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学校概况校园动态教师之窗学生天地家庭教育后勤服务
English  
 
站内搜索
用户登录 用户名 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家庭教育 >> www.999777.com-家长学校 >> 正文 `

父亲的力量,访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司晓晨教授

2008-1-17  出处:家教周报


    司晓晨教授是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南京市政协委员。他曾在国外做过三年多的博士后,是我国早期归国人员中成就突出的一位专家学者。司教授不但自己的学习、科研精神值得他人学习,而且他的育儿方式也颇具有中西文化结合的特色,因为司教授夫妇当时都在国外,一个人面对了上学、生活、高考填报志愿等一系列问题,这在大多数中国独生子女家庭中是很难想像。

言传身教,父爱无声
    司教授谈到自已的教育理念时,经常说的是这样一句话:言传身教,让孩子自由地成长。1975年,司晓晨还是一名工农兵学员,1979年国家开始招收研究生,他决定报考继续深造。
考研对司晓晨这样的工农兵学员来说,最难的是英语。司晓晨说,那时条件艰苦,没有教材,没有补习班,语法等问题几乎没人能请教,只能背字典,他给自己规定了每天背100个英语单词的任务。因为还要复习专业课,所以每天他只有5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在考试前一个月左右时,这种紧张的学习节奏和过度的疲劳,引起了司晓晨原有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复发,
导致有生以来的第一次胃出血。即使这样,他也没中断过学习。但这次考研终因英语差了一分而未被录取。他决定继续奋战,两年之后,等来了南京中医学院招收第二届研究生,而这一次面临的竞争对手是文革后第一届正规招收的77届大学生。考试前一个月左右,司晓晨再一次胃出血,这一次妻子、父母都劝他放弃,但他仍要坚持。1982年,司晓晨终于以英语和两门专业课第一的成绩被南京中医学院录取,师从我国著名老中医周仲瑛教授,攻读内科心血管专业硕士研究生。那时候,司晓晨的儿子才刚刚3周岁,父亲陪他的时间很少,幼小的孩子看到的一直是父亲在读书的身影。司晓晨说也许自己的行为也深深影响着孩子幼小的心灵,儿子小小年纪也对阅读产生了很浓的兴趣,经常会一个人捧着连环画看上个大半天,每到亲戚朋友家,他都会打开别人的书橱,看看有什么有趣的书。零用钱很大一部分都是用来买书,他虽然后来当了一名医生,但是天文地理知识也非常广博、丰厚。

三次郑重的谈话
    因为自己工作的繁忙,再加上在国外的几年学习、工作经历,司教授育儿观念更多的是像西方家庭那样:放手,让孩子没有拘束地成长。儿子小的时候,特别爱玩,家庭作业经常不做。司教授认为,重复性的作业确实也没有必要做,他认可了儿子的行为;那时候儿子还学过琴但因没什么兴趣想放弃,他也不强迫孩子坚持;后来电子游戏出现了,儿子也迷上了,
有时做父亲的就亲自陪孩子去娱乐场玩游戏。他对儿子的总体要求是:平时课上认真听,双休日可以尽情地玩。针对现在的家长一看到孩子玩游戏就焦虑的现象,司教授说,游戏的普及已经是一个无法改变的社会现象,孩子爱玩都是正常的,因为它确实吸引人,关键是家长的态度,不能堵,只能疏。他对孩子玩游戏的态度是:只能在家里玩,而且要在学习的任务完成之后。在平时生活中,作为父亲,司教授一般都是让儿子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他绝不插手,只在一旁默默地关注。他说,从小学到研究生,他只和儿子正式谈过三次话。一次,是儿
子小升初,他报考了南京外国语学校,在4000多名报考者中,考了11名,成绩很优异,但是儿子后来却不愿意上,原因是儿子看到自己的小伙伴很多上了金陵中学,所以他想放弃外校
。司教授知道后没有武断地否定儿子,他首先带儿子去了金中,咨询了学校老师,问像子这种情况能否上金中,然后他与儿子一同权衡利弊,最后父子俩达成共识:外校的各方面条件都不错,在那里也一定能认识更多更好的朋友。于是,儿子决定还是上外校。果然,在外校,因为社团活动的丰富,儿子又结交了许多新朋友,在随后的几年中学生涯中,儿子和他的同学一起结伴出去旅游,组织了很多公益性的活动,也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司教授和儿子的第二次谈话是儿子考大学,那时外校包送他上北京外国语学院,儿子不愿上,他要自己考,父亲对儿子的想法很支持,谁知高考后儿子的分数和理想中的大学专业差了3分,儿子想重考。司教授从国外给儿子打来了电话,希望他慎重考虑,因为高考政策每年变化很大,对于往届生来说可能会越来越不利,儿子最终同意了父亲的想法,选择了南京中医药大学。五年后,儿子本科毕业考硕士因2分失利,司教授又和儿子进行了第三次深谈。他告诉儿子,他不会因为这种事去找人,走后门,这会对你的成长没有帮助。他希望儿子继续努力,凭借自己的实力考上研究生。儿子也认可了父亲的观点,在随后的半年时间内,他开始用功苦读,结果终于如愿,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研究生。

