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师之窗 >> 教学科研 >> www.999777.com-教学改革 >> 正文
`
|
|
国际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 |
2007-10-19 出处:教科室,语文组
|
|
国际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
华东师大教科院副院长马庆发教授
一、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最新报道。
1、教育与教育服务贸易。
(教育是一种公共事业;教育作为产业已成为教育服务贸易中的一种体现)
教育作为贸易的表现形式:境外支付、跨国办学、远程教育、专业人员的流动。
2、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与教学。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课程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学手段的改革提供了技术基础;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学习方式的改变和学习策略的变革)
《多元之人》——伽海勒
教育要发挥长处,而不是弥补不足。
信息技术有利于个别化教育、自主学习和提供发展空间。
3、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
把学生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健康、个性、和谐发展)
(了解学校教学努力和方向、课程的优势和劣势,是否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效。怎样的教学体制、教学实践能最大程度地提高不利情形下学生的学习状况。学校资源的质量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教学。)
(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
阅读能力;数学基础、计算能力;科学素养(态度、意识、本领);
(评价不单单是分数的记录,而是学习过程的诊断。)
二、提升基础学力:基础教育改革的重心。
1、基础学力内涵。
(是指学生在学校学习以后所获得的能力,而不是先天的能力;
学习者在特定的学校系统内学习,通过特定的时间所获得的学习结果;
学生通过学校,增进个体和群体的发展中获得继续学习的能力。)
学习基础的学力/学习成就的学力/学习能力的学力/学习态度倾向的学力。
2、3R与三部分基础和五种能力。
3R:读(听)、写(说)、算。+人际关系(现代)
三部分基础为:基本技能、思维技能、个性品质(自主意识;诚信;独立;倾听态度)。
五种能力为:资源(利用/再生/整合)、人际关系(对话本领/合作平台)、信息(收集/处理/应用/传播)、技术(使用工具的能力/选用方法的策略)、系统。
3、着眼于社会功能的学说的——4C
通信(communication)计算(computation)协作(cooperation)公民性(citizenship)
三、学校本位课程与课程改革。
1、学校本位课程特色(目标观、资源观、课程观、评价观、学生观、学习观、教师观、程序观……)
课程观指情景与师生互动的过程或结果。
2、学校本位课程展望。(自主化、多元化、专业化、民主化)
3、课程改革的阶段划化分。
专家设想的课程——构想阶段
公众理解的课程——课程标准编制阶段
学校计划的课程——计划方案阶段
教师实施的课程——教学实施方案阶段
学生经验的课程——学生实际经验内容的阶段
(弹性学习)
四、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www.999777.com-教学改革。
1、有效教学的研究。(从理念/手段/方法/过程着手)
2、学习方式的转变。
自主学习(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控制)
3、“经验之塔”理论与教育技术的革命。
操作经验/图像经验/符号经验
|
|
录入:林海鸣 审核:林海鸣 |
上一篇:
学习型教师造就——学习型学校建设之根本
下一篇:
教师的境界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