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学校概况校园动态教师之窗学生天地家庭教育后勤服务
English  
 
站内搜索
用户登录 用户名 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家庭教育 >> www.999777.com-家长学校 >> 正文 `

“书香村”不相信“高考神话”,记者探访东阳千祥“书香村”——林甘村

2007-6-4  出处:钱江晚报


    艰苦的霉干菜(又称博士菜)、挑灯夜读的蜡烛和考试状元,这曾是东阳三宝;上周,本报记者探访东阳千祥“书香村”——林甘村
村民坚信——辛苦考上了就别回来了
曾经期待——子女找个坐办公室的活
现在困惑——毕业后在城市扎根太难
“书香村”不相信“高考神话” 
■本报见习记者 袁春宇 本报记者 沈伟红/文 本报通讯员 唐光峰/摄  
  浙江东阳位于浙江中部,地理位置不算优越。东阳人在浙江人眼里,基本上有两种特质:一是木雕手艺人,二是勤勉的读书人。
  在东阳的许多小山村,多年来一直传承着耕读传家的理想。而当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制度以后,东阳人凭借着聪明的悟性,吃苦的精神,考上大学、走出山村。

  因此,当外界惊叹于东阳的“状元村”、“教授村”时,身处其中的东阳人反倒觉得稀松平常了。

  距离东阳市区约1个小时车程,有一个人均耕地仅为0.3亩山村——千祥镇林甘村,这是一个颇有名气的“状元村”。据1998年的统计数字,当时这个1538人的村庄,已经出了204个大学生。

  上周,记者带着“高考恢复30周年,一场读书价值观在一个小山村的嬗变”这一话题,走进这个山村。

  出乎意料的是,村里的每一户人家似乎都有与“高考”相关的,或者新鲜、或者沉旧的话题。

  如果说这三十年来,村民们都坚信——高考是村里孩子走向大城市的金光大道,那么现在最大的困惑在于:大学毕业后想要在大城市扎根,实现回馈、反哺父母的理想越来越不容易。“大学生毕业找工作难”的信息,这几年已经让农村里的父母感到焦虑,但是如果抛开“考大学”这条道,似乎又没有其他更好的个人发展的路子。

  施祖开父子冲突

  大儿子放弃公职开起灯具店

  “我白供他读了15年书”

  1998年7月,林甘村的村民们开始热火朝天地修村路。原来泥泞的黄泥路铺上了水泥,孩子们到十里外的镇中学读书就不用再那么费力。

  在村民们心目中,这条路是走出山村的惟一通道;同样,每年7月高考的成败,也是山里孩子能否走进城市的转折点。

  我们沿着山间小道,爬上三十多个台阶,走进一座老宅。这是几户人家合住的院子,村民施祖开就住在其中。

  今年54岁的施祖开,两个儿子都在上个世纪90年代考上大学,现在只有他和老婆两个人仍住在村里。

  由于没有事先通知,所以正在别人家打麻将的施祖开闻讯赶紧回来招呼我们。

  农家的陈设非常简单,一张床、一张桌子和一个柜子,似乎没有看到家电。倒是挂在墙上的老式大像框最显眼。

  正中的一张照片是一个男孩穿着学士服拍的毕业照。果然,这是1997年大儿子施明从首都经贸大学毕业时拍的。

  “大儿子现在在哪里工作?”记者问。

  施祖开似乎有点不好意思回答,想了想说:“嘿嘿,在金华卖灯具。”

  “噢,那他在自己做老板了。每年能赚多少钱?”

  面对记者的刨根问底,他还是答得很含糊:“钱大概总能赚一些,我也不太清楚。”

  “你好像不喜欢他做生意?”记者试探着问。

  这一回,施祖开倒是回答得爽快:“那是的。我辛辛苦苦白白供他读了15年书。”

  在施祖开眼里,大儿子现在是很“不争气”的。大学毕业时,大儿子被分配到杭州工作,四五年前他辞职到金华开灯具店,现在金华几个大商场都有他的柜台。

  “昨天晚上,他还打电话回来说,自己现在的想法是对的。但是,我和他妈是肯定不赞成的。他的店里现在很忙,要请伙计,但是我们是不会去的。”说起这些,施祖开还是显得有点生气。

  “他现在自己当老板赚钱,不是很好吗?”记者问。

  “有什么好的?如果他喜欢开店做生意,高中毕业就去做好了,我就不用供他读这么多年书了。”

  “儿子现在拿钱回来给你们花吗?”

  “我们不要他的钱,而且他做生意,总是本钱越多越好。”

  “你希望儿子干什么工作?”

