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学校概况校园动态教师之窗学生天地家庭教育后勤服务
English  
 
站内搜索
用户登录 用户名 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家庭教育 >> www.999777.com-家长学校 >> 正文 `

村支书总结乡村“考学定律”,村里培养出250多名大学生

2007-6-4  出处:钱江晚报


    从1977年恢复高考,村里陆陆续续培养了250多个大学生。
  69岁的施世纪有一手砌灶头的绝活,附近几个村子的厨房灶头几乎全是他砌的。不过,最令他自豪的是,四个子女全都考上大学,小女儿更是出色,她在1987年的高考中,以高分考上复旦大学,随后又留学美国耶鲁大学。

  记者来到施家的时候,施世纪和老伴正坐在家里闲聊,“孩子们都有出息了,我们现在不用干活,他们寄回来的钱,足够我们在农村生活了。”施世纪开心地告诉记者。

  据统计,从1981年村里有了一批大学生开始,到1998年就已经有204名大学。此后,村里每年有四五个孩子考上大学,去年考上的人数最多,一共有8个。

  但是目前,这些走出山村的孩子,毕业以后就全部留在城里工作了。前几年,留在上海、广州、北京等大城市的多,最近这几年基本上都回到了杭州、金华和东阳。

  “好不容易考上大学,毕业就不要再回来了。”60多岁的村支书马齐庆说,因为农村里根本就没有工作的机会,回来就只能留在家中务农,如果没有手艺就根本养不活自己。

  最后,马齐庆在分析村里哪些人家能出大学生时,说了一段特别有意思的话。他说:“如果一户人家爸爸好(能干),那么家里可能一个或者两个孩子会有出息(能考上大学);如果一户人家妈妈好,那么家里就个个孩子都很好(全能考上大学),而且女儿出嫁后,生下的孩子读书也非常好。”

  记者追问他:“你觉得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他笑着说:“我讲不清楚,这个原因我讲不清楚,但是村里那么多人家就是这样的情况。这么多年来,我看得很清楚。” 

录入:刘小平   审核:刘小平

  • 上一篇: “书香村”不相信“高考神话”,记者探访东阳千祥“书香村”——林甘村

  • 下一篇: 为什么今天的孩子难教育


  • 舒服地相处
    成长的人生
    让孩子学会爱,学会分享,学会担当
    和孩子们快乐成长
    我们是幸福的小康之家
    点燃女儿心中追求卓越梦想的青春激情
    【中国:孩子是家庭的私有财产 vs. 西方…
    【中国式家庭教育是“废了孩子的武功,然…
    孩子最愿接受的三种家庭教育方法
    别让感恩教育扭曲了孩子的心灵
    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
    质朴直白的百姓家风
    【家风溯源】
    “家风”调查“诚信”二字居首位
    高中生挑战: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适应新生…
    更多 >>  

    学校地址:杭州市转塘环山路1号(转塘校区) 邮编:310024 电话:85454088 传真:85454704
              杭州市解放路50号(解放路校区)  邮编:310009 电话:87073818

    浙江省www.999777.com 版权所有 / 浙ICP备10213222号

    自2013年9月8日起浏览量:2396724 / 版本:Version5 130908 / 制作&维护:周少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