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校园动态 >> www.999777.com-七中动态 >> 正文
`
|
|
新课程下课外练习评析“四步曲” |
2003-10-13 出处:网络中心
|
|
新课程下课外练习评析“四步曲”
□ 汪 强
课外练习是巩固和延伸课堂中所学的基本知识,检测和评定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有效途径,即便在新课标下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教师们通过批改,能及时获取反馈信息,进行回授教学,而回授教学的形式则表现在对这些练习的评析上。但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为了让学生将错题弄懂,教者常采用传统的“自我评讲”模式,卖力地讲解着问题的解决方法。这种练习评讲方式,教师占主动,学生在回授过程中则是听众,是接受知识的容器,他们身处其中丝毫体验不到经过独立思考后所获得的成功乐趣,与新课程理念背道而驰。我们会发现大部分学生在订正时只满足于将错题的答案填写在空白处,完成订正任务,而不去进行积极的思维,回授效果并不理想。
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针对此观点,结合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笔者思量:对课外练习的评析能否变学生被动接受教师回授为主动纠错、改个体订正为互助合作,让孩子们参与到练习的评析过程中去。带着这一种想法,经过一阶段的尝试,逐渐形成了练习评析的四步曲:
一、独立纠错阶段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真实地认识到自身存在错误时,他们会主动地、乐意地去改正自己的错误。因此我们常会发现当教师将批改后的练习发下去时,学生们会立即翻看练习中的错误,并急于将错题订正过来。针对学生这种心理,笔者在将练习批改完之后及时发给学生,让他们有独立审视自己错误的时间、分析错误原因的机会。看看是审题不清、计算错误还是自己不懂、不会做。如审题不清或计算错误的题目可以先订正;自己不懂的题目也可以去分析一下是哪儿出现问题,需要别人帮助分析。这样既使学生体会到将错题改正后的愉悦,又使他们明确了下面要解决的问题,节省了课堂时间,提高了教师回授的针对性与效益性。
二、互助合作阶段
新课标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经过第一阶段对自己错误的审视之后,学生已知道练习中有一些错误自己不会订正,有了想弄懂的心理需求,产生了请教老师或同学的想法。
当学生处在这一种状态时,我们就可以放宽学习环境,让他们自己去向别人请教,变被动地听老师讲为主动的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们纠错就主动多了。在此过程中儿童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渴望与同龄人交流,乐于听他们谈想法,而儿童特有的理解题目的方法和讲解时的语言也使他们在交流中没有障碍,易于理解。同时让“学生互教”消除了在传统作业评讲中后进生存在的畏师现象,也给先进生带来了当一回“小老师”的成就感,促进了学生们的相互提高,增强了凝聚力,给教、学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三、质疑讨论阶段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他们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在纠错过程中不管是先进生还是后进生,肯定会存在一些问题,他们会坚持自己的想法,要提出来与教师商讨一番,这时学生就处在了孔子所说的“愤”、“悱”阶段,学生不吐不快。前苏联心理学家赞科夫曾说:“儿童的智力也像肌肉一样,如果不给以适当思维,加以锻炼,它就会萎缩、退化。”因此我们教师不能在此时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让他们被动地接受,应当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以便于我们能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心理活动过程和思维轨迹,给学生“对症下药”。
当然面对学生的质疑,也可借机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帮助这个孩子纠正错误的想法,以形成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四、小结发展阶段
一堂课需要有一个小结,总结自己学到哪些知识,学到哪种程度,或提醒别的同学注意哪些地方容易出错,哪些知识还可这样考虑等等。练习评析完后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来一个小结,总结一下自己哪些是计算错误、哪些是方法运用不当、哪些是不会分析,并给自己或同学提个醒,以后学习要注意些什么,为学生们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通过一个时期的尝试后,笔者发现这4个阶段衔接和转换要自然,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同时教者要有充分的准备,如:课前批改要找出典型错误,去思考学生形成错误的原因;评析过程中要随时注意独立纠错和互助合作的进程,便于教师控制时间和掌握情况等。做到以上这几点后,笔者看到贯彻了新课程理念的评析课逐渐形成了轻松活泼的气氛,学生质疑勇气和能力得到增强,甚至于有些练习学生们自己也能将它分析完,而不需要教师的讲解分析。
以上这些仅是笔者所作的一点尝试,还需深入地进行研究,不断完善新课程下练习的自主评析模式,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
|
录入:周少品 审核:周少品 |
上一篇:
面对新课程——教师必须更新知识结构
下一篇:
新课程实施背景下教学制度的反思与重建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