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利用今天晨会的时间和大家谈谈诚信这个话题。大家知道,“诚、勤、爱”是我校的校训,其中“诚”是放在首位的。百年来,我们的先辈们和前辈们一直恪守着这一校训,创造了七中辉煌的历史;今天,我们作为七中的一个成员,又应该如何传承这笔精神财富呢?我想,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用校训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并用自己的行为来诠释校训的内涵。
下面我给大家讲两个关于诚信的故事。古时候,有两位书生在赴京赶考途中相遇,一见如故。不巧,甲书生突然病倒,乙书生就留下来照顾他。眼看考期临近,甲书生担心乙书生误了考期,劝他赶快上路。乙书生不肯,说:“舍弃朋友而追名逐利,非君子之所为也。”于是,继续在病榻前服侍乙书生,端汤送水,煎药喂饭,无微不至。及至病愈,考期已过。甲书生深受感动,相约明年端午节请乙书生务必到家中一聚,乙书生慨然应许,不见不散。第二年五月初五,甲书生杀猪宰羊,备下盛宴,专等乙书生的到来。可是从早上等到晚上也没见乙书生的影儿,不免失望,这天夜里,甲书生忽见乙书生大汗淋漓而至,说:“兄长,实在对不起,因琐事繁杂,竟忘了约定,突然想起已迟了,无论如何赶不到兄长处。听说鬼魂行路极快,就自尽化作一缕幽魂来见兄长,幸好如期而至,没有负约”。甲书生听罢大惊,继而大恸,心想,兄弟已死,从此阴阳相隔,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心一横,也自杀身亡,与乙书生相聚去了。
故事是虚妄的,却也感人心魄。为了实践一个约定——在今天的人来说毫无法律效力的口头约定,宁可舍弃生命而决不食言,看出古人把诚信看得何等神圣,神圣得令“万能”的金钱也黯然失色。
如果说第一个故事只是一个关于诚信的荒诞的传说而已,那么第二个故事就是关于不诚信的真实的事例了。
一个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课余为日本餐馆洗盘子以赚取学费。日本的餐饮业有一个不成文的行规,即餐馆的盘子必须用水洗上七遍。洗盘子的工作是按件计酬的,这位留学生计上心头,洗盘子时少洗一两遍。果然,劳动效率便大大提高,工钱自然也迅速增加。一起洗盘子的日本学生向他请教技巧。他毫不避讳,说:“你看,洗了七遍的盘子和洗了五遍的有什么区别吗?少洗两次嘛。”日本学生诺诺,却与他渐渐疏远了。餐馆老板偶尔抽查一下盘子清洗的情况。一次抽查中,老板用专用的试纸测出盘子清洗程度不够并责问我们这位留学生时,他振振有词:“洗五遍和洗七遍不是一样保持了盘子的清洁吗?”老板只是淡淡地说:“你是一个不诚实的人,请你离开。”为了生计,他又到另一家餐馆应聘洗盘子。这位老板打量了他半天,才说:“你就是那位只洗五遍盘子的中国留学生吧。对不起,我们不需要!”第二家、第三家……他屡屡碰壁。不仅如此,他的房东不久也要求他退房,原因是他的“名声”对其他住户(多是留学生)的工作产生了不良影响。他就读的学校也专门找他谈话,希望他能转到其他学校去,因为他影响了学校的生源……万般无奈,他只好收拾行李搬到了另一座城市,一切重新开始。他痛心疾首地告诫准备到日本留学的中国学生:“在日本洗盘子,一定要洗七遍呀!”
同学们,听了这两则故事,不知你们有何感想?看看我们身边,有多少人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每天一大早到校抄同学作业,抄不完还慌称作业本忘在了家里,找出各种理由不做课间操和眼保健操,称病逃避体育课,考试作弊并且花样不断翻新,被监考老师抓住了还百般抵赖。面对上述这些不诚信的现象,你是坚决予以制止呢,还是熟视无睹,甚至身陷其中,却不忘给自己找个借口:大家都这样,我不这样不是被人取笑吗?
每天早晨,当你踏进校门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我步入的是一座神圣的艺术殿堂,我来这里学的不仅仅是绘画,更重要的是做人。每天傍晚,当你离开校园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今天,我诚信了吗?如果你每天都能这样提醒自己,让“诚、勤、爱”的校训扎根于你的灵魂深处,那么三年以后你就会在七中留下一份出色的诚信档案,在你人生的诚信银行中存入一笔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