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学校概况校园动态教师之窗学生天地家庭教育后勤服务
English  
 
站内搜索
用户登录 用户名 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家庭教育 >> www.999777.com-家长学校 >> 正文 `

家长需引导青少年心理危险期安全过渡

2007-9-21  出处:中国家庭教育网


    一部丢失的手机、几位老师的询问、隐约的怀疑……促使辽宁本溪市16岁少女小宇(化名)走上了绝路。多次协商后,5月25日,小宇的家人从学校拿到了15万元的赔偿金,但女儿的离开,成了父母心中永远的伤痛。 
  小宇自杀事件不是偶然个例。近期,青少年因遭误解而委屈轻生的事例一再见诸报端 2月9日,青岛市一位姓秦的初三女生玩电子游戏遭到父亲批评,赌气喝下半瓶农药身亡;3月24日,沈阳市五一中学17岁女生因父母“埋怨”跳进浑河…… 
  辽宁省青少年研究会秘书长孙浩哲介绍说,自杀已成为15至19周岁青少年死亡的原因之一。不少青少年在遭到误解、委屈时有轻生念头。 
        脆弱:孩子因“爱”负重 
  辽宁省青少年研究会调查显示,约三分之二的中学生在抗挫折、适应社会能力方面不及格,面对挫折、困难,不知如何解决,甚至产生厌世、轻生的念头。 
  孙浩哲说,表面看似乎是青少年过于脆弱,可问题的根子是在家庭、在教育。因为不能成为父母眼中理想的孩子,今年3月,沈阳五一中学学生珊珊跳河自杀,她留下这样的文字 “妈妈,我总认为自己是您的负担,我耳朵不好使,脑子笨,学习又不好。”“我很早就想离开这个令我恐惧,没有安全感的世界……”湖南省娄底市一重点中学的高二学生陈丹(化名)接受采访时说 “父母辛辛苦苦工作,为我们提供衣食住行,煞费苦心为我们规划未来,我们需要服从他们的规划。除了家长的规划,还有学校和老师的规划。我们几乎没有自主的思想空间,无法快乐……”孙浩哲说,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焦点、重心。从三四岁开始,父母就安排他们学绘画、弹琴、外语……以“爱的名义”安排他们成长、学习的步骤。孩子们每天辗转于各种补课班和特长班,不爱去也得去。考试成绩不好,担心被老师、家长批评,遭到同学蔑视。学习变成一种痛苦,尽管物质生活丰富了,却没有幸福的体验和感觉,多数孩子觉得生活没意思。“热爱生活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青少年只有感受生活的美好和乐趣,才能充分发挥潜力,才不会在遇到挫折、失败时失去生活的信心。” 
  大连海军舰艇学院教授王加绵说,学校和家长“为孩子好”,却使孩子背上了超负荷的心理负担,压力也让他们变得脆弱。偶尔一次不公平的询问、几句责备,就可能使他们对生活不再留恋。 
        教育:“死角”藏危机 
  孙浩哲介绍,13岁 18岁是青少年的心理危险期。这个年龄段未成年人的心理容易趋向偏激逆反,特别需要家长、教师注意疏导。 
  尽管“心理健康教育”喊了很多年,但部分教师、家长对青少年心理缺乏了解和重视,留下许多“死角”。 
  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主任于涛说,中学生自杀行为多缘于一时冲动,或受父母责骂,或受同学嘲笑,或是情感问题等。与成年人相比,青少年本身自我认识能力差,容易夸大问题的性质,走入“死胡同”。同时,青少年求助心理较弱,心里有事情不愿对外人说,即使心里很困惑,很难受,也不易被外人察觉。如果父母和老师稍微敏感些,针对这种“自杀性先兆”进行耐心疏导、减压,甚至求助心理专家,许多孩子的自杀行为就可以避免。 
        生命:不可忽视的教育主题 
  孙浩哲介绍,他接触过的一些优秀中学生,不少都想到过自杀,越是重点学校的学生,问题越严重。一些学生考试成绩不好被老师和家长责骂时,常常想到死,有的女学生还常在一起讨论自杀的方式。从一些青少年犯罪案件中还可以看到另一个极端 受害者是作案者的父母、同学、朋友,有的青少年杀人后,还能正常上学,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没有恐惧感,没有罪恶感。“古人云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而现在的孩子们不怕死,是因为不知道生命的可贵。” 
  孙浩哲说,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懂得生命的价值,应该成为青少年教育的主题。同时,也要教会孩子如何战胜死亡的恐惧,坦然面对正常与非正常的死亡;教育孩子懂得,活着不只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他人。 
  一些家长认为,同尚未成年的孩子谈论生死问题过于沉重,对“生死教育”多采取回避态度,或闪烁其词,这实际上并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生死教育”已相当普及。自1960年开始,美国从幼稚园到大学逐步开设了这门课程,医院和社会服务机构也有不少相关座谈、研习。专家建议,应在青少年群体中开展经常性的生命教育活动,如组织学生到医院参观产房、婴儿室、手术室等,让他们了解生命的起源,理解生命的尊严;通过各种途径开展成功教育与抗挫折教育,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观;通过生命知识学习、生命安全体验以及生存拓展训练,使未成年人初步了解各方面的不安全因素,规避危险与伤害。



录入:刘小平   审核:刘小平

  • 上一篇: 孩子缺某一学习能力家长的责任很大

  • 下一篇: 一句话可以改变孩子的一生


  • 舒服地相处
    成长的人生
    让孩子学会爱,学会分享,学会担当
    和孩子们快乐成长
    我们是幸福的小康之家
    点燃女儿心中追求卓越梦想的青春激情
    【中国:孩子是家庭的私有财产 vs. 西方…
    【中国式家庭教育是“废了孩子的武功,然…
    孩子最愿接受的三种家庭教育方法
    别让感恩教育扭曲了孩子的心灵
    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
    质朴直白的百姓家风
    【家风溯源】
    “家风”调查“诚信”二字居首位
    高中生挑战: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适应新生…
    更多 >>  

    学校地址:杭州市转塘环山路1号(转塘校区) 邮编:310024 电话:85454088 传真:85454704
              杭州市解放路50号(解放路校区)  邮编:310009 电话:87073818

    浙江省www.999777.com 版权所有 / 浙ICP备10213222号

    自2013年9月8日起浏览量:9446208 / 版本:Version5 130908 / 制作&维护:周少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