德教育的主阵地、主战场、主课堂。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级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研究与实验”正好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德育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
一、 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深化课题研究
早在2000年2月1日,江泽民同志就教育问题发表了《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立足于我国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对我国教育工作中一系列带有根本性和方向性的重大问题作精辟论述和理论创新,强调了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2000年月12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关于适应新形式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针对国内外新形式的新变化,教育改革的新任务和中小学(各中学职业学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情况,明确提出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面临的紧迫任务;中共中央于2001年十月颁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教育部2002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指出:学校要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突出强调加强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领导,切实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2004年2月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要求全社会共同努力保障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开展《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研究与实验》,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促进精神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开展此德育课题研究不但能落实中央文件的精神和教育部及贵州省教育厅相关文件的要求,还能为学校本课题的研究建立21世纪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德育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操作模式。鉴于我省研究与实验起步晚的实际,学校德育课题研究必须以胡锦涛总书记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和“构建和谐社会”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继续走科研人员,教育行政领导(或学校领导)和一线教师三结合进行科研的道路,密切关注国内外形势发展的新变化和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紧紧围绕自己承担的子课题,深入开展研究和实验,力争实现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把学校的德育工作扎扎实实地抓好,抓出成效。明确了指导思想,抓好学校德育课题研究则首先要知道“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研究与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德育》读本和《成长册》将如何使用、德育与各科教学的关系。把握好这些基本关系,才能使德育工作尽快落实和更加完善。
1、德育的意义、本质、主要任务:德育是什么呢?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政治准则、思想观点、道德规范、法纪规范和心理要求,转化为受教育者的个体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纪素质、心理素质的教育就是德育。知道了德育的定义,那么德育的本质又是什么呢?德育的本质就是实践。实践的观点是德育基本的、也是首要的观点,缺少实践环节的德育不是完整的教育。德育的任务与智育的任务有不同,智育主要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解决学生知不知、会不会的问题。德育不仅要解决学生知不知、会不会的问题,而且更要解决学生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不但要受之以知,晓之以理,而且要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由此,顶级赌场
课必须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新三中心论”。
2、改进德育工作的薄弱性和不适应性:在新形式下,我们学校的德育工作在不少德育方面还很不适应,突出表现为“三重三轻”,“三个不适应”和“四个不能”,“三个影响”。“三重三轻”: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三个不适应”:德育的方法不适应青少年的新变化、德育的评价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四个不能”:不能很好身心发展的特点、德育的内容不适应社会生活根据青少年身心特点和规律开展德育工作,存在着成人化倾向;不能很好地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任务青少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不能很好地将校内教育与社会实践和家庭教育密切结合起来;不能很好地将知识传授与行为养成密切结合起来。“三个影响”,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对教育的影响;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各学段延续性教学对教育的影响;家庭、学校、社会对“成才”目标不同的理解对教育的影响。我们的研究任务就是要正视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德育还没有像智育那样形成一套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传授体系;大中小学的德育内容不同程度存在着脱离学生身心特点、脱离社会生活实际的现象,存在着倒挂、脱节、简单重复、过频变动的现象;德育途径还没有形成合力;还没有建立起科学、实用、有效的德育评价机制。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德育工作中必须解决的问题。随着德育课题有研究不断深化、在研究与实验中解决这些问题的理论体系与操作模式是我们的主要任务。
3、一个目的:首先,“德育,说到底就是教学生如何做人和做什么样的人”,这不但是我们教育和政治思想工作必须遵循的核心原则,同时也是我们进行德育课题研究与实验的最终目的。以往的德育往往只强调做什么的人这一重要前提,离开了怎样教学生做人这一前提条件,谈做什么人都只是一句空洞而又流于形式的口号,如何教学生做人需要我们遵循德育的五大要素,即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从这五个内容入手全面性、系统性、完整性地教育学生,让学生们“信”和“行”,以这五个内容为目标,结合方法得当的手段(途径),从而达到培养综合素质和政治素质都优秀的人才。这就是我们德育工作的目的。为实现这个目标,学校德育工作必须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地规划学校德育工作,要达到这一目的,又只有加入和深化学校德育科研。
4、《德育》读本和《成长册》的定位:供班团队活动、顶级赌场
课使用、是对小学思想品德课、中学思想政治、大学两课的有益补充。这两套教材是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与目标体系是广大的德育专家与一线教师在“九五”、“十五”研究的成果,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
5、《德育》读本,《成长册》进入渠道:一条是走进课堂纳入学科教学的渠道;另一条是进入班团队活动课程的渠道。
6、“三个结合”:一个是学校德育工作要结合新形式发展的实际;一个是以《德育》读本和《成长册》为载体,结合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实际;一个是把德育工作与各学科教学结合起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首先学校德育工作要结合新形式的发展实际: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政治准则、思想观点、道德规范、法律规范和心理要求,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政治、思想、法律和心理诸素质的教育。这个定义不但给我们界定了德育工作的内容,也明确告诉我们德育发展的方向,这就是我们强调德育要结合新形式的发展的实际的依据。第二个结合是以《德育》读本和《成长册》为载体,结合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实际:《德育》读本和《成长册》是“九五”、“十五”科研的成果,为我们进行德育的政治思想工作提供科学的、系统的、全面的内容与 目标体系,它是根据德目序列和教学重点在课题设置、活动安排、行为训练、品德评价都作了科学而又系统设计,体现了学生、活动、情景为主体原则,使《德育》读本内容不是单纯的知识体系而是综合性的操作体系,这不是以认知为主体,而是以活动为主体。这是《德育》读本和《成长册》为我们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科学的途径。但每个地区,每一个学校,到每一个学生又有着他们千差万别的个性。所以我们提出以《德育》读本和《成长册》为载体,结合学校、学生学习特点的实际开展顶级赌场
