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张琳、张璐姊妹俩双双考取广州第一军医大学博士生。两年前,这对姐妹又先后被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录取,攻读博士后。一双女儿,两个博士后,张家父母的教育可以给许多家长以启迪——
张琳、张璐的父亲张振宇、母亲王素琴都是解放军460医院的大夫,张家的富有特色的教育原则是:“成人”第一,“成才”第二。
为了事业,夫妇俩过了而立之年,才有了两个女儿。作为50年代末期为数不多的夫妻大学生,他们深知教育和培养孩子成才的要义,懂得培养孩子“成人”的重要。在父母眼里,培养孩子优秀的品格远远高于孩子有个优异的成绩。
姐妹俩入学时,正是中国教育振兴时期,许多家长加大智力投资。而张振宇夫妇则不同,他们着重要求孩子学习要自觉,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讲真的,那时候,许多家长都望子成龙,对孩子的学习十分关心,除了给孩子买各种资料、送孩子去参加各类专业培训班外,还要做孩子的‘陪读’,给孩子加作业等等。而我们根本没有这功夫。平时与孩子们对话,都是在饭桌上进行的,大多都是讲些有关做人的道理,很少给讲功课。”张振宇如是说。
他们说得不多,但做得却不少。用自己的人品、人格感召孩子、引导孩子;时时处处为孩子做表率,对孩子言传身教。
张振宇、王素琴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是医院里的拔尖人才。他们视工作如生命,始终尽职尽责,任劳任怨。在两个女儿的心目中,父母是救死扶伤的白衣战士。在她们的记忆里,不止一次留下这样的镜头:无影灯下,父母经常夜以继日、通宵达旦,做试验、查资料、写论文。早晨,只见父母眼睛里布满血丝,然而,上班时间一到,他们又振作精神,兢兢业业地开始一天的工作。
母亲从事临床传染病专业40年,担任13年的科室主任,先后数十次受到军中的通报表彰和奖励,其事迹多次被中央电视台、解放军报、光明日报等数十家媒体报道。她独立完成的三项科研项目,在国际国内都曾引起过强烈反响。
父亲是一位正统而民主的家长,在单位里他是专家型的领导。他始终严谨地对待自己专业,经常主持一些重大课题的研究工作;身为一院之长,还经常走进病房、手术室,为一些典型病号、危重病号诊断病情、理疗、手术。作为院长,他从不徇私情,处处以国家利益、单位利益为重。
有一年,医院建病房大楼,有许多建筑公司为了承揽到该院的业务,纷纷求人托关系,还有的要向他这位当院长的“表示表示”。张振宇严辞拒绝,公开招标,让施工单位公平竞争。
两个女儿听说爸爸的举动之后,在爸爸走进家门的那一瞬,竟高兴的为爸爸鼓起掌来……而张振宇却带着几分严肃的口气对孩子说:“你们能认识到爸爸做得对,为爸爸鼓掌,爸爸很满意。不过还要了解我这样做的原因,其一,我和你妈都是老共产党员,我决不能给党旗抹黑。其二,我也是在引导你们将来走正路。”
在姐妹俩的记忆里,工作之余,爸爸、妈妈经常抽空到病房去看望自己的病号,给他们送去温暖、送去安慰;还常常看见爸爸、妈妈扶着老年病号、残弱病号,散散步、运动运动;至于给困难病号送汤、送饭,更是常有的事。用父母的话说,这叫行善。
父母的方方面面表现,两个懂事的女儿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姐妹俩从小就多次发誓:我们长大了一定像父母那样对待工作、对待事业、对待人生,像父母那样为人处世。
父母的言行在女儿们的心里播下了善良的种子,张琳姐妹自幼就心地善良,敬老爱幼、礼貌待人,凡是学校搞捐赠活动、献爱心活动,姐妹俩总是最积极参加,捐款、捐物最多的。1977年冬季,妈妈王素琴心肌炎突然发作,被送进急诊室,丈夫张振宇日夜守在病床前。那时,刚刚七岁的张琳就带着妹妹,一边承担着全部家务,一边往病房里送饭、送汤。
张振宇夫妇要求孩子:不论何时何地都要自立自强,不断进取。
姐妹俩入学之后,总是共同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从小学到初中,她们一直是班里的优等生,是同学们号称的“三好生专业户”。虽然父母没空辅导,但她们学习非常自觉,勤奋,每天晚饭后,干完家务,姐姐俩便主动拿起课本,回到自己的房间,认真复习、预习功课。每次作业,姐妹俩互相检查,生字互相听写,课文互相检查背诵情况。
家长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家长的影子,这是张家的教育体会。
从孩子上学的第一天起,父母就对她们灌输这样的观点:“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的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要求她们对待知识要精益求精,不能一知半解,不懂装懂。
张振宇夫妇一向要求女儿自立自强,不断进取,不让她们有丝毫的优越感,不要依靠父母,路要靠自己走。1986年高考时,张琳名落孙山,上级为了照顾张振宇,给他一个女兵指标。那时张琳也想当兵后再考军校。可是张振宇却决然将指标让给了别人。并语重心长地对女儿说:“别靠父母,要靠自己。”张琳愉快地接受了爸爸的意见,又在高中复读了一年,第二年以优异的成绩跨进了河南医科大学的大门。这一年,张璐也以优异的成绩被广州第一军医大学录取。
在大学读书期间,姐妹俩都十分勤奋,大学毕业后,又相继考上了硕士、博士,姐妹俩最后在第一军医大学“会师”,二人在学习上你追我赶,互不相让。
回顾自己走过的历程,姐妹俩为自己的幸运而自豪,更为有这样的父母而骄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