学习是相互的
    司教授说,有时候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影响是相互的,在孩子向父母学习的同时,父母也从孩子身上学到了很多。比如,他对流行歌曲的喜爱和对体育的了解都是深受儿子的影响,儿
子让他的人生也变得丰富了很多。在生活中,司教授的儿子非常阳光、独立。他热爱运动,追求时尚流行音乐,也很热心帮助别人,对社会总是怀着美好的想法。这一点其实是深受他
父母的影响:司教授夫妇一直都很关注国内的希望工程助学活动,即使在美国学习、工作期间,司教授夫妇还捐助了江苏淮阴县的一个失学女孩。等到这个女孩小学毕业后,司教授夫
妇又继续捐助了她的妹妹读书。在大学教书期间,司教授也非常关注贫困大学生的问题,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同几个经商的朋友聊天,知道他们每年都要去庙里捐赠几万元做善事,就建
议他们捐赠在读的贫困大学生更有意义,希望他们都伸出援助之手。后来他的朋友们主动捐助了十万元,资助了十个贫困生,直到他们毕业。

父亲的期待
    现在,回顾起自己孩子成长经历,司教授认为,虽然在别人眼里自己的孩子可能还算有点成功,但是他仍然发现,现在的孩子因为生活条件的优越,奋斗进取的精神不足。如果儿子在学业上多一些顽强拼博的态度,凭他当年的条件应该不会在高考、考研中失利。司教授说,自己那一代人更多的是有一种精神在鼓舞着,因为对知识的渴求太强烈,所以对任何的学习机会都不会放过。1995年10月,司晓晨通过考试得到了去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院进修的机会。出国前他查阅了该校实验室近五年来全部的研究项目和成果,并针对自己的实验课题制定了研究计划,尽可能做到胸有成竹。到达密歇根时正值周五,在时差还没调整过来的情况下,周六、周日他就到实验室去熟悉研究设备和实验室环境。周一上午是实验室所有人员讨论上周各自实验结果和本周实验计划的例会,当司晓晨流利地谈着实验室的研究课题、自己的研究计划和实验设计时,导师非常惊讶。会后,导师立即给司晓晨的研究计划做了修改补充,告诉他四个月后将有一个与此研究课题相关的国际会议,希望他能带着研究结果参加会议。
    为了能带着结果参加第一次国际会议,司晓晨在导师指定的一名专职研究助手帮助下,三天时间就熟悉了各种研究仪器和设备,开始了实质性的实验。他每天起早贪黑,来得比实
验室其他工作人员早,走得比别人迟,尽管实验一次次地失败,但他从不气馁,一遍遍寻找原因,再重新设计重新做,经常做到深夜。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个实验终于在临近开会前十天左右有了结果。司晓晨的勤奋深深打动了导师。华盛顿会议回来后,导师积极与大学联系,经密歇根大学医学院资格审查后,将司晓晨转为博士后学习。
    司教授的这些学习态度、奋斗经历他的儿子也都了解,司教授说,儿子虽然平时与妈妈交流得更多一些,但父亲的言行时时都在影响着他,他知道在儿子心底也一直在跟他这个父亲较着劲,希望有一天能赶超自己的父亲,他也等待着那一天的来临。
    编后:到底什么才是父亲的力量?从司晓晨教授那里,我们感受到:父亲应该是威严的但不是严肃而不近人情的;父亲应该是积极向上的而不是懒散又找不到生活方向的;父亲应该是开明的敢于向孩子学习而不是永远高高在上的;父亲应该是懂得尊重孩子、能够和孩子平等交流而不是专制和武断的;父亲应该是充满博爱精神的,他不但爱自己的孩子也关注社会的
发展和他人的幸福……这些就是父亲的力量,也许这种力量是无声的,但对孩子的影响可能是最有力的。

录入:刘小平   审核:刘小平

  • 上一篇: 孙云晓:家长需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

  • 下一篇: 亲子关系的7A原则


  • 舒服地相处
    成长的人生
    让孩子学会爱,学会分享,学会担当
    和孩子们快乐成长
    我们是幸福的小康之家
    点燃女儿心中追求卓越梦想的青春激情
    【中国:孩子是家庭的私有财产 vs. 西方…
    【中国式家庭教育是“废了孩子的武功,然…
    孩子最愿接受的三种家庭教育方法
    别让感恩教育扭曲了孩子的心灵
    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
    质朴直白的百姓家风
    【家风溯源】
    “家风”调查“诚信”二字居首位
    高中生挑战: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适应新生…
    更多 >>  

    学校地址:杭州市转塘环山路1号(转塘校区) 邮编:310024 电话:85454088 传真:85454704
              杭州市解放路50号(解放路校区)  邮编:310009 电话:87073818

    浙江省www.999777.com 版权所有 / 浙ICP备10213222号

    自2013年9月8日起浏览量:0354495 / 版本:Version5 130908 / 制作&维护:周少品