和科研活动。第三是把德育工作与各学科教学结合起来,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意见》明确指出:“德育要寓于各学科教学之中,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结合教学内容渗透德育,陶冶学生情操,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团结协作、坚忍不拔的精神。德育解决的是学生“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各学科教学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智育。智育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主要解决学生“知不知,会不会”的问题。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首要问题,也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它是智育的助推器。德育不是一门独立于其它学科之外的学科,是要把素质教育寓于各学科之中,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则要求我们的老师在德育工作中一定要清楚,讲德育时一定不能脱离其它学科的知识,更不能将《德育》读本像其它学科那样讲知识点,让学生死记硬背。德育的本质是实践的,实践就须要实践的环节——顶级赌场
课,实践就不能是单纯的老师讲授。所以说缺少实践的德育不是完整的德育。不但要把德育寓于各学科教学中,还要使学校的教学管理,后勤都要重视德育工作,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良好的育人环境。让学生走向社会,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和各种社会活动,各条途径应发挥各自的功能,协调配合,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明确德育教育的方向,理顺了各科教学与德育工作的关系。构成新的大教育格局,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会面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德育工作和学校德育科研为教育、教学提供保障。
二、加强德育内容的系统性与层次性、途径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评价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1、德育内容的系统性与层次性:全国德育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在德育内容上,要适应青少年学生的特点,加强思想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这一段文字科学、简明地提出德育内容的要求,这是对德育内容全面性、系统性、完整性的要求。避免了以往强调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的某些片面做法,强调德育内容的系统性,德育内容要适应青少年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特点,遵循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和德育工作的规律,要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近的原则,形成各教育阶段互相衔接,具有递进思想层次的德育内容体系。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以整体构建的思想为指导,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同时这五个方面的教育都是一个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由各个教育阶段彼此衔接共同完成,每个教育阶段都必须保证教育内容的渐进性和层次性。必须注意从小学、初中甚至大学的衔接的螺旋式上升,克服倒挂、脱节、简单、重复和脱离实际的问题这是整体构建德育内容体系的关键。
2、途径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两会”的文件对德育途径提出了十分具体的要求:第一、对当前德育课程建设,一要加强,二要改革,加强改革的任务是从实际出发深入研究学生思想品德特点,遵循学生品德形成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构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德育课程体系。第二是必须把德育寓于各科教学之中,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第三是学校的教学、管理、后勤工作都要重视德育工作,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第四是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第五,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向社会、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学工学农,军事训练,科技发明等社会实践活动。德育的途径主要强调这五个方面,重点强调了德育课程的改革和建设,学校德育的渗透和加强,社会实践的规定和要求,这些对我们深化课题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德育评价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德育的评价在以前往往是被忽视了的,事实上德育评价的不完善是我们德育工作中比较薄弱的一环,从而影响了德育工作的深入,所以德育评价是我们要研究解决的重点和难点,说它是重点,是因为德育评价是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检查、督导、评估德育质量的重要机制,是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使德育由虚变实,由软变硬的不可缺少的措施,在德育管理工作中加强德育评价的理论研究和实际运用是一项根本性、关键性建设。说它是难点,是因为德育评价难以量化,难以建立一套科学、有效、便于操作的评价指标体系。德育评价与智育评价不同,智育可以通过考试来测试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而德育评价只考知识,考能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对学生的情感、意志、行为进行评价,而这些方面的评价是不太容易量化的,因此增加了德育评价的难度,那么德育的评价有难度就是不是不能评价了呢,不是的,德育的特性就确定了德育评价的原则:(1)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2)终结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3)全面评价与特色评价相结合,(4)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德育评价的方法则是:(1)评语鉴定测评法(2)等级评定测评法(3)综合记分测评法(4)评语、评分等综合测评法。按照这些原则与方法深化课题研究,这是我们今后课题研究的主要任务。
三、领导重视,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
认真学习和领会《意见》精神。《意见》中明确指出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加强德育工作队伍的建设,注重德育工作者的教育和培养。强调大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表彰奖励和督导评估机制。对教育工作成绩突出的教师要进行表彰奖励。继续走科研人员,教育行政领导(或学校领导)和一线教师结合进行科研的道路,密切关注国内外形式发展的变化和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紧紧围绕自己承担的子课题,深入开展研究和实验,力争实现课题的预期目标,把学校德育工作扎扎实实地抓好、抓出成效。学校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不能弱化德育,也不该弱化德育。
另一方面就是增加学校德育专项经费的投入,我们必须认识到德育专题经费的投入和保证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为老师们订阅德育报刊,德育书籍,实验基础的建设。甚至送出去,请进来都需要资金保障。所谓再穷不能穷教育,不能穷德育。我们相信,有国家总课题组,有中央教科所www.999777.com-德育研究中心的领导和关怀,有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关心,有各实验校老师们的辛勤劳动,我们相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定会早出成果,多出成果。
总的来说,我们希望进一步深化www.999777.com-德育研究,构建大教育格局,争取各方支持,扎实工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高教学效果,开创适应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而奉献我们的力量
|
|
录入:姚虹 审核:王海洪 |
上一篇:
加强中学德育实效的思考与建议,王立勤
下一篇:
特级教师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