  施祖开立刻换了语气,说起他的小儿子。“小儿子是重庆大学毕业的,现在在杭州一家叫什么‘TU’(其实是UT斯达康)的公司上班,每天做办公室,工资很高的,有四千多元。”

  也许在施祖开心里,供两个儿子读大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能够进个公家单位,每天坐在办公室里,每个月按时拿工资。现在,大儿子却喜欢做生意,实在是“不争气”,浪费了他15年的心血。

  村长马光强头脑灵活,紧随时代

  女儿报冷门专业,将来再改行

  “儿子报外国语学校,没准能留洋”

  村长马光强,今年42岁。他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而且一眼看去就是头脑灵活的人。

  他家的房子是紧邻着村道建的,屋里有现代的装修,超大的客厅里放着一台前几年很时兴的背投式电视机。

  女儿马婷去年参加高考,而且考上了第二批的录取分数线。这让马光强感到非常高兴。但是在填报志愿时,他着实费了些脑筋。

  马光强本来想让女儿在省城读大学,比如浙江理工大学。但是他又怕分数录取不上,因此最后他决定选择湖南理工大学,这所学校地址在长沙,也算是个省会城市,而为了保证女儿能够被录取,他专门选择了一个冷门专业——水文和水资源。

  他说:“学校每年3500元的学费不算太贵,家里能够承受。虽然女孩子读这个专业有点冷僻,但是我想还是先读着再说,毕业找工作时再想想办法,大不了到时候再改行。而且,女孩子以后还可以嫁个好老公,照样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道路。”

  马光强的想法是比较实际的,而且他非常知道在今后的社会竞争中,每个人需要具备怎样的实力。就像今年他的儿子马江小学毕业,他就一门心思想盼着儿子能考上东阳市外国语学校。前两天,他带着儿子去学校参加过面试了,900多个孩子报考,最后只能录取140人,竞争很激烈。虽然这件事目前还没结果,但是他知道:“如果儿子能考上,那今后的人生道路就完全不一样了,没准能留洋。”

  虽然长在农村,但是12岁的马江已经有跟城市孩子完全一样的生活方式。他每天放学回家先做作业,然后玩一个小时的电脑,看一个小时的电视,吃过晚饭去学校打一个小时的篮球,然后回家看会儿书,上床睡觉。

  马光强说,他现在还没有考虑像城里家长那样,给孩子请家教,因为这在农村不时兴。    

  村民卢小香儿子今年高考

  已经欠着3万元债务,又要为学费发愁

  “我希望儿子考上大学、当个公务员”

  夏日初起的躁热,让午后的山村显得有点憋闷。无论是村道上,还是田间都不见人影,除了偶尔有几条狗在漫无目的地转悠。

  记者听说村民卢小香的儿子马群胜今年参加高考,于是就决定去她家看看。

  沿着后山的一条小路往上走,路边的田地被分割成一小块一小块,眼下都种着一尺来高的玉米,据说这些玉米到8月光景成熟后,就是很好的饲料。

  只要看一眼她家的房子,外人就能猜到卢小香家的经济状况并不好。屋子的外墙没有经过粉刷和装饰,红砖全部裸露,房间里除了顶上的一个电灯炮,没有任何电器。

  看到我们进门,卢小香赶紧停住缝纫机。由于地上、凳子上,全部堆满了红色的布料,我们都没有站的地方。

  她抱歉地说,“真不好意思,最近儿子都没有回过家,离高考还有10多天了,他正在学校抓紧复习。”

  可能是出于习惯,卢小香又开始接着做手上的加工活。“这是刚从镇上工厂接来的活,做圣诞服装,加工一套有6毛钱(包括帽子、衣服和裤子),我一天可以做个七八十套。”

  去年,卢小香家搬离了以前住的茅草房,住进了新盖的房子,但为此家里欠下了3万多元钱。目前,老公在东阳市区打工,加上她时断时续的加工活,全家一个月的收入不到2000元。所以,什么时候能还清欠债,她心里也没底。但眼下问题是,如果儿子考上大学,从哪里筹到学费,这又是一个头疼的事情。

  “我儿子成绩很好的,中考的时候总分720,他考了700分,我想孩子考上大学应该没问题。”说到儿子的成绩,卢小香的声音响了,感觉特别自豪。“就算再穷,也得借钱让孩子读大学。”

  卢小香一边踩缝纫机一边说:“我只有小学文化,这一辈子就只能留在农村了。可孩子不一样,我希望他考上大学、当个公务员,永远留在城市里。”
 

录入:刘小平   审核:刘小平

  • 上一篇: 夸孩子是门学问别吝啬你的表扬,夸多了怕骄傲夸少了又自卑

  • 下一篇: 村支书总结乡村“考学定律”,村里培养出250多名大学生


  • 舒服地相处
    成长的人生
    让孩子学会爱,学会分享,学会担当
    和孩子们快乐成长
    我们是幸福的小康之家
    点燃女儿心中追求卓越梦想的青春激情
    【中国:孩子是家庭的私有财产 vs. 西方…
    【中国式家庭教育是“废了孩子的武功,然…
    孩子最愿接受的三种家庭教育方法
    别让感恩教育扭曲了孩子的心灵
    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
    质朴直白的百姓家风
    【家风溯源】
    “家风”调查“诚信”二字居首位
    高中生挑战: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适应新生…
    更多 >>  

    学校地址:杭州市转塘环山路1号(转塘校区) 邮编:310024 电话:85454088 传真:85454704
              杭州市解放路50号(解放路校区)  邮编:310009 电话:87073818

    浙江省www.999777.com 版权所有 / 浙ICP备10213222号

    自2013年9月8日起浏览量:9692700 / 版本:Version5 130908 / 制作&维护:周少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