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已经坐不下了。”昨天下午3点,《蔡笑晚神奇教子报告会》在浙江图书馆开始,主会场里600多个座位早已坐无虚席,分会场里也挤满了几百名家长,对着投影屏认真做着笔记。
最反对平常心和顺其自然
蔡笑晚在报告会上总结的前5条秘诀是:孩子3岁时就开发智力,开发数学思维;5岁时让孩子尽早进入学校读书;发现孩子智力超常时,跳级或进入少年班;让孩子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轻松按自己的愿望去发展,而不必不断向别人证实自己的优秀;告诉孩子,考上大学是求学的开始,以前的努力都是为现在打基础,要更加努力,早早准备考研或留学。
而最让家长印象深刻的,是后3条“反对”理论:反对“顺其自然”、反对“平常心”,反对“眼前虚荣”。“我们从来反对顺其自然,更不能让孩子像野花一样生长,所有天才都是管教出来的,顺其自然无非是家长为自己的懒惰和不负责任开脱!”
“平常心仅仅是在对失败的一种安慰或者对胜利的一种克制时才用得上,我们把平常心看成是胸无大志。”
“家庭教育要有远见和超前意识,我们总是按自己的远见来引导孩子成才,从没有和别人争眼前的名次……真正重要的是真才实学和宝贵的时间以及各种非智力因素,读书成才是一场马拉松,真正重要的是调节好潜力,争取在最后冲刺的时候最先达到终点。”
专家:8条经验不可生搬硬套
昨天的报告会持续了一个多小时,一结束便有性急的家长拥上台请教。
“我要和我儿子的学校理论去,我希望他也能跳级!”一位父亲有些激动地拉着记者,他说听了讲座后觉得自己许多教育方法其实与蔡笑晚很相似,5岁的儿子也很聪明。
记者发现,围绕“跳级”和“少年班”,不少家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也有困惑:“我的孩子也很聪明,可现在学校不允许跳级,我孩子上课都不听”、“蔡老师一家要是生活在现在这个年代,可能就不会成功了吧?”“蔡老师的6个孩子是天生就聪明,否则怎么能3岁学数学,更不可能跳级……”
而仅仅一场报告会,确实无法深刻解读蔡笑晚长达30多年的成功教育。一直有专家认为,过分关注蔡笑晚教育中“跳级”和“少年班”情节,而忽略其他教育细节,会产生误读。比如,华东交通大学教授、国内首个母亲教育研究所所长王东华就认为,家长关注“跳级”和“少年班”,仅仅是关注成才时间的长短,其实蔡笑晚家教的真谛是提高孩子成才的概率;蔡笑晚的8条经验是自成体系的,仅供参考借鉴,家长不可生搬硬套,每个孩子的家庭环境、资质和家长素质都是不同的,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是关键。
家长可引导孩子自学新知识
报告会后,记者就家长的热门问题采访了蔡笑晚。
记:许多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很聪明,课堂上都无心听讲了,你是否赞成他们都去跳级?
蔡:我不赞成,只有孩子适合跳级,家长才应去给他创造条件。如果大批孩子都跳级,对学校的正常管理也不利,如果家长觉得孩子所掌握的学识已经超越课堂,那么应该引导孩子自学新的知识。
记:一些家长认为你的孩子都是天才,不具备普遍性,你怎么看?
蔡:我和我的妻子都有诸多兄弟姐妹,根据遗传学因素,如果我的孩子是天才,那他们的表兄弟姐妹为什么没有类似迹象?天才也是后天教育出来的,我的孩子智力水平都还可以。
记:你的孩子除了学习,还有没其他兴趣爱好?
蔡:他们爱好很多,我二儿子喜欢吉他、小女儿喜欢琵琶。我认为要把孩子的兴趣结合到学习中,家长要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和选择,我家老四高中毕业,迷恋《霍元甲》,要到少林寺学武术,我特地为他送行,要他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最后,他自己发现学武与他理想相差甚远,最终选择了学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