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学校概况校园动态教师之窗学生天地家庭教育后勤服务
English  
 
站内搜索
用户登录 用户名 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师之窗 >> 教学科研 >> www.999777.com-教学改革 >> 正文 `

对话式教研在教研活动中形成“对话文化”

2007-9-20  出处:教科室,语文组

对话式教研在教研活动中形成“对话文化” 
 
来源:现代教学(2007-7)  发表日期:2007年9月19日  
  
        
  在具体构建学校教研文化的进程中,我校以教研组活动为载体,通过教师与课程、教师与课题、教师与专家、教师与教师和教师与学生间的“六种”相互对话的形式,打造自由交流、百家争鸣的“对话文化”,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与课程对话 
  在积极推进二期课改的热流中,我校设计和组织开展了“我与课改同行”系列教学活动。在组织教师学习、解读《上海市二期课改学科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学科要求、年级层次和学生差异等特点,各教研组制定了分层面、分阶段、递进式工作措施。而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基础上组织教师开展的“解读课程标准”征文活动,将教师在个体的学习和实践中积聚的感悟,上升为新的课程理念。我校定期举办的教学沙龙研讨会,为教师搭建了一个畅言教改理念、抒发课程实践体会、提出课程教学中产生的疑惑、释疑解惑寻求工作良方的交流平台,在交流中撞击出智慧的火花,在交流中形成共识,形成在个体认同基础上的群体新课程理念。 
  二、与课题对话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我校围绕教学研究课题,按照课题研究的目标指向,合理整合科研和教研的共同的内核,采用课题引领、骨干教师领衔、个体研究、群体合作等形式,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升华。语文组的“自主超前性学习、体验学习、读写训练”,数学组的“构筑生活化数学课堂”,英语组的“英语朗读训练”、“英语听力训练”,自然学科的“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研究”,音乐学科的“情感教学策略研究”,体育学科的“小学高年级学生体育兴趣选项和锻炼动机调查与研究”等学科研究课题涵盖了课程的各个方面。科研与教研融合,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校的课堂www.999777.com-教学改革呈现出科研带教研,教研促科研的态势,也使校本教研更具有实效性。 
  三、与课堂对话 
  我校针对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在教研活动中形成的共识,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四个有”的要求,即每节课后有分析,每周教学有反思,每月有课例、课件或公开课、经验交流或典型案例积累,每学期有课改小结或教学论文。随意走进我校的教师办公室,你会感悟到这样一个事实:不论在课前,还是课后,甚至是课间十分钟的时段,教师们往往会针对课堂上发现的教学现象、遇到的问题或某个教学细节,在办公室中进行交流探讨,教研沙龙的气息随处可见。 
  四、与专家对话 
  理念的更新、实践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教学专家的指导与点拨。我校定期邀请专家来校开设专题讲座,以讲座的形式,采撷鲜活的课程理念,领略专家对新课程、新教材的分析和研究,了解新教材基本的编设要义,掌握组织新教材教学的基本线索。专家、行家精彩的“走进二期课改”系列报告为教师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教学信息,拓展了视角、丰富了教育理念、改善了教学技巧和方法。每次聆听专家、行家的专题讲座之后,我校都及时通过专题教研活动,组织教师紧密联系教学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与专家进行互动式的讨论、研讨,依靠专家的点拨解决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师运用教育理论,解决在推进二期课改中遇到的疑难杂症的能力。 
  五、与同伴对话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在教研组活动中既是一个参与者,又是一个合作者,其行为既是个体的,也是团队的。教师间的同伴对话既是一种能力,一种素质,也是教研组建设的客观需要。同伴对话就是组内教师执教公开课教学,必须在组内陈述课堂安排和构思依据,组内每一位教师必须参与教学评析,在肯定优缺点的同时,至少提出一条改进意见并提出一条具有实用价值的建议,使同伴对话实现互利双赢,具有实效。 
  此外,我校还通过开辟网上论坛,为同伴对话提供了更宽广的时空,教师在网上交流学习新课程标准的体会、剖析和点评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实践活动,谈观点、举实例、作分析、释疑惑、形成共识。同伴对话已成为教师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六、与学生对话 
  我校通过组织教学专项调研活动,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与学生面对面地沟通,听取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意见和对各科教学的需求,通过在随堂听课、课间交谈、午间巡视和查阅学生作业本及学生成长手册等常规检查,广泛地与学生接触,在与学生多层面的对话中,收集意见,改进教学,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宗旨,我校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积极开展了写字比赛、现场作文赛、数学竞赛等学科活动,举办了英语节、童话故事节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教师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在师生联动中,教师走近学生,学生亲近教师,呈现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韵味。  

录入:林海鸣   审核:林海鸣

  • 上一篇: 学校文化在传承中创新

  • 下一篇: 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 杭州七中“三支队伍”工作条例(试行)
    祝贺!沈玉佩老师获评“教育改革创新年度…
    办学特色要服务于学生发展
    对终身教育的几点思考
    韩平副厅长在浙江省转变育人模式现场推广…
    走读高中课改:永嘉中学模式
    走读高中课改:萧山二中模式
    走读高中课改:天台中学模式
    关于公布2014年浙江省艺术教育协会年会论…
    浙江省学校艺术教育协会2014年会通知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
    教与学的“阶梯式分解”
    教师成长需做实“隐性功夫”
    浙江省学校艺术教育协会2014年年会论文评…
    叶开:面对考试我教女儿“出卖灵魂”
    更多 >>  

    学校地址:杭州市转塘环山路1号(转塘校区) 邮编:310024 电话:85454088 传真:85454704
              杭州市解放路50号(解放路校区)  邮编:310009 电话:87073818

    浙江省www.999777.com 版权所有 / 浙ICP备10213222号

    自2013年9月8日起浏览量:0353216 / 版本:Version5 130908 / 制作&维护:周少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