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8月3日晚11时许,劳累了一天的我已进入梦乡,忽然一阵清脆的电话铃声把我从梦中惊醒。谁这么晚了还打电话?是骚扰电话,还是……?我的心理一阵紧张,忐忑不安地拿起了电话。
“喂,段老师吗?我是石晓,这么晚了给您打电话真不好意思,但我想马上把这个消息告诉您。我接到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大专的通知书,老师谢谢您,谢谢……”他的声音里透出极度的兴奋。听着电话,我悬着的心落了下来,睡意也没有了,师生一起走过的日子一幕幕重新闪现在眼前……
石晓是今年高三的应届毕业生,高一、高二时在我校就读,高三时转入了另一所中学,但他一直和我保持着联系。高一入学时,该生性格内向,少言寡语,平时很少和老师同学交流。他的学习成绩很差,文艺、体育等方面也自惭形秽,自卑心理极强。一次心灵的撞击,改变了全班同学对他的定语,改变了我对他的定语,改变了他重视人生之路的定语。
记得在高一学习定语从句的一节习题课上,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句话:I can still remember the house which I lived ten years ago. 问学生这句话对不对,应该如何修改。我给了学生一些提示和思考时间,然后找学生回答这个问题。我连续找了五个同学也没回答上来,而且好几个都是班上公认的好学生。当时我感到很无奈, 这些好学生都不会,何况其他人了。我打算把这个知识点再讲一遍,就在这时,我注意到坐在最后的石晓,他的手欲举欲放,当我俩的目光相碰时,他的目光中充满着期待,好像在暗示老师让我试试吧,我知道应该怎样改。我想那几个好学生都不会,不起眼的石晓你能会吗?不过再叫一个也无妨,这样好“赖”搭配,这道题会让学生觉得更有代表性,一会儿,我再讲时学生一定会注意听。于是,我说:“刚才几个同学都没回答上这个问题,可能是太难了,或许是老师没讲清楚。现在我再找最后一个人来回答,石晓你来试试吧。”我的话音刚落,有的同学就小声嘟囔起来,老师这是浪费时间。石晓站了起来,声音不大也不很干脆地说:“我觉得应该在lived后面加上in,因为house是先行词表地点,在从句中作lived的宾语,但live是不及物动词,后面须要加介词in。” 我一听条理非常清楚,便兴奋地说:“石晓同学分析的很准确,请你再大声说一遍”。同学们听了我的话,惊讶的切切私语,石晓真的说对了吗?此时,他又大声地重复了一遍刚才的话,大家恍然大悟。石晓准确的表述、高亢的声音,一扫平日的颓废与嗫嚅,我再次感到很意外,开始质疑自己给他的“定语”。
这是那个学习基础差,上课经常睡觉,成绩不好的石晓吗?这是那个在老师和同学眼里“一无是处”的石晓吗?我立即意识到这是一次机会,是个让他振作的激活点。我大声地对全班学生说:“石晓同学听课非常认真,分析问题思路清晰,大家在这方面应该向他学习,我希望他成为英语学科的尖子生。”这时,同学们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石晓也非常激动,我从他的表情中看到了力量和自信。后面的课程在学生饱满的情绪中结束,这节课虽然没有完成教学计划,但是我非常高兴,因为我将对自己和学生们重新书写“定语”。
课后,那个不善言谈,很少和人沟通的石晓又找到我,我们聊了很久,我对他有了更深的了解:他初中时最喜欢的科目是英语,但上了高中,很多科目都跟不上,因此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想辍学。我在课上对他的肯定,使他又找到了希望,打消了辍学的念头。
他的转变,使我想起了大学时自己经历过的一件很相似的事情。在精读课上,老师提了一个问题,他先叫了我的同桌,她没有回答上来,然后他又叫了我,我当时听得很认真,很流利地回答对了老师的问题。当时不知老师是出于什么原因,说了这样一句话:“Even Lena can answer this question, why Mary you can’t.” (连Lean都能回答这个问题,为什么你Mary不能)。可能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刚刚还在为自己得意,听了这话我的心简直沉重到了极点,好像所有的人都在用鄙夷的目光看着我,羞得我无地自容。当时,我承认同桌比我学习好,但老师的这句话却使我的自尊受到了极大的伤害。课下我也去找了那位老师,问他为什么这样说,并向他诉说了我当时的感受。老师为他无意说出的话伤害了我,向我做出了道歉。但后来在这位老师的课上,我很难集中精力听讲,那句话经常在我脑中出现。
大学老师的定语让我的心灵受到过伤害,今天作为教师的我,决不在定语上伤害我的学生。从此,我在每堂课上,在每次师生的交流中,都用积极的语言激励着他们。石晓不负众望,高二时他的英语会考成绩拿到了优,(全年级总共4个)顺利通过了全国英语等级的二级考试,参加了我县的中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和S.K状元榜的英语比赛……今天,他终于如愿以偿地步入了高等学府,开始用他喜欢的英语描绘新的人生。
加德纳曾有过“多元智能”的论述,石晓应该在语言智慧上优于他人,我幸好因势利导对他进行了教育。“定语”事件让我再次认识到,教师的工作在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完善学生的人格,我们要始终把学生看作是一个发展中的人,一个独立的人,一个有待完善的人,一个有潜能的人,每天、每时用新的视角、新的眼光去发现,去感悟他们,并和他们一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