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A、B、C三组。A组成员只要求跟着向导走,并未被告知村庄有多远;B组成员除了知道要去的村庄在10公里以外,一无所知;C组同学不仅知道到达目的地要走10公里,而且途中每一公里处都有一块里程碑,提示里程。
于是,三个小组分别向着10公里以外的三个村子进发。 A组才走出两三公里,便有人叫苦;走了一半路程的时候,有人几乎愤怒了,他们抱怨为什么要走这么远,何时才能走到头,有人甚至坐在路边不愿走了……一路上大伙儿情绪低落,最后“溃不成军”。
B组走了大约一半的路程的时候,有人叫苦,行进速度也慢了下来,大多数人想知道自己究竟已经走了多远,当经验较丰富的人说:“大概走了一半的路程了。”大家又簇拥着向前走;行进至全程的四分之三时,大家显得疲惫不堪,情绪低落,而当有人喊道:“快到了!”又振作起来加快了步伐。
C组一路精神饱满,情绪高昂,每看到一个里程碑,大家都会因又走过了一公里而兴奋、快乐一阵。一路上,歌声不断,欢笑阵阵。大家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
心理学家指出:当人们的行动有明确的目标,并且能把自己的行动与目标不断加以对照,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动进程与目标之间的距离时,人们行动的动机就会得到维持和加强,就会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努力达到目标。
世界上最著名的成功学大师博恩·崔西说:“成功等于目标,其它都是对这句话的注解。”学习目标对于孩子的学业进步同样举足轻重!
新学期伊始,家长应督促孩子确定学习目标。
○ 学习目标应以“最近发展区”为依据。
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学生的发展水平分成两大类,一是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即学生现有的基础或准备状态;另一类是在教师的教育影响下,经过学生自身努力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个水平之间的差距即为“最近发展区”。
依据“最近发展区”确定学习目标,可以使孩子“跳一跳,摘到桃”,从而不断体会成功的快乐,不断发挥自身的潜能,不断取得学业进步。
○ 学习目标应以“分层渐进”、“具体可操作”为原则。
作家托尔斯泰说:“要有生活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小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还得为大目标牺牲小目标。”
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一切功课都应该仔细分成阶段,务使先学的能为后学的开辟道路,指示途径。”
孩子的学习目标体系中,既应包括诸如“我要争取当‘三好学生’”、“我要努力进入前10名”等较长一段时间内的学习目标;更应包括可供孩子随时对照自己的学习情况、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的具体、明确、操作性强的目标,例如“每晚9:30~10:00复习英语,朗读2遍课文,背诵20个单词,记忆5个短语。”
如果你希望孩子的数学成绩从原来的70分提高到90分,不妨将目标细分为70-75-80-85-90。分层渐进的目标,明确而清晰,动力大于压力,每一分努力都有回报,可以让孩子自信、愉快地逐渐接近目标,梦想成真。
家长还应该经常跟孩子一道对照、评估目标的实现情况、实施过程,让孩子知道,自己在实现某一目标时做出了什么样的努力,目前距离某一目标还有多远……促进孩子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激励孩子情绪高昂地继续向目标